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探究

2022-01-02焦方惠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有效探究小学音乐

焦方惠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就要去尝试多听、多学、多欣赏,通过不同的音乐曲风、节奏、音色、旋律等来强化音乐乐感,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表现形式,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外在之音,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蕴藏的真情实感,对音乐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探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乐感;有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一门高尚的艺术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视听来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音色、速度等,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反应。可以说,一个人所具备的乐感是与审美实践密不可分的,将音乐欣赏与音乐表现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音乐乐感。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想提升学生的乐感,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把握音乐的乐感。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比较浅显,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启发,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乐感。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系统化教学含义

音乐知识是一个长远而深入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构建音乐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打好音乐基础,从简单易懂的知识开始学起,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和深度,从欣赏作品到自主创作等,这样一个庞大的过程。在实际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教学中,只是音乐体系中的一个基础部分之一,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乐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一步创设系统化的音乐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学情、认知水平等方面来设置音乐教学主线,进行精细化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扎实,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建立音乐体系,通过问题创设、角色扮演、戏剧表演、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从中寻求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提升自身的音乐价值。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唯美的音色等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用心灵去体会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生动、趣味、活力,让学生们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达到培养学生乐感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探究

(1)训练节奏提升乐感

初步进入小学阶段,接触音乐课程的学习时,大部分的小学生基本上没有音乐基础,有个别学生学习一些乐器,在学习起来基本在同一起点,学生之间的差异感并不大。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由浅入深一点一滴地去开展教学,节奏是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教学环节,节奏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做好节奏训练也是加强学生协调性、节奏感的重要环节。在以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训练学生节奏感时,基本上都是给学生做示范,以击掌的方式来展示,如:“哒、哒哒、哒哒哒”、“咚哒、咚哒、咚哒哒”……等类似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而在当前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一些打击乐器,或者击掌、课桌、笔、跺脚、响指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感受不一样的节奏感,让学生在课上单纯地拍一拍、敲一敲、打一打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单一。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敲打的动作或者打击乐器融入到歌曲中,这样逐渐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感受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例如,在学习《新年好》这首欢快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音乐的节奏,通过学习歌曲,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摸索乐曲的节奏,用敲打的方式找准节奏感,并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真正让音乐课堂变得有活力、有生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乐感。

(2)自由传达音乐美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不够集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以学生为主体,学会自由表达,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在实践中获得真实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因势利导,由以往的静态课堂转变为今天的动态课堂,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来传递音乐之声,感受音乐美学。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这首歌曲的MV视频,让学生们共同欣赏,同时要求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自行寻找音乐节奏,通过肢体语言、身体律动进行自由发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打拍子、跟节奏,随着歌曲的旋律做一些肢体动作或者身体摆动等。比如,在这首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是“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其中轻轻飘这三个字是分别对应四分音符组成的一拍,结合歌词内容让学生伸出双手,跟随一个拍子一个字的节奏做出拨水的动作;再到后面紧跟着凉爽的爽,被分为了三个以此降低的八分音符,还要衔接上前面音色较高的凉字,这时可以让学生做出手掌先升到高、再降到低的动作。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力,并能够自由传达,感受音乐美学,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乐感是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美学之门,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创设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引入打击乐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体验,深入了解音乐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乐感。

参考文献

[1]陈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111.

[2]葛卫兵.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06):63.

猜你喜欢

有效探究小学音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作业针对性批改的有效性的研究
向“美丽课堂”出发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