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
2022-01-02陈艳秋
陈艳秋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界的瑰宝,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活即教育”倡导将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主要探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如何更好的营造“生活化”的高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 生活化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之母,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最终归于生活。其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对体育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若能在实践中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内涵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有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紧贴生活处理教材,拟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当前推行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都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可能生活作为教学根源,其中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学生实际生活和可能生活需要的整合,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学习生活的熏陶下,形成具备批判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人;二是社会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与学生人生价值观以及自我实现的整合。简单来说,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学生当下的认知程度和经验,利用现有资源,让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从全人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鱼跃前滚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用过分要求动作的精准度,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了协同配合、人际交往,是否形成了积极进取、无畏困难的生活态度,是否懂得了在危险之际如何及时反应保护自我。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要多方考虑技能背后所能磨炼到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在生活里。
二、根据学生身心特征,筛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高中生即将迈入成年人的门槛,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在增强,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为此造成一定的困扰。以往的传统课堂不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刻板化、抽象化、竞技化。实践证明,越是贴近生活的体育教学,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调研再进行模块化教学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多选择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并且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师进行针对性授课,让学生能在三年之中熟练掌握2-3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体验生活丰富经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法具有多种策略:课件以及多媒体、直观教具、角色扮演以及情景游戏等。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必然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够将多种策略相互贯穿在一节课上,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课中所学所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例如,体育拔河运动中,教师不妨先运用直观教具的方式讲授拔河要素,建立生动滑稽的体育教学情境,使学生领会拔河动作。然后播放动画视频,在欣赏的同时,加深对拔河技能的掌握。
四、植根生活还原教材,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教学环节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能力与实践的本能。在生活化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创设贴近生活的体育教学情境并制定了大量开放性课堂任务,在学生体育活动中,教师根据运动中的具体表现观察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看法并且尽情活动,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不但主动用体育案例积极运动,还对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巨大的帮助。
例如,在高一体育活动中,开始部分教师就用课件创设了一个参观游玩动物园的体育教学情境,学生的目光立刻被吸引,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又比如在接力环节又可以创设出搬运粮食等生活情境,教师始终注意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的体育经验,使他们通过内化知识,再次将新的体育经验转换为已有的体育经验,由此循序渐进。
五、灵活多变就地取材,利用生活化的场地器材
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生活美好而展开教育。让我们换个理解方式,社会就是一所学校,每个人都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知识,教育的素材、方法、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都能得到很大提升。将生活化理念合理的融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进行废物改造,让学生主动留心能够变废为宝的物品从而得到学习和锻煉。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废弃的 A4 纸折叠成小船或者飞机进行游戏;也可以将更多废纸做成纸球,进行“砸乌龟”游戏;甚至还可以将废纸卷粘起来当成“接力棒”进行接力比赛等等。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之余散发自己想象力,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开发源于生活的体育器械,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想象空间,提高动手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六、结束语
营造生活化的体育课堂,并不意味着是生活和体育的简单相加,生活和体育是有界限的,然而我们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之上,思考生活化教学中蕴含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与生活性之间的潜在联系。引导高中生积极自主的融入到多元化、生活化的体育活动中来,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增强了生活能力,让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苏玲.陶行知的体育思想研究 [ J ]. 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