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美丽浙江城市样板——丽水“诗画瓯江”山水城市建设探索

2022-01-01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林琳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瓯江诗画丽水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 林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浙江的深入探索与推进实践,体现在“两美”浙江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上,其中,切实改善和优化“诗画江南”的人居条件,是“两美”浙江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两山”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

“两山”理念发源于浙江,根植于浙江的基本省情,丰富于浙江的具体实践,是新时期浙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思想指导。[1]

(一)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习近平在中国浙江安吉县农村进行两次实地考察,首次正式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在新的中国时代主义历史客观标准和国际背景下,从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两个层面都完全超越了西方关于中国生态与文明的基本思想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明哲学。

(二)时代背景——在浙江践行的紧迫性

浙江从其地理资源及自然水资源来看,总体上被认为是“七山一水两分田”[2],是在自然矿产资源、人均土地面积等各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优势,浙江人均耕地只有0.56亩,仅占到了全国人均土地的三分之一,与其他资源大省相比,耕地质量、数量以及后备土地形势不容乐观[3]。

(三)现实意义——在浙江践行的必要性

浙江是“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诞生地,十八大以来,浙江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形势下,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从生态文明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文件对具体实践给予了精准指导,从完善城乡区域布局、加强山海川自然生态保护等多方面,从体制机制高度来建设美丽浙江[4]。

二、“两山”理念与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

“两山”理论在中国和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体现在“两美”浙江的新发展战略部署,“两美”战略就是“两富”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两美”是对“两山”发展理念的传承。

2014年,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建设“两美”浙江,务必要优化“诗画江南”人居环境。具体意见指出,要在我国江南地区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乡村民俗风情文化名胜特色的小镇,彰显“诗画江南”的独特文化魅力[5]。围绕“两山”理论在浙江的积累和实施,在宏观上一直没有明确的污染防治模式,即突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如浙江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重大的决策。还有一种转型模式,即强调产业升级,建设浙江美丽的小镇,发展民宿、全域旅游。在微观上,有以美丽的乡村建设为主要亮点的安吉样板,以治理污水为重点的浦江样板,以发展民宿经济为特点的桐庐样板等。

三、打造丽水版“诗画瓯江”山水城市

山水之都就是城市,其核心思想理念起源于钱学森中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以山水画的自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由钱学森提出,是对于中国的文化风土提出的关于未来城市的构想。丽水市委胡海峰书记曾多次强调提出,一是要进一步努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的合理布局“护”人的生态;二是要努力推进创建丽水生态环境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优”;三是要努力升级美丽的生态城乡“活”人的生态[6]。为实现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丽水版“诗画瓯江”生态人文城市,需做到向前看,即追溯历史——挖掘本土历史文脉,重构人文基础;同时做到向后看,即展望未来——整合各地人文资源,构建具有人文特色的建筑群;深化相关文化产业链,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在城市品牌宣传上,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全时空推广。

(一)挖掘本土历史文脉重构人文基础

对内,是“中国山水精神”的延续,当代营造和承载中华文明的前沿探索;对外,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媒介,彰显中国发展智慧,参与构建全球话语权的重要切入点。

丽水,是典型的山水之城,拥有山的稳重、水的灵性,构成了丽水这座江南城市独特的山水画卷。作为“江南最后的秘境”,多年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此外,丽水现有的历史文化宝藏丰富,有“丽水三宝”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其中,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于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球陶瓷类迄今为止唯一的“人类非遗”。

就历史文脉挖掘而言,可分为人物篇、地域篇和整体性篇。一在人物专题方面,处州历史上的十大名人,按历史年代分,生活在唐末五代的是杜光庭。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有六人,他们是吴三公、范成大、何澹、叶绍翁等;生活在明朝的有刘基、汤显祖等。二是就地域而言,丽水在历史文脉的继承上,发展出香菇文化、石雕文化、剑瓷文化;而后推陈出新地发展出侨商文化、木玩文化、摄影文化。三是整体性研究,可按譬如丽水博物馆展览主题框架进行专题资源整合,对其中专题陈列部分重点提炼人文元素,进行人文基础重构。

(二)整合各地人文资源构建具有人文韵味的建筑群

在推进地域性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利用“跨山统筹”这把黄金钥匙,构建“一带三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即东部莲青3个地区(区),打造“绿色环保”和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西部6个地级县(自治区),打造龙庆经典文创、遂松乡村振兴、云景地区特色风情三个集群和区块。要想在当地形成自己的本土文化,必须对当地的文化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有内部的认同感,才能坚定自己的文化信念,大胆地实践,提升自己的原创性能力,避免“千城一面”。“原创”两个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长期观察,深入地对丽水本土历史文化思考的结果。在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和内涵的建筑中,需要多一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和精神。丽水山水旅游城市的构建,包括瓯江大花园绿道,以及山水十境(古镇山水之门,古城遗蕴,丽水智谷,处州艺境,白岩春诵,括苍山风,四都清韵,碧湖耕读,九龙炫彩,古堰画乡)。

(三)深化文化产业链,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

以丽水内生的“山水气质”,传播中国山水文化。打造丽水的山水互动,推动山水城市感召力。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和转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断引导项目谋划建设、市场营销扩大拓展和品牌赋能,不断地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助推当地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要多部门联动。以丽水摄影节为例,加深文旅相关行业深度融合,形成会展经济的“蝴蝶效应”。如摄影节组委会与文旅部门可积极统筹规划,打造一日或两日旅游采风摄影线路,或研学摄影路线,推出丰富的旅游项目及相关文创产品,改善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提高外来游客留丽消费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文创产品的经济价值链条和溢价增值功能,以单一的产品带动整条文创艺术产业链的运营,例如龙泉青瓷的文创产品,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例如“东土”等本土青瓷品牌,形成了品牌的集聚效应,青瓷文创产品的运营者要深入学习和借鉴景德镇陶瓷“世界大融合”等的开放性理念和做法,推广应用,促进实现了青瓷文化与产业的多元性融合。要继续坚持定期举办沙龙会议,汇集美术、技艺、文化、产业、电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汇聚各个行业的思维,博采众长。三是以文创产品为推手,辐射衍生文化产业链,比如青瓷文创行业,以单个企业推动全行业青瓷产业加快发展,开设系列专题艺术展,推出文创工艺品,全球限量文创,周边产品,打造品牌形象。进行全渠道运营,打通线上线下共同运营,打造丽水“诗画瓯江”山水城市IP。

(四)借助新科技平台打造丽水“诗画瓯江”山水城市品牌

一要全领域整合。将县(市、区)的宣传推广资源整合,成立宣传推广联合体。以“市井民聚翠岭列”[7]为例,在建筑方面,如通济堰、木廊拱桥,在人文生态景观方面,如云和梯田、青田天宇等。梳理沿线各级宣传和推广单元宣传的需求,整合全部可以充分利用的宣传推广资源,优化和发展。二是要实行全品牌的打造。现代人的旅游新生活方式,从景区走向了特色旅游,他们将会因为一间房、一道菜、一首诗的主题和发动地而选择去这个目的地。因此,应把“诗画瓯江”建设打造成本市金名牌,串点成线,把每个节点都建设成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集合体。三要全时空推广。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大数据大平台,就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依托互联网的方式,新媒体的手段,在瓯江山水之间展开。并以数字化的手段,将丽水山水间的生活方式,“靠山重耕、趋学尚文、崇俭尚质”的融合成为“修身力行则近于儒,坚韧不拔则近于墨”的中华地方性格,进行全时空推广。

猜你喜欢

瓯江诗画丽水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瞻谢公亭
丽水古堰画乡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再次邂逅(绝句小说)
诗画
论瓯江文化之瓯江号子
从《丽水日报》、丽水网实践看地方媒体网络问政着力点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