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治理中全民行动体系构建

2022-01-01辽宁省委党校闫岩

区域治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宣传教育全民

辽宁省委党校 闫岩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有效地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一个全面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环境治理中构建全民行动体系的重要性

(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现阶段,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而且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不允许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发生,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公众在一些环境突发事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并严格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由此可见,社会公众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进程[1]。

(二)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虽然社会生产环节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公众的个人行为也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表现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方面。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能够使能源和电力等方面的消耗得以有效减少,排放的污染物也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公众个人的行动在整个社会节能减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社会公众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坚持绿色低碳出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政府实施相关环保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社会公众能够对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进行全面地监督,对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社会公众通过参加一些有组织的环保活动,使其参与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了公众参与的效果。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的行为,使很多的政府和企业对其存在的违反环境保护行为及时进行更正,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公众的环境权益[2]。

二、目前环境治理中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理论指导

目前,我国在构建全民行动体系中缺少完善的理论指导,进而也就无法了解构建全民行动体系的主要构架和重点、构建的具体方法等内容,而且还缺少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

(二)公众参与主动性有待提高

社会广大公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较高,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但是人们的环保行为和对环境相关知识的认知不是很高。部分公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比较认可和关注,但是在日常的行为决策中并没有将保护环境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甚至有些公众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三)缺少引领带动作用

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发育存在显著的差异,进而导致缺乏足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没有明确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的享有权利和性质归属,缺少健全的准入制度,而且一些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在整体上的发育也不是很理想,缺少专业人才,组织管理能力和筹款能力较弱,最终社会公众不信任和漠视民间的环保组织。另外,受到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民间环保社会组织的地位相对低下,要到很好地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

利用环境宣传教育等活动来带动广大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保行为这一渠道相对单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通道和机制还缺乏制度化。有些官方虽然组织了一些环保活动,但是活动的覆盖面有限,公众想要参与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公众参与环保缺少制度性的保障,而且政府环境行为中缺少公众互动参与机制,这些因素都会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产生影响。

三、构建全民行动体系的策略

(一)加大全民行动统一领导力度

要想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就需要动员社会的公众力量给予支持,构建一个统一的环境保护战线。环境保护部门在全民行动中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需要进行指导和总体规划。因此,环境保护部门应定期举办有关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培训等活动,促进公众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为了避免构建边缘化和副业化的全面行动体系,应对环保部门促进全民参与社会行动体系的具体工作予以明确,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协调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该项任务[3]。

(二)加强全民环境宣传教育

为了扩大全民环境保护覆盖面积,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有效性,应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丰富宣传教育形式,以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为前提,充分利用环境保护节日,积极开展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广范围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对宣传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不断地改进,对宣传的风格和载体进行不断地丰富,并和公众的实际生活贴近,从而提高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同时,应对工作机制进行不断地创新,在一些基础和高等以及成人教育中纳入环境教育内容,单纯依靠环境宣传教育无法有效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掌握环境保护技能,应有机结合具有强制性的教育,在各个阶段的课堂教育中纳入环境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公众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不但要在中小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加入环境教育,还要在大学等干部培训课程中纳入环境教育内容。另外,还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给环境教育和各个阶段的培训以及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环保部门的专业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因此,在对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广大参与者能够有序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有利于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出具有影响力的项目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开展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项目,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相关的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和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应重视策划一些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项目方面,并按照以下原则执行:第一,所策划的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第二,策划的项目应方便公众参与,设置较低的门槛和简单的程序;第三,目标人群特定,即所策划的活动应适合特定群体参加。第四,重视实施效果,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活动的支持和指导。总之,环保宣传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参与项目,将自身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

(四)建设公众参与环保的相关制度和法律

为了有效保证广大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应为其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制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相关部门应将相关环境信息向公众及时的披露,最大限度地将环境信息全面且实时向公众披露。第二,募集和使用环保公益基金制度,即制定详细的关于募集和使用环境保护公益基金的规则,使募集和使用环保基金工作按照该规定执行。第三,建立公民互动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环境的机制。第四,制定环境维权诉讼制度。通过建设公众参与环保的相关制度和法律,使公众参与的渠道得以拓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这样能够使公民参与环保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显著提升。

(五)加大整体构建全民行动体系的研究力度

在构建全民行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下几个体系的支持:第一,带动和领导体系,要想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需要有一个机构来承担策划和协调以及发动工作,总体谋划和协调以及指导环保参与行动,使广大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有利条件。第二,环境宣传教育体系。要想提升公众参与环保的能力,前提是要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应建立一个具有较广覆盖面和完善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第三,品牌项目体系。单纯依赖公众个人开展环境保护行为对保护环境的效果有限,应设计一些品牌项目,使社会上不同的群体都能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这样环境保护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实际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将公众的宏大力量充分地显示出来,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保活动中。第四,社会组织体系。公众个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想要持久关注和深入研究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所产生的行动影响力有限。环保社会组织将具有环保热情的个人汇集到一起,组织、发动以及监督公众参与环保活动,为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奠定良好。第五,规范制度体系。规范明确的法律制度有利于社会组织和公众开展以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从而保证公众的各项环保行为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全民行动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治理中构建公民行动体系能够使环境治理效能得以显著提高。通过加大全民行动统一领导力度,加强全民环境宣传教育,推出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建设公众参与环保的相关制度和法律,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使公众积极践行环境保护行为,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带领下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宣传教育全民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推进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