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

2022-01-01邓秀丽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班风班会班集体

邓秀丽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塘头小学 广东广州 511330)

一、良好班风的作用

(一)班风的概念

班风即班级风气,也可以是一种班级精神风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长期教育与督导而形成的行为一种表现在学习与思想方面的共同倾向。班风属于隐性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班风的构建,能够让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能够向着班风所指的方向发展,若学生在行为上出现超出班风规范的范围,便会在班风的影响下逐渐收敛自己的行为,在学生方面也会受到班风的直接影响,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为此,班风就好比一种无声的“命令”,对学生的个性行为有着制约性作用[1]。

(二)良好班风的作用

良好班风的构建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助于促进班集体的整体前进,让学生产生班级荣誉感,并主动与其他学生共同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班级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标。良好的班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班级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的思想结晶,是学生自主维护集体利益的个体内在驱动,能使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对自己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进而形成奋发向上的行为,尤其是班风特点特别显著的班级,更是会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便自己的行为能够与班风相一致。

班风是一种极其稳定的并且能够长期保持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学生共同形成的一种正向集体氛围,拥有良好班风的集体必定是一片祥和,不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个人与集体之间都呈现出互帮互助、相处融洽的良好关系,而基于良好班风背景下的班集体所呈现出,的勤奋进取、文明礼貌等良好氛围更加有助于学生珍惜自己的班集体成员身份,并为身居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而感到自豪。同时,构建良好的班风能够实现学生责任感与荣誉感的培养与进一步强化,使学生能够主动为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形成更加巩固的班集体。小学班主任在构建班风的过程中要依靠正确的舆论,通过正向舆论的慢慢积累与调节,慢慢形成具有较强倾向性的集体氛围,学生则需要与这种氛围相适应,在良好班风的班级中,学生往往都会因为与班风所指向的行为相一致而得到赞扬,一旦出现与之相反的言行则会收到集体的舆论谴责,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极其渴望得到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关注与认可,为此,学生会主动跟随班风所指向的言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良好的班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班级学生对某一件事的评论与褒贬,品行良好的学生会取得更加快的成长,于品德有欠缺或者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这种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也会深受感染,进而逐渐克服身上的缺点及消极情绪,向着好的方向不断转变[2]。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记》中曾有言:“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只要与教师亲近了,才会相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与道理,所以,对于小学良好班风的建设则需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与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够进行具体班风的建设,而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则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其一,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威严,而小学班主任更是如此,小学生活泼好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配合班级管理工作。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并不需要处处秉着威严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对犯错的学生,更是要对其心理进行安抚,并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耐心的教导。其二,民主管理班级。班主任专制是必须会采用的班级管理方式,但是,在建设良好班风的前期阶段,班主任则需要转变专制观念,给学生更多的民主性,使班级管理更加趋于民主化,民主化则有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主要起到积极指导者的作用。如在班级干部选拔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人员的设定,而是需要尊重学生的民主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支持的人,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创建和谐的班级风气,而班级风气则是良好班风建设的前提。

(二)班主任以身作则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班风建设的组织者与监督者,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则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倘若班主任的言行出现差错,学生也会跟着模仿,而这些是非常不利于良好班风建设。为此,小学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这也是班风建设的基础。学生的主体作用与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处于相互补充的关系,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够使班风更加正向。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也是被众人宠惯着,所以,便会缺少一定的责任意识,这会导致在班级卫生工作分配中不会主动承担责任,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校园与班级中看到地上有纸屑也并不会主动将其捡起来,尽管班主任会要求学生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但一旦没有人督促,便很少有学生主动清理垃圾,基于此,为了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中,进而养成爱清洁的良好习惯,班主任此时则需要在参与到班级环境清洁中,主动清理教室,看到地上的垃圾时,自己弯身捡起,学生看到班主任这些行为之后,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主动模仿,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此时,班主任则要采取语言奖励的方式来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慢慢的,学生便会都参与到卫生劳动中,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班级特色,当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了主动服务的意识之后,良好班风也会逐步形成[3]。

(三)班级制度的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有学生必须遵守的校规,班级中班主任也要进行规章制度的建设,这也是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班主任来进行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同时需要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履行自己的言行,共同遵守班级规定,进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言行。如制定班级座位调整制度、区域卫生划分制度等,对班级管理进行细化,并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以榜样为引导

良好班风在建设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少数人为榜样而不断积累所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向,并最终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行为准则与良好习惯。小学生对于榜样都会有着向往心理,并通过效仿的方式来成为与榜样行为准则相一致的人,基于此,关于良好班风的建设,小学班主任则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来为其他学生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例如,针对随手丢垃圾的学生在多次教育下依旧我行我素的话,班主任可以将劳动意识强,在日常班级生活中能够主动将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的学生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对具有具体劳动行为的学生进行赞扬,长久以往,其他学生也会为了获得班主任的赞扬与认可而主动进行劳动行为,久而久之,“热爱劳动,维护班级环境”的良好班风便会逐渐形成,在良好班风的驱动下,构建团结友爱、和谐奋进的班集体指日可待。

(五)基于学情开班会

良好班风的建设需要班主任为学生搭建平台,而班会则是班风建设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例会,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班会主题与内容的设计。如面对小学生爱攀比的不良现象,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互相攀比的坏处”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畅所欲言说一说攀比所带来的系列后果,并借助班会让学生知道,他们正处于学习的阶段,而不是应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进行相互攀比,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设置相应的奖项,如“综合成绩奖”“最佳进步奖”等,逐渐消磨学生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进而形成爱学习的正向风气,良好的班会也会随之形成[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职责除了是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一点是班集体建设。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环境是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基于此,教师应构建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班风的构建还能为学生创造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和睦相处,使学生向着更好的一面不断发展。对于班风的建设,班主任还需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促进学生主动改进不良言行,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猜你喜欢

班风班会班集体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人心齐,泰山移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