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冲突、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项目治理的视角

2022-01-01危红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一流冲突研究生

危红波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42)

一、问题的提出

为更好响应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四大品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突出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的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201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研究制定了《上海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展一流研究生教育试行方案》,并于2019年开始实施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号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符合本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建设方案,并在校内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这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理念、培育体系、流程体系、管理体系和培育路径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许昌等(2019)认为:项目应有创新性和可行性,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的研究结果尚需不断总结和积累,个人创新与团队创新的关系,部分创新计划项目结题困难加大,需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1]笔者对上述问题表示赞同,同时还注意到在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实施链条上存在诸多冲突,亟须重视和解决。

二、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存在的冲突及原因

在项目实施开展过程中,涉及多个项目利益相关方,他们首先顾及自己的需求,然后才考虑项目的成败,没有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冲突,是导致项目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2]具体而言,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冲突。

(一)项目申报、立项团队及个人之间的冲突

高校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市级财政和学校自筹。由于这笔专项资金总额是有限的,项目资助的数量也相应受限,这就客观上造成了项目申报团队、个人之间的资源争夺战。特别是如果两个项目的主题、内容比较接近或类似,项目所需资源比较稀缺,项目指导专家又比较集中时,申请团队和个人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关系也会更紧张。立项后,由于项目成果激励机制,团队、个人之间还会争夺评奖评优的机会,冲突不可避免。

(二)项目管理方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冲突

为规范项目管理,高校通常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一般由研究生院(部、处)对项目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包括对项目的开展是否按计划顺利实施、经费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规范等进行仔细核查,例如,发现有私自变更项目内容、人员安排,违规使用项目经费等情况,责令项目负责人进行整改,暂停下拨后期资金,视其整改情况再定;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情况严重的,直接取消项目资助,并予以公开通报;项目未能结项者视项目实施情况要退回相应项目经费;项目不能正常完成且缺乏正当理由的,项目负责机构或个人两年内不得参加各类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的申报。这种刚性的管理方式会造成管理方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冲突。

(三)项目团队自身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

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研究生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科研、财务机构,以及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等方面。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团队成员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成长背景,他们无法做到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存在程度不同的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认知差异;第二,沟通不畅;第三,角色混淆;第四,利益调整;第五,目标差异。[3]

(四)项目团队与其他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冲突

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的开展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融入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研究生的社会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社会调研能力,通过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予以总结凝炼,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但在一些项目团队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发生与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冲突的现象。例如,由于没有规范履行相关程序,进行社会调查时,侵犯了相关单位的权利;或者在收集项目资料时,由于法律意识不够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等等。此外,还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剽窃他人成果,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三、加强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有效化解冲突

项目治理来源于公司治理和项目管理,[4]相较于管理,治理更强调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和积极互动。笔者认为,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的研究视角也应从项目管理层次上升到项目治理层次,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有效化解项目冲突,提高项目成效。当前,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健全项目治理体制

为了有效提升项目治理水平,首先要建立健全项目治理体制,明确各个项目利益相关方在治理共同体中的角色、作用和责任。要善于调动各个层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多元共治。

构建项目领导体制。高校要成立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研究生院(部、处)、科研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制定和组织领导工作。要发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统筹作用,加强对项目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构建项目负责体制。高校研究生院(部、处)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负责落实实施方案,动员学生和教师、教学部门等参与一流研究生教育创新活动,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协调解决具体事项,将该管的事务管好、管到位。要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完善考核体系。要依法依规治理,运用信息技术治理,强化动态治理和危机治理,推进项目治理精细化。

构建社团组织协同体制。高校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要特别重视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首先,社团可以作为项目申报和实施主体,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善项目治理。其次,社团的所作所为,对其他师生亦有辐射影响。所以,要重视扶持发展高校社团组织,发挥它们在项目治理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构建广大师生参与体制。要树立项目治理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事情,更需要项目利益相关方共商大计的理念。一方面,由校方从上至下全面推进项目治理,依法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另一方面,鼓励师生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共同参与项目治理,拓宽他们参与项目治理的渠道,构建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师生自治圈和全校共治圈。

(二)创新项目治理方式

笔者认为,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可以借鉴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上。[5]

发挥政治领导作用。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它的最根本前提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牢记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精神的指引下,鼓励研究生选择创新性高、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结合所学专业或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究、社会调查,资助师生开展案例研判、学术论坛、学术辩论赛等群体活动。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法律是凝聚社区的有关正义的一组抽象规则。[6]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7]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也要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良法保障善治。深化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项目执行的制约监督,让广大师生在每一个项目参与中都能感受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减少冲突滋生的可能性。增强师生法治观念,养成实施项目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冲突靠法的良好习惯。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中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法治必须在德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高校要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纳入各类项目规则,加快建立高校师生科研诚信系统。善于运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感召力,有效化解项目冲突。对科学道德建设中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宣传,形成高校师风学风向上向善的良好局面。

发挥自治强基作用。自治是实现治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内在要求。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中也要实行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项目治理体系,把冲突矛盾化解在基层。并非所有的公民参与都有同等的自觉程度,并非所有的公民参与都属于真正的、富有意义的公民治理。[8]高校要充分依托教师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征求意见、讨论交流活动,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治理,画好师生共治同心圆。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科学技术的“智治”是治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也要与时俱进,实现“智治”。高校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项考核全部纳入网络平台,更好地实现信息公开、信息比对、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智治”安全风险,确保师生个人信息不外泄。

(三)优化项目治理层级功能

加强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要明确从学校、职能部门到师生的治理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各层级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权责明晰、协同联动的项目治理体系。

坚持校领导小组的集中领导,加强项目顶层设计。由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治理实施领导,特别是要结合“双一流”的建设要求,制定下发相关的项目战略设计和整体谋划。成立项目建设协调小组,研究拟定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点工作、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要聚焦上级部门要求和师生的期待,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和考核问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发挥研究生院的指挥部功能,化解重大矛盾冲突。研究生院(部、处)负责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的具体组织和落实,是将重大矛盾冲突隐患化解在萌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是推进项目治理的前线指挥部。要常态化做好应对项目冲突的各项准备,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及时化解重大矛盾冲突。不断完善项目方案和工作指引,细化分类指导和评价考核,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全周期项目治理模式。

发挥项目团队的桥头堡功能,提升项目自治能力。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治理,可以借鉴“枫桥经验”,即通过基层自治,化解矛盾冲突,实现问题不上交。给项目团队放权赋能,制定权责清单,提升项目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小矛盾小冲突自我消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项目自治队伍建设,培育项目团队负责带头人,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服务保障和表彰奖励,有效激发其工作能动性。

(四)运用项目冲突治理策略

段锦云(2010)提出了五种冲突处理方式:整合、忍让、支配、逃避、妥协。[9]笔者认为,冲突治理的精髓在于根据具体情境运用合适的策略:

首先,强调高级目标。高级目标是指冲突双方都认可并致力追求的,超越各自具体利益的共同目标。强调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的高级目标,即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可以搁置成员在具体目标上的分歧,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团队成员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实现高级目标。

其次,增进沟通理解。信息来源不同、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都可能导致项目冲突,因而,加强信息沟通,增进各方理解是项目冲突治理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采取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方式,让各方表达观点、讨论分歧,使各方在了解各自想法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思维模式。

再次,增加资源投入。由于项目资助资金有限,立项名额也受限,各项目团队或个人为竭力争取自身利益而引发冲突,面临因为资金匮乏导致的冲突时,增加资源投入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例如,项目领导小组、管理方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大项目的资助力度,增加项目立项数量。当然由于增加资源也涉及成本问题,管理者也需权衡此中利弊。

最后,明确制度流程。校方应通过项目培训指导,明确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要求项目团队依法依规开展项目,有效解决由于不了解或没有正确理解项目制度流程带来的冲突。尤其是当项目资源匮乏时,校方更应通过优化的制度和程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促进项目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一流冲突研究生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