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的初中学生合唱声部协调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2-01-01祝琼
祝 琼
(广州市从化区棋杆中学 广东广州 510900)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应重视合唱,利用合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声部协调能力。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的合唱声部协调能力,能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合唱能力。
一、多媒体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满足课堂教学需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当前的音乐教育更提倡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形成相应的音乐素养。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性,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觉得无趣。在合唱教学中加入多媒体的教育方式,丰富合唱教学的内容,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高效。将多媒体应用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充分与当前的音乐发展情况相结合,可保证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1]。
(二)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合唱教学中加入多媒体的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合唱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以良好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音乐教学效果更佳。
(三)丰富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
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化的音乐教学形式显得十分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使用合唱教学的方式,能够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式,从整体的角度中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
二、当前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合唱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不合理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也需要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趋势进行转化,更新基本教育理念。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融入,为初中音乐课堂带来了很多活力,但有的教师过于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形式生硬。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还存在运用不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没有将多媒体有效融入课堂。
三、基于多媒体的初中学生合唱声部协调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一)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及时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的接受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化,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根据视频资料中的内容进行学习,掌握相应的合唱要领。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学生可以反复聆听,切实掌握实际的合唱教学技能,在合唱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声部协调能力。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学生需要勇敢表现自己,大声唱出来。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充分鼓励学生在合唱时打开自己的唱腔,准确把握自己的发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把握一定的唱歌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气息,把握合唱训练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2]。
例如,学习《春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当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春天的故事》的由来。在聆听歌曲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三个问题:1.“圈”是指哪里?2.“春天”指的是什么?3.歌曲中的“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通过引导学生解析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这首歌曲,充分把握歌曲中的音乐情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演唱形式。通过做好对合唱音乐的赏析,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
(二)融入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保证合唱教学的有效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更为高质的音乐教学。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下载一些合唱方面需要注意的技巧,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唱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中各种直观的方式,学生能迅速掌握音乐合唱教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利用多媒体中的辅助材料让学生完成学习,教师在这时需要注意好自己的个人情绪、力度,充分选择合适的指挥技巧,让学生对音乐合唱作品形成更深的理解,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
例如,学习《星星索》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二声部合作的方式,辨别旋律和伴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音乐,然后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一些合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难题。
(三)加入电子教具的辅助,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开展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各种影像资料为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和音乐作品有关联的视频图像资料,充分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钢琴进行辅助,为学生进行伴奏,让学生进行音高、音准的训练。音乐电子教具包含很多种类,其中电子琴、电钢琴都是很好的教学设备。运用这些电子化的教学设备,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歌曲的示范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合理使用教学语言,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合唱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利用电子琴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声部中在合唱时需要发出的音色,让学生模仿自己声部的音色,记住自己声部的旋律,充分引导学生把握合唱教学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形成相应的音乐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制作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件,充分利用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电子乐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和教师、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4]。
例如,学习《我和我的祖国》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电钢琴进行辅助,让学生掌握《我和我的祖国》中两个声部的主旋律,充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养成团结的良好习惯。利用电钢琴的方式进行辅助,学生需要感受歌曲中欢快活泼的圆舞曲风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将歌曲表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演唱,表现出歌曲中的基本意境。
(四)运用各种类型的音乐软件,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引导学生明确音高的概念,解决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实际性问题,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声部协调能力。为充分保证合唱训练的进度,避免个别学生拖后腿。在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演唱过程利用专业的音乐录制软件录下来,按照音轨的不同频段进行处理和提取,让学生自己聆听,在聆听过程中找到自己在合唱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己声音上的瑕疵。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声部,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使用打谱软件,将各声部的旋律谱子以投影仪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将各个声部循环反复地放给学生听。利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提升学生在合唱中的准确度。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将音唱准。因此,学生在平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自觉练耳,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听音技能比赛,将学生都组织起来进行听辨,打好学生的音乐基础,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5]。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创设一个良好的声音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会到所要学习的音乐的各种相关要素,如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合唱好的音乐作品录制成电子幻灯片的模式,从中提炼出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重点训练,加入相应的影像资料,充分辅助学生理解乐曲中的各项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合唱教学的要点。为充分体现出每个学生的合唱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摄像头的记录功能,将学生的合唱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多媒体看成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做好教学安排,让学生真正融入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声部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