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师生共长”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调控策略

2022-01-01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陈佳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辅导课活动课团体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 陈佳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许多学校在各个年级都安排了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但是作为一门进行心灵与心灵交流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一个课堂细节的处理、一个教育情境的创设、一个课堂语言的回应等,都不容小觑。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怎样处理课堂的各种关系成为心理老师头疼的难题,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心理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热闹与内省”“接受与对话”“经验与反思”这四对关系,尤其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进行处理。

一、预设与生成的抉择

课堂就像一个艺术加工的舞台,在你的一念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效果。在许多“同课同构”的课堂,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同样的素材,同样的预设,呈现给我们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韵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生成的不同回应。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的确,课堂离不开预设,也离不开生成,但是我们要灵活把握。一味地强调预设,课堂可能会显得死板僵化;盲目地强调生成,课堂可能会脱离教材。因此,要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心理课堂相比其他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更多依赖于教师自身素材的积累与选择,尤其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平时要注重积累,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关注时下热点话题,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最好在课前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课前调查,从而使课堂环节的设置有的放矢,同时又能弹性把握课堂时间,不至于因为准备不足而导致混乱;另一方面,心理辅导活动课不是老师的一场“表演秀”,更不是教师完完全全按照实际照本宣科,而是要捕捉学生的反映及时进行反馈。所以,做好课前教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案,应做好应急状态的准备,恰当地拿捏课堂的尺度,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进行追问深入,从而催生课堂的亮点。

二、热闹与内省的平衡

闷课有许多特征,比如:课堂气氛枯燥、教师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互动、思维凝滞等。因此,只有课堂活起来了,才有可能看到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一面。

那怎样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效率呢?心理课堂也有三个法宝:以学定教、参与体验、创设情境。心理辅导课中的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规律、现阶段的心理困惑为课堂设计的原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心理辅导课中的参与体验,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或者讨论中来,唤醒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触发思维的活跃,通过探究互动的方式开展情感和言语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提升。心理辅导课中的情境创设,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团体动力的催生至关重要,可以借助实物和图像视频、动作表演、情景剧或暖身活动、语言、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与矛盾、“背景”、问题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情境会让学生的思维点迅速聚焦到课堂的核心问题中,并在大脑皮层中对辅导内容产生兴奋感,做好课堂学习的心理准备,使其投入状态并对辅导的内容产生兴趣。

心理辅导课还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心理课是否必然需要华丽的活动?心理辅导课又能否朴素着调呢?钟志农老师曾经说过,“班级辅导活动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就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的确,华丽的活动,先进的教学媒体也许能够撑起一节课的热气腾腾的“活”,但是这样的活,对于学生来说,是否真正地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果这种“活”只有身体上的“活”,而没有心灵的盘活,这样的课堂也是偏离学本课堂轨迹的。所以,对于辅导老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吃透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这样即便是非常朴素的教学设计,也能够走入学生的内心。

三、接受与对话的处理

你会在课堂中听到什么样的声音,是生命拔节的声音,是真诚流淌的声音,还是冷言以对的声音?我想,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师长久以来对课堂的作用。课堂就像一面镜子,将你的语言、你的动作、你的眼神、你的态度,通过学生的表现,直观地呈现给你。所以,教师“平等对话”的温暖姿态或者“高高在上”的单向沟通,都会像放大镜一般显示在学生和课堂面前。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决定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将决定工作的成败”。可见,教师的态度影响深远。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关系、情感关系、心理距离与文化互动四个方面进行判断。在认知关系上,教师要善去寻找和捕捉学生认知上的对应点和交叉点;在情感关系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有充分的情感互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激发灵感和热情;在心理距离上,应该对培养学生学会成长、独立和责任意识有推动作用,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在文化互动上,在教师风格和学生个性的交互作用下,达到文化观念的融合与适应,从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并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心理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语速、语气要恰当,甚至动作、姿态、表情也要呈开放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安全感,强调价值中立,充分尊重学生,不把价值观强加给学生。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发出真实声音的空间,更要呵护这样的机会,因为这不是坏事,学生自然会还你一个轻松和谐的“真实”课堂。记得在一节异性交往的心理公开课中,我结合情境提问:“小强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小美,他该怎么办呢?”大部分学生把他们曾经接受过的教育直接反馈给我:“冷冻在心里”。可有一男生举手说他有不同的意见。这时我面临着传统的“挑战”,也估摸着要不要邀请他,我想如果我假装视而不见,下次学生在我的课堂中就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官方”的话语回应你,那么这样的心理课堂就无法真正走入学生。所以,我选择包容,并邀请他分享出了他的答案:“爱要大声说出来。”全班同学一阵雀跃,我想这是很多同学内心真实的想法,于是我尝试着继续引导他:“那小强接下来怎样做才会让自己更加具备爱的资格呢?”学生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课堂也变得十分的轻松和真实。

四、经验与反思的流转

随着教龄的增长,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教学意外,有时候难免会遇到挫折阻碍,会让我们丧失信心,悲观气馁。有时候,我们可以凭借经验去应对,有时候需要进行反思,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可以对照着检视自己的各种教育行为,对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有效地处理教学环节,提升辅导艺术。就个人而言,也可以尝试每节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用“写”来呐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如何对待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学生自主活动等,针对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不完美的内容,不断地反思、实践、创新,始终带着问题意识面对教育现象,多次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案,对比不同课堂效果,从而找寻最优教学策略。最后,将每次反思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撰写成典型的案例和论文,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改善,让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螺旋上升。

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方法,依托“对话、协助、帮助”和“辅导讲座、专题谈话、观看教学录像、听示范课、指导备课、说课、角色扮演、微型教学、随堂听课、临床指导”等形式,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

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我们所有的心理老师不能停止思考,怎样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怎样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怎样更好地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达到辅导目的。且行且思,且思且悟,以求通过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堂中各种关系的合理把握,更好地发挥心理辅导课的辅导功效。

相关链接

就性质而言,班级团体既为一种社会性团体,也是一种心理性团体,因此为一种相当特殊的团体(Bany&Johson,1964);班级在正式组织部分,对成员有特别的行动要求,例如出席、守校规、参加段考期考等,而且也有其一定的行动形态,与社会其他正式组织相似。然而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又发展出另外的各种期待,成员之间有着动力性的互动,产生了一个班级心理层面的团体。这个非正式组织的心理团体则提供成员许多需求的满足,而且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会影响成员与团体的规范、工作执行,以及成员参与度。

就团体的形成而言,班级团体既为一种基本团体(primarygroup),亦为一种正式的工作团体(workgroup);就其以发展为一种基本团体观之,国小时期学生有六年时间,国中时期与高中时期学三各有三年时间,因此成员有相当长的时间日日亲密相处,可因兴趣相近、嗜好一致、情感投契而联系一起。班级团体和家庭团体相似,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情感、情绪的发展和社会层面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辅导课活动课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撒娇鬼的作文辅导课
欢迎来到铂金不定期在线辅导课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浅谈乡级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课
对辅导课的亲身观察能改变家长的看法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