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的功能论述*

2022-01-01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怡汀刘笑吟

区域治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间组织河湖河长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怡汀,刘笑吟

民间组织作为一种非党政机关、非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中介性组织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联系政府与人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组织优秀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才,扩大国际交往等。但是它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了解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规范发展民间组织并提升其影响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步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河长制、新农村建设、国际交流这三个问题来阐述民间组织的积极影响。

一、民间组织在河长制中的作用

河长制是为解决我国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发展而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河湖管理问题的一种河湖管理体制。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长制实施以来,我国河湖管理确有取得一定成效,突破了地方保护主义,有利于水环境的集中管理,解决了既有水环境管理体制分散、职能交叉的问题,而河长制所建立起的考核和追责制度,也督促党政负责人将更多精力资源投入到河湖治理中[1]。

然而传统河长制仍未脱离传统的制水模式,重大决策、重要规划的制订仍是由河长进行,社会参与不足,组织内形成封闭监督系统,缺乏有效监督,水环境污染信息反馈滞后。为了加强公众参与度,提高治水效率,有民间组织参与的“官方河长”+“民间河长”的“双河长制”由此产生。

(1)民间河长是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拥有一定的水利专业的相关知识及治水的专业素养,协助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的治水工作,进行河流巡查,将问题传达给官方河长。官方河长通过行政力量解决民间河长所反映的问题,对污染企业提出整改要求,保护居民的用水安全,维护河湖生态平衡。

(2)民间河长对涉水企业进行监督,检举其一些不当的排污行为,迫使涉水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污染处理。另外对于已经处罚的污染企业,民间河长将对这些企业提出全面化、专业化的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

(3)民间河长通过公开招募产生,大大提升了民众的参与度,建立了更广泛的信息沟通渠道,例如建立双向信息共享机制,基于“互联网+”建设移动端、PC端、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河长制的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联结公众力量,共同维护河湖生态[2]。

(4)建立相关机构,加强民间河长的归属感,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民间河长”的招募、聘任等工作,出具相关证明,确认“民间河长”身份,使“民间河长”的身份被认可,加强他们治水的积极性。

“民间河长”+“官方河长”的双河长制,可以解决“官方河长”在多重责任下,无暇管辖河湖的问题,增加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对区域河流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和问责体系,最终构建起共治体系,形成协同发力的管理体系,使得河湖管理更加高效。

二、民间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发展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一环。我国农村各种民间组织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民间组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规划、深化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民间组织的功能,规范民间组织,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

(1)民间组织能够整合有效资源,助力农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多以个人形式进行销售,寻找市场,组织化不强,获取市场信息方式较少,信息闭塞。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民间组织的典型代表,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途径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利用集体资金,来实现农民互帮互助,最终达到集体富裕,有利于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增产增收。

(2)民间组织是农民与政府联系的纽带,有利于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近年来,由于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一些地方农民的利益和意愿得不到尊重,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民间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利益诉求的合法渠道,能有效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社会的管理,参与乡村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农民的滋生的民主意识,监督乡村权力的运作,遏制农村腐败现象,协调农民与政府的关系。民间组织作为联系农民与政府的纽带,可以化解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从而降低农民政治参与的成本,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3]。

(3)民间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转变基层政府的社会职能。一些民间组织的发展,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减轻了政府负担,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模式。比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开展农村科普活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进行一些科技服务,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扶贫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代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村文化落后、市场信息滞后、文化程度低下、交易成本高、对科技应用较少等的问题。还有,比如农村老年协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增进老年人社会福祉,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平台,已成为农村最富有活力的民间组织。教育基金会可以提供一些教育方面的补贴,助力农村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实现“扫盲”。这些组织提供的诸如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政府供应不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够有效弥补政府的“缺勤”和市场的失灵[3]。

(4)一些民间组织的建立,能够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现在许多农村都活跃着一些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艺术团体,比如老年合唱团、戏剧团、老年乐队,具有民族风情的灯会、庙会、游园会等,农民可以通过这些文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强农民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营造健康农村、美丽农村,引导农民摒弃落后思想,促进邻里间的和谐相处,为建设新农村营造文明新风尚。

三、民间组织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自身更新观念、拓宽视野,能够有效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化水平。一些有实力的民间组织不仅与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关系密切,又熟悉国内市场对国外人才的实际需求,而且已经在国际人才交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政府主导、民间推进,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态势[4]。

(1)争取国际援助,获得国外资金。我国民间组织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与国际民间组织政府展开相关合作,争取国际项目,促成跨国合作项目,同时大量外籍专家随项目入华,引入相关人才,更有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设备等,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开展联谊交流活动,寻找合适合作伙伴,例如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致力于广泛联系国际国内有关人士,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2)帮助当地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地方经贸。我国民间组织结合当地的资源、产业、技术的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推动当地经济贸易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人才流动,人才的流动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贸易的进步,形成了人才与经贸的良性循环。

(3)直接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交流。在两国民间组织中,组织成员多为高层次的国际型人才,这样的组织,为人才的交流提供直接性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合作交流,扩展人脉,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民间组织如中国环保民间组织、扶贫开发民间组织等,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和全球相关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4)是国家的海外资源库,能发掘海外人才。海外族裔成立的民间组织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场所,在国家未来的人才吸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针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举办各种国际论坛、国际研讨会,可以使我们学习借鉴到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另外,通过直接聘用外国专家作为顾问来华工作的同时,将我方人员作为观察员或交换职工,直接促进人才的交流与进步。

民间组织具有灵活的作用机制和广阔的活动范围,能够相对容易地与国际民间组织、外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在国际人才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我国人才交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组织的发展转变了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由过去的政府包办变为政府引导。民间组织的存在也给予群众以“归属感”,借助组织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管理中,使得群众更加从容自然。一些国际民间组织的发展,还扩大了国际交往的渠道,加强了人才交流和技术流动,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民间组织河湖河长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水清岸绿生态美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浅析
开化:催生“河长”公选制
发挥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