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策略与研究
2022-01-01古满庆
古满庆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重庆 402260)
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受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是学校的工作内容,更是家长的责任。德育教育的开展关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借助一切手段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策略与研究进行分析探究,针对家校共育和德育教育提出有效教学策略,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其一,家校共育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成长成才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家长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意识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是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孩子意味着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是以孩子的未来成长为主进行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管理和指导学生成长的关键力量。将两者有效结合能够让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形成强有力的教育融合,更好地保障学生全面成长。家庭和学校的融合,能让教育之间相互促进,以孩子为核心实现健康成长。由此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开展都需要在新的教学背景中得到明确,家庭和学校要积极配合、互相促进,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效指导学生健康发展。
其二,从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德育教育的开展能让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自我教育意识以及综合品德能力得到提升。本身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很多学生都容易误入歧途。德育教育主要是让学生的自我道德行为意识得到提升,能对一些不良的因素和现象产生“免疫功能”。德育教育的内容包含很多,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些都属于德育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德育内容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价值。德育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学生,因此,在教育的基础上,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进而提升道德品质[1]。
二、家校共育中德育教育现状
尽管现如今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学校的教育教学却仍旧无法摆脱应试化教育的压制,德育教育的开展停留在表面,无法为学生提供教育保障。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较少,无法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甚至大部分家长甚少主动找老师进行沟通,家长会等一切形式的会议也不愿参加。很多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自身的德育素养及行为意识有待提升,无法给学生做出榜样作用。总的来说,家长素质有待提升,家校合作的形式需要变动,家庭学校沟通不足及学生学习地位下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德育教育效果降低,使德育教育成为摆设,并没有真正落在实处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学生也无法在其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成为最大的教育问题。
三、“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摆脱应试化教育束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家庭以及学生都被应试化教育所束缚,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成绩就是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衡量标准。尽管如今已经推行素质教育,很明显一些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无法及时做出转变,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明显。学生面临升高中的压力,成绩依旧是衡量学生的标准。为此,教师和家长要勇于提升自我,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考清华北大,可以作为学生的一个发展目标,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在家校合作德育的开展过程中,要先从教师入手,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理念,进而影响家长,为后续的家校共育和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能够阅读到更多先进的教育文章,能在他人的言论中得到学习和提升。学校则要紧抓对教师的培训,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各种优秀教育体系和内容,供学校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自己的教学对策和思想。针对一些有贡献的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号召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摆脱应试化教育的束缚,提升自我,这也是实现家校共育的第一步[2]。
(二)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促进家校沟通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后,就需要从家长入手,借助互联网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扩大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不面对面的情况下也能合理沟通。如今,QQ、微信、钉钉等软件的开发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家长对最基本的微信聊天已经不再陌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通过朋友圈点赞、分享学生的在校动态等来建立沟通基础。学校要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入手,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这样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在确保教师一定的德育观念后,利用微信群发给家长相关的家庭教育文章,顺带了解家长日常家庭教育的开展现状以及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根据与家长的沟通和反应,征得家长的同意后,进行家访活动,面对面来实现家校共育。家长始终都是为孩子着想的,教师要在一定的时机下开展德育教育,从提高家长的德育入手,让家长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加理解,能够在家庭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在家访及微信聊天的基础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更加亲密。教师可让利用线上会议与家长一起学习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一起来商量德育教育应该如何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在不同学生的基础上强化德育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另一面,帮助教师看到学生的另一面,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合作[3]。
(三)召开家长会探讨德育,构建德育校本课程
家长座谈会的开展将会号召全体家长与教师一起构建德育校本课程,前期已经利用线上线下有计划地向家长科普德育教育,在推广德育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质量也实现了提高。在德育教育中,研发出符合学生特点、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就成为重点内容。通过钉钉召开家长座谈会,不需要家长亲自来学校,利用线上座谈会分析和总结德育教本课程的内容。先从家长中选出家长委员,家长委员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纽带,选择时间富裕、能力突出、热情的家长来担任,家长委员所代表的是各位家长的利益和愿望。让家长委员会收集各位家长对德育的看法和认识,并对德育校本课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由家长委员来代替各位家长发声,与教师进行沟通。家长在座谈会中,可以说出自己的教育心得,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和希望,表达出自身独特的见解。教师分享德育教育的意义以及德育教育的成果,双方在和谐交流的情况下互相探讨出科学的育人方针,能让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展更加切合实际、行之有效。
(四)开展少年说心理活动,优化家校德育教育策略
少年说是我校开展的一项亲子活动,是为了让孩子向父母袒露心声。在多种因素的考虑下,避免学生的窘迫和家长的尴尬,教师利用录像的方式来将学生的心声记录下来,并邀请家长来校进行访谈,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在此活动中,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手,毕竟心理健康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可以对着讲台来说出埋在自己内心的秘密,能将这些袒露给父母,把平时父母不注意的小细节讲出来。教师每天叫固定人数的家长来学校进行访谈,直至跟所有家长访谈完毕。将孩子的录像播放给父母看,根据孩子的心中所想进行沟通,并访问家长是如何想的,让家长回家跟孩子进行交谈,或者依旧以录像的形式作出回复。在此次活动中,学生的心理能够得到释放,与家长进行合理的沟通,将自己的心理压力说出来,拉近亲子关系,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每学期开展亲子说活动,然后将学生和家长的录像存档下来,存在优盘中,等学生毕业下发到学生手中,也是一种不错的纪念。家校共育下,家长和教师能够达成共识,在双方合作的教育意识中促进教育的良好发展,提升德育教育效果[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对家庭德育教育的完善,家庭德育教育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家庭和学校在相互合作下,能够发挥出德育教育的本质价值,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具备健康的身心素养和德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