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阶段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2022-01-02张毓雯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专业

摘要:师生关系构建问题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常讲常新的问题,本文剖析了目前初中阶段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产生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后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和家庭五个方面提出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良好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包容、平等自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交往氛围中,学习兴趣和思维能被充分激发,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协调一致,成为时代新人。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师生之间彼此影响、彼此增补,建设学习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教师不仅获有更专业的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的展示与应用也不断提高。

二、初中阶段师生关系的现状及问题归因

1、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阶段师生关系的总体概况较令人称心,但是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比如师生之间除了必要的学习沟通外,涉及心灵的交流甚少,心理距离较远,师生之间缺乏信任。其次,在实际的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形式化的民主平等,缺乏真正的了解。老师过于重视成绩、过于约束学生等,也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僵化。

2、初中阶段师生关系问题归因

首先是教师原因,有些老师还留有旧的教育观和学生,一味看重学生死记硬背的程度,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心和感情沟通。另外,教师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也是需要随着时代发展逐步提升的,不能固步自封。

其次是学生原因,初中阶段有些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幼稚,控制力及自制力较差,向师性和逆反心理相矛盾,不信任老师,畏于老师权威欲言又止等,都会致使师生沟通呈现阻碍。

接着是学校原因,有些学校因为升学指标,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就会导致教师只把分数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漠视学生心理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发展。学校没有积极举办各种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的活动,也会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漠。

此外还有社会原因,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1 世纪,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知识,教师专业地位受到冲击,如果教师不积极顺应网络带来的变化,师生关系也将越来越不和谐。

最后是家庭原因,家长的性格上的缺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子女,致使孩子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会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对策

1、教师方面

首先要转化教师理念,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老师要熟悉每位学生的特质,踊跃和学生做朋友,发掘学生的突出点和独特创造性,并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信任学生,做学生坚韧的后援,唯有走进学生心里,才能让教育润物无声。同时在具体教育教学中也要宽严相济,以博大的知识、机智的教导、温柔的鼓励,来耐心周到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的平等才是真正有效的平等。此外,教师也要留意自身专业发展,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时时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转变对师生关系的转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生方面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也要注意教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能只停于课堂,在课下和日常交往中,教师也应与学生开展平等积极的对话,对话内容也不要只局限于成绩,要在无形中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并提高学生的沟通才能。此外,初中阶段是成长的关键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想法、有情感、也有个性,他们都是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的,但由于自身发展不成熟,在与老师交往中不免会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因性格问题,对老师若即若离,有的因逆反心理故意和老师反着来等,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状况,用激励眼光关注学生,用温和的胸怀迎接学生,用公允的立场对待学生,让学生不断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3、学校方面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培训时要本着“教师为本”的宗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要联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师实行校本培训,强调教师培训的实践创造性,可以采用“引进来”的形式,约请各类专家进校进行专门提点,也可以采用“走出去”的形式,让老师到其余的优秀学校进行考查学习,不断提高。学校也要重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教员、学生和管理者联合参与,采取多样评价方式对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保障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另外,学校也要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潜移默化中倡导尊师爱生,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

4、社會方面

社会要注意建造良好和谐向上的氛围,学校是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老师和学生是社会的主要成员,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势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社会所倡导的理念。所以各社会媒介也要积极宣传,为良好师生关系创设优质言论环境。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在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的境况下,再引领教师把职业当作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实现自我发展。

五、家庭方面

家长要重视子女良好性格的养成,当孩子在学校与教师沟通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密切与老师联系,主动沟通交流,双方保持信息通畅,这样才能对孩子有全面的认识,有效解决问题。此外,孩子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总是家庭成员的影响,当学生反感教师一些正确做法时,家长要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教育学生认识教师的良苦用心,尊师重道。家长对教师持支持的态度所形成的良好家庭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总之,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的人际关系,贯通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遂进行的催化剂,是衔接老师和学生的枢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形式,必须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淑萍.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J].教育科学,2009:25(3).

[2]周军,韩玮.关于中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

[3]郭华.师生关系的社会学探讨[J].教育科学,2006:(3).

[4]王艳玲.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建构成长型师生关系[J].鸡西大学学报,2007:(1).

[5] 高玲,张雪莲.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关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2).

作者简介:张毓雯(1999-)女,汉,籍贯:江苏南京,研究生二年级,江苏师范大学,学科语文。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