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人文素质提升策略

2022-01-01张永亭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教学

张永亭

(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 江苏连云港 222000)

乡村教育是现代教育力量的重要部分,乡村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们的劳动属于尖端的学科——灵魂工程,因此,教师的人文素养决定着教育这灵魂工程的质量。作为一名自毕业起便扎根于农村的年轻老师,我深感乡村教师人文素养在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得以指引和帮助的一点感想。

一、保护农村教师的“初心”

教师是学生儿童期的重要引导者和陪伴者,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观察学习是个体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儿童习得的行为有很多都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经由特定的环境强化而有可能伴随儿童的终身。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也说到,“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基础还是在拥有对教育事业倾心尽力思想的基础上,不忘初心,才能使脚步不停。

不觉间走出校门已近三载,来到农村也进行了三年的基层实践,依稀还记得大四实习那会儿,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为了一个教学环节反复琢磨,和同学研讨,向导师请教,一个教案改到第三遍才勉强能拿去试课;每节课下来还要不断反思,修改教案;逢课必听,名师讲座必到,还有各样的学校交流、沙龙讨论、同伴演课……那会儿恨不得自己能一下子吸收所有学习的精华,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不断靠拢,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让自己在进入学校教学时不至于捉襟见肘,不知所措。再看现在的状态,虽说并没有一丝怠慢,却已不再像实习那会儿满身的干劲了。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精力和感情,需要有一个可以为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目标。而反观我的身边,虽然“初心”在的老师芸芸,却都总有种使不上力的感觉:付出了,考核总比不上城区;晋级一年比一年难,整日奔波在各种争取证书的工作中;教育改革大跨步向前,学校总在努力赶上常态的步伐中。

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师个人内心的觉醒。钱理群教授在“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疾呼“中国的问题可以讲出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是中国的人心出了问题,人心的问题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教育的基本问题又出在中小学教育。”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他认为是没有“面对全体学生,着眼于他们自身生命的健全成长”等[1]。教育理念影响教育成果,教育成果又来牵制教育理念,如此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教育需要为乡村教育提供一个区别于城区的评价体系,需要为乡村教师们提供一个可以为之持续努力、“爱你怎么也不够”的目标,需要尊重乡村学校和老师们的努力和价值。

二、让不断学习成为常态

“教育就是完善自己”,这是章开沅教授2008年4月在“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筹备成立大会”上的重要发言。“教育就是一个人类改造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式和过程”,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通晓教育规律并且掌握教育技能。

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学习中得以更新。教师的学习早已不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而需要靠不断的充电来更新自己的理念和知识结构[2]。小到日常的备课研讨课、论文写作、各种文件精神领悟,大到教育风格探索、理念创新,都需要连成一线,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有研究证明,教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高原平台期”或“职业危险期”,并认为教师突破发展高原期的关键主要是加强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是盲目实践,努力争取专家的指点,坚持反思性、研究性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在教学理性发展上下功夫[2]。

读书丰富教师的精神和工作,让教师日常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满溢着茶的醇厚品质。教师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本江本胜教授的“水知道答案”实验震惊了全世界,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万物本质相通,水生万物,又容纳万物。既是如此,教师阅读的品种应该多种多样,范围也应不受限制,并不仅仅局限在教参、各类教学论文中,才能成为推动学生这一支支“小船”向前的“河水”。只是目前乡村学校教师阅览室中的藏书真是“一目了然”,这对爱读书的教师们来说,算是一种“减负”吗?

跟学生学习,不断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农村学生中汲取正能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经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想下到学生中去,就不要把学生看成是简单的受众,认为他们在等着老师们去教导,去帮助,去纠正,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虽然因为面临资源少、条件落后的问题而体现在全面发展上的劣势,但也正是因为受到教育体制的干预相对少一些,而比城区学生多了一些自然和天性,这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东西。教师与学生为伴,才能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找到学生迫切想要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同时也常常能体会到最真实的快乐。

每个老师都该去听传统文化,搞清自己的角色,摆正位置,做本分,就能保持初心。

三、组建乡村年轻教师成长团队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和谐,体现在教师身上:1.知行合一,即个人自身的和谐。知行合一就是把求知和实践统一起来,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要在“行”中获知,也要在“知”中导行[3]。获取实践性知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知识蕴含在如何“做”之中,教师只有基于反思性实践及其中生成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摆脱理论话语的束缚,重新向实践话语回归,从而找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2]。2.善群而安全,即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提出“善群”思想,就是要善待他人、适应群体生活、搞好人际关系[3]。“安全”指的是安全感,人是社会性物种,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安全感的保证,有了安全感才会有发展。教育是群体性活动,需要有一个统一安全的大环境来引领教师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携手并进。与城区教师相比,乡村教师存在年龄偏大、结构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涌向城区,使得乡村教师中的新鲜力量越来越弱。乡村年轻教师迫切需要成长团体来接纳、引导他们,以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就动机,帮助他们不断获得突破。具体可以有以下做法:

(一)无门槛、多形式开展乡村年轻教师竞技比赛

以“教和学”为基点,以“课例”为载体,不设门槛或者设置低门槛,经常通过教学录像、教案、课例、说课、讲课、评课、学生的作品等方式来开展乡村年轻教师间的竞技比赛,一是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平台,记录年轻教师们的成长历程,二是加强了年轻教师团体间的联系,形成“和平竞争,一起向上”的积极氛围,三则给予年轻教师团队的支持力量,避免了单个学校年轻教师势单力薄的无助感不断滋长[2]。

(二)成立“新老”教师校本开发小组

校本开发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依据本地区的特色,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开发适宜本校学生学习的新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省级课程的不足,同时加深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成立“新老”教师校本开发小组,即吸收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领头和新教师参与学习编写,帮助年轻教师快速了解课程要求,适应本校教学工作。在教研中,以老带新,通过对话与交流、协商与合作、讨论与争论等方式,让老教师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感悟、直觉、潜意识、诀窍等潜移默化地教给年轻教师[2]。

(三)开展乡村学校读书论坛活动

自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阅读早已走下“神坛”,不再是中高阶层知识分子的专属,而成为老少皆宜的全民生活方式。虽说广泛阅读大有裨益,但教师毕竟不同于其他群体,教师的阅读最终还是主要为教育服务的。因此,对教师读书内容的些许干预和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乡村学校吸收城区学校读书活动的经验,开展读书论坛活动,定期推出教师必读书目,不仅能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还能让教师们日常的交谈话题中多了一些共同的教育话题,也方便学校管理阶层教育理念的实施。

(四)开展乡村教师素质拓展活动

“素质拓展”,简称“素拓”,在大学和企业里早已不是新词。何为“素拓”?顾名思义,是拓展各项素质,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年轻教师疲于教学技能的增长和教育知识的储备等各项活动中,每天的活动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听课研讨加比赛,阅读写作做课题,真是平淡平淡再平淡,早已失去了自主探索和创新的原动力,而这些力量可都是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乡村学校苦于没有娱乐设施以安排教师们的课余生活,个人觉得素质拓展真的可以作为一项新活动,不仅可以调剂教学工作,还能带给广大乡村教师们不断挑战自我的体验,以此增强工作积极性。

“育人不是在口头,更不是花样翻新,而是要落到实处。”教育强调改革,不断强调创新,那何为创新呢?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来,到了今天,并不需要我们去换着花样翻新。我们仅仅需要沉下心来,积淀自己的人文素养,将内心修炼强大。作为教育的新鲜活力,我们乡村年轻教师能做的就是要落到实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真诚,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断为成就学生的精彩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