APP下载

大量输血对车祸多发伤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

2022-01-04蔡纪坡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车祸功能障碍

蔡纪坡

(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 许昌 461500)

多发伤是临床常见急性创伤疾病之一,具有伤势严重、病情危急等特点,多数患者伴有大量失血现象,从而导致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急剧下降,诱发呼吸困难、缺氧、休克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失血性休克,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极易造成失血过多死亡[1-2]。因此,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早期大量输血是其必要治疗手段。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大量输血患者体内红细胞、胶体液、晶体液增加,极易稀释凝血因子,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等输血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3-4]。故临床应重点关注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寻找维持凝血功能措施,以降低因输血量大而导致的输血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改善的目的。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究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对输血科车祸多发伤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车祸多发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分为大量输血组(n=57)与少量输血组(n=48)。大量输血组男43例,女14例,年龄(32.27±4.31)岁,体质量指数23.10±1.39 kg·m-2;少量输血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32.84±5.02岁,体质量指数22.76±1.25 kg·m-2。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均为车祸多发伤患者;具备临床输血指征;24 h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10 U(2000 mL)为大量输血,≤10 U(2000 mL)为少量输血;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输血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使用抗凝药物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异常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因其他原因而致多发伤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监测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给予吸氧措施,开放静脉通道(2~3条),采用乳酸钠林格溶液维持血容量;若患者失血量>1000 mL,则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80~100 g·L-1;若患者失血量>80%,则输注 5~10 U 冷沉淀、1.5~2 U·10 kg-1血小板(Platelet,PLT),维持中心静脉压在 12~15 cm H2O范围内送入重症监护室。准确记录患者总输血量。

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1 d、5 d采集静脉血标本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变化趋势以及PLT变化趋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取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 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大量输血组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长于少量输血组,平均输血量高于少量输血组,住院时间长于少量输血组 (P<0.05),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比较(±SD)

注:与少量输血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 受伤至入院时间(h) 平均输血量(mL) 住院时间(d)大量输血组 57 1.68±0.31a 3005.42±803.61a 23.10±3.57a少量输血组 48 1.02±0.26 668.34±127.58 12.59±2.26

2.3 PLT变化情况

输血前两组患者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1 d大量输血组患者PLT明显低于输血前及少量输血组 (P<0.05);输血后5 d两组患者PLT均明显高于输血后1 d (P<0.05),而输血后5 d两组患者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PLT水平(±SD)

表2 患者PLT水平(±SD)

注:与输血前比较,aP<0.05;与输血后1 d比较,bP<0.05;与少量输血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输血前(×109·L-1) 输血后1 d(×109·L-1) 输血后5 d(×109·L-1)大量输血组 57 184.15±37.51 74.46±14.23a* 180.07±42.27b少量输血组 48 186.27±40.02 171.05±35.18a 191.15±46.69b

2.4 凝血障碍发生率

大量输血组凝血障碍发生率为12.28%(7/57),少量输血组未发生凝血障碍。大量输血组凝血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少量输血组(χ2=4.496,P<0.05)。

3 讨论

车祸是造成多发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大量输血组受伤至入院时间长于少量输血组,平均输血量高于少量输血组,住院时间长于少量输血组,可见受伤至入院时间、创伤程度会增加车祸多发伤患者失血量,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疾病恢复进程。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2020年创伤将占据死亡原因第二位,约50%患者在创伤发生后24 h内因大量失血死亡[5]。因此,输血治疗方案成为急性创伤救治主要手段,可明显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但大量输血可能引发循环衰竭、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良[6-7],故及时监测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早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APTT、TT、PT、FIB是临床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可有效且准确反映机体内外源凝血功能情况[8-9]。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后1 d大量输血组FIB、PLT低于输血前及少量输血组,PT、APTT、TT长于输血前及少量输血组,提示大量输血方案应用于车祸多发生患者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临床尤其是输血科需给予重视。

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车祸多发伤属于急性创伤,多数患者存在大量出血现象,体内PLT含量明显减少,导致机体原有凝血功能改变,难以发挥有效止血功能;大量输血后会损害血管内皮及相关组织,加重体内炎症反应,而炎性介质过多释放可直接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在输注血液时未采取加温措施,大量输注会导致患者体温明显降低,从而减少FIB分泌量,对PLT及其功能产生间接影响;大量输血会增加组织间液压力,促使其进入血管,并对血管内PLT产生稀释效果,导致PLT凝血功能下降;大量输血通常采用库存陈放血液,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可能存在失活现象,加之机体本身伴有不同程度PLT功能障碍,引发凝血功能紊乱;由于多数车祸多发伤患者处于大量失血状态,机体内凝血因子大量丢失,输注血液过程中会消耗剩下的凝血因子,且在输注的库存红细胞悬液、晶体液、胶体液中几乎不存在凝血因子,从而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加重[10-12]。

本研究也发现,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应用于输血科车祸多发伤患者可显著增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13],可见临床需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调节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疾病恢复提供良好基础。针对上述原因,临床应采取以下措施:采用必要监测手段实时反映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及早发现其凝血功能紊乱,及时给予合理指导,稳定患者凝血功能;在补充红细胞悬液时,应合理补充血浆、冷沉淀等,增加机体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在输注血液时,采取加温措施,将血液温度控制在 36℃左右,以避免发生低体温现象,有利于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发生;输血过程中,及时检测 PLT计数,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输注PLT,以促进机体凝血功能恢复[14-15]。

综上可知,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应用于输血科车祸多发伤患者可显著提高其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需及时监测凝血四项指标,适时合理补充 PLT,以促进凝血功能恢复。但本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需进一步采取大规模、多中心研究,以获取更为可靠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车祸功能障碍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由一起车祸引发的案例思考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