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2022-01-01周国清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历史剧史料布置

周国清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三汊初级中学 湖北孝感 432100)

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适应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和挑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引入科学的历史作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为此,历史作业设计必须讲究策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通过历史史实给学生进行讲解,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历史影片的播放,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作业设计比较单一枯燥,只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学生历史的兴趣培养,因此采用观看历史影片的形式让学生写读后感,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故事,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由于每个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布置历史剧编写,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初中阶段要求坚持使用唯物史观描述历史的发展与变化,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能够使学生的作业质量更高。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针对作业形式进行优化,采用历史剧编写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背景以及对历史人物的了解。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爱上学习历史,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进行历史剧编写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到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方法,使历史剧的编写更加规范,同时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努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观看学生历史剧的表演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及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使学生能够积极改正,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有质的提升[1]。

唯物史观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学生在进行历史剧编写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到这样的学科特点。学生在进行历史剧编写的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辩证法是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辩论能使得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辩论融入历史剧中,拓展作业形式。在编写历史剧的过程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例如《史记》,掌握背景内容,理解主题内容与主题人物后进行剧本的编写。教师采用历史小剧本这样的形式进行作业的布置,能使作业形式更加新颖,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但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历史剧的细节进行指导,不断优化学生的作业作品,指导学生更好地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二、组织学生搜集史料实证,培养学生作业兴趣

在针对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作业设计时,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形式,通过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观看历史纪录片并以写观后感的形式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对历史故事不够了解,在课堂上只通过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让学生在课下更加主动地进行历史史料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促进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作业布置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和延伸,除了要发挥巩固知识的作用外,更要考虑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使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更高,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陪同学生观看历史影片、搜集史料实证,在学生有历史问题不懂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针对学生学习历史没有浓厚的兴趣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史料实证进行学习。对于一些时间比较悠久的历史,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了解故事的背景,能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加透彻。史料实证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与评价历史的重要体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用证据论述观点,进而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布置思维导图作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作业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深入的研究。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五部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因此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将历史的事件进行整理,梳理出完整的框架,将各个零散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根据课堂上的学习学会举一反三并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3]。

例如,讲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时候,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业的布置,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以及灵活,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动手制作时间线的方式构成时空观念,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复习巩固历史知识的作用,同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时序意识,从而落实时空观念素养。

四、布置阅读书籍任务,丰富学生作业内容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产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之外,应该通过作业布置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历史文献的印象。历史文献是史料的主要类别之一,它包括各种文字或口传记录,可帮助读者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限于历史教材篇幅和教学课时,很难对历史事件详细叙述,致使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更多的阅读有关历史的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加透彻。无论是对于学习哪个阶段的历史,其学习方法都是不变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每阅读完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通过批阅作业的形式,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4]。

历史解释是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才能够更好地解释历史中的问题。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以及客观评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由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教师在给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进行知识背景的补充,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通过作业的形式,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丰富,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阅读历史书籍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进而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历史进行客观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素养。中国近代史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知识点学习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让学生针对自己不会的内容进行书籍的阅读作为课后补充,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感悟生活,升华家国情怀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讲解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的感悟生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故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以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情。同时,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参观历史博物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之下进行历史文物的参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升华家国情怀[5]。

相对于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为了使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所提升,采用感悟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历史博物馆,引导学生感悟身边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助于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六、结束语

在素质化教育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创作历史小剧本、制作思维导图、观看历史影片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使学生通过观看历史影片来升华家国情怀。学生通过搜集史料实证,丰富学习内容。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可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素养。因此,教师无论是通过怎样的作业形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历史剧史料布置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史料二则
特别号都有了
历史剧的春天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