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档案管理范式发展历程的比较

2022-01-02纪雅静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范式档案管理

摘要:档案管理范式体现着档案人员对于档案实践及其理论的理解、定位与整合,每一个档案管理范式的出现及其发展都与社会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旨在概要论述中外档案管理范式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异同进行比较。

关键词:范式 档案管理 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档案管理范式发展历程

1789,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揭开了世界近档案史的序幕,欧洲大陆上的档案工作改革相继展开,这些改革的共同点便是档案馆开始接收来自各个国家机关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出于这样的实践,档案馆的公共机关性质逐渐形成,其服务对象为政府,其接受的文件为政府文件,其职责是留存和守护政府机构有价值的文件,这种证据守护的思想便是档案管理的第一个范式,为政府机关留存证据,为其职能的延续与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

在经历了一、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现代进程不断加快,这样的社会实践反映在档案专业领域便是政府机构复杂且其职能多变而由此导致的机关文件数量激增,前一个范式在这一实践环境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于鉴定重要性的讨论因此被提上了日程,除了要以文件对其形成者的价值为鉴定依据以外,文件形成者以外的其他利用者的需求也开始进入鉴定工作的视野,尤其是学者以及其中的历史学家的利用需求。由此可见,这个时期档案人员对于档案的管理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历史研究的影响,与上一个范式相比,档案人员从被动地接收并且保管政府机构的司法证据,转变成了主动塑造历史记忆。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理论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其影响力扩大至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档案专业领域。人类不再满足于这个社会只存在一种声音,这种现象反映到档案专业领域,就出现了记录不同声音、不同群体的档案,由此档案鉴定的标准就变成了力求以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目标,这样的范式下,档案的记录范围就扩展为既包括国家也包括公民,既关注核心群体也关注边缘群体,既服务于机构运转也服务于文化表达。在这个范式中,证据和记忆范式协同发展,使档案的价值实现的领域不断扩大。

第四个范式的出现与发展壮大离不开网络世界的助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Web2.0技术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小型线上虚拟社区,除此之外,现实世界社区文化的发展也同样不可忽视,社会开始以社区为单位实施管理,每一个社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因此,这一时期的主流档案管理范式便是社会/社区,基于此档案人员的身份又一次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成为社区档案建设的指导者,活动范围也延展至网络中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各个社区中。当然,这些范式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它们相互交织,就如同库克在其著作中所论述的那般“在每一个新阶段,其前者的诸方面通常仍有力地保持着。应透过这个历史过滤器去看档案范式,不要认为它是磐石般的绝对”。

二、中国档案管理范式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于档案专业的研究并非一开始就将档案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建立起相关的学科体系,而是将档案作为史学研究的附属物,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档案学看作是史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封建时期对于档案的利用基本上是服务于史学研究,档案价值的发挥局限在服务于史料编撰和管理的狭小范围内。而到了近代,对于档案专业的研究依旧受到封建时期的影响,而且近代意义上对于档案科学的研究也是以史学家整理明清档案为基础开展的,这一时期的档案学,无论是其实践还是理论,都有着史学研究的身影,这便是我国档案管理的第一个范式,史料管理范式。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档案学逐渐被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档案专业自身的活跃度不断增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信息论的概念被引入档案学领域,档案是一种重要信息资源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此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这为档案价值实现突破史料管理的狭小范围提供了政治基础,人民大众逐渐将档案看作是社会公众地信息资源,这便是我国档案管理的第二个范式,将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利用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第三个范式在我国的出现与发展显然是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影响,除此之外,这其中也包含着每一个民众的呼声,到了这个阶段,档案的身份又一次发生了转变,其从史料整理的辅助信息以及信息知识资源变成了众多记忆的承载体,档案在建立有关于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这个记忆宫殿进程中,发挥着承载记忆、传播记忆甚至创造记忆的作用。在这一范式下,许多民间组织甚至是公共档案馆开始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项目,以期建立起有关于该地区、该民族、该群体甚至我们整个国家的记忆。由此可见,记忆的范式在我国也生根发芽,并与前两个范式一起促进着档案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1]丁华东,李珍.信息资源管理:当代档案管理之主流范式[J].档案学通讯,2006(04):17-20.

[2]丁华东.档案管理范式的轉型与社会变迁[J].档案学通讯,2006(06):8-11.

[3]丁华东.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特点与建构探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7(04):18-20.

[4]董雅丽,赵占恒.后现代管理范式下的组织和谐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7(06):155-156+162.

[5]冯惠玲,加小双.档案后保管理论的演进与核心思想[J].档案学通讯,2019(04):4-12.

[6]特里·库克,李音.四个范式:欧洲档案学的观念和战略的变化——1840年以来西方档案观念与战略的变化[J].档案学研究,2011(03):81-87.

[7]特里·库克. 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 国家档案局, 中央档案馆编. 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7.

[8]王甫.略论档案馆、档案学的改革创新问题[J].辽宁档案工作1984( 13).

[9]徐拥军.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8(02):27-31.

[10]闫静,徐拥军.后现代档案思想对我国档案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启示——基于特里·库克档案思想的剖析[J].档案学研究,2017(05):4-10.

作者简介:纪雅静(1996-),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天津师范大学档案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档案管理与文化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范式档案管理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