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装备制造大类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及实践研究
——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2022-01-01蒋立正曹焕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精雕产教校企

蒋立正 曹焕亚 于 洋

([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2]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3)

0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重大政策文件的酝酿和出台,让几乎所有职教人都洞悉到了变革临近,提出了多方面重大课题,这其中就包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等,加速达成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激发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形成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和双向循环,是当前产教融合高质量深化发展的核心关键。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

2020年疫情突发的影响下,我们更加感觉到许多地方政府对经济重建、稳定就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导入等有刚需诉求,也体会到校企双方的产教融合高质量深化发展需要突破现有困局和冰点,特别是人才需求与实际供给出现了巨大落差。

困局1:产教深度融合的控制单凭一纸合作协议,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企业缺乏积极性。

困局2:校企合作尚未深入,流于形式,校外实习基地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技能训练的场所。

困局3:尚未搭建校企间展示、沟通平台,没有建立日常交流机制,产教融合缺乏必要的信任。

因此,产教深度融合需要粘合剂、连接器、催化剂,需要机制创新,搭建一个共赢共生创新平台。

2 对产教融合现实困境的反思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全社会人才观念难以改变、教育结构失衡的当下,高职只有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和人员融合,才能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培养更多更好的能工巧匠。具体表现为“六个推进”:(1)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建立合作长效机制;(2)推进校企制度融合,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准备;(3)推进校企文化融合,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基;(4)推进校企技术融合,实现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5)推进校企资源融合,夯实校企合作物质基础;(6)推进校企人员融合,提高师生和员工职业素养。

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弊端,研究和探求充分调动企业和学校主体作用,长期有效地实现学校和企业双向“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难题。2016年以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通过与北京精雕、浙江大华等企业深度合作,结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让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齐头并进,学校优质师资帮助企业研发新技术、新标准与新规范,企业给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提供场所、设备、人员和环境,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并融入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3 新时代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教融合

2016年,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培养未来精密制造产业的高端人才需求为导向,从解决关键急需问题入手,深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由智能制造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具体实施,以智能制造类人才培养实践为例,为高职装备制造大类迈向产教融合之路提供借鉴。

3.1 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校企双方通过组建智造双导师团队,开展新形态教学研讨,以内涵建设推动专业(群)发展,搭建起涵盖技能大赛培训、前沿技术讲座、特色课程与教材建设、科研项目验证、师资培训、学生企业参观到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3.2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产教融合顺利运行

一是建立校企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机制;二是改善和加强沟通协调,校企双方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消除和杜绝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产教融合的工作效率;三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四是经费保障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群)建设,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增加财政来源。

4 “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4.1 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制度融合:产教融合制度化,构建校企共育链条

“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为企业”的职教理念,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固化为专业建设制度、转化为实体办学。分院通过与精雕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数控技术专业围绕精雕设备成立了精密数控加工技术中心;建立了精雕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制度,校企联合开发和实施职业教育标准,合作育人;建立了北京精雕新产品、新技术无偿提供学校教学使用的制度;在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机构,采用国际标准规范组织顶岗实习和实践教学。

4.2 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形成“和谐、崇德、尚行、精工、匠心、力行”的专业文化架构体系

(1)通过学院文化墙设计,专业群办学凝炼,将个人价值、分院愿景与社会效益有机整合,构成校企文化的架构体系,实现立体的、多维的、相互联系的管理机能和系统,在校园中使每个角落和教职员工心灵深处形成统一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柱。

(2)通过人的意志、思维、情感、理念的外化管理行为和管理环节,达到知和行的统一,精和粗的统一,软和硬的统一,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在校企利益共同体层面形成集体文化,实训推行企业化管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更快地熟悉职场的情景,为未来做准备。企业吸取学校先进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科研成果,更新员工知识体系、创新员工思维方式。

4.3 推进校企技术融合:完善教学计划,紧密对接新岗位,携手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与系列新形态教材

在课程中融入技能训练,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工程实践项目教学,学习者可考取精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测量等领域的1+X证书。

4.3.1 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教学

2018年,专业与北京精雕、中国美院等联合开设1门选修课《艺术设计与制造》,受到分院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将“指尖陀螺创新设计与制作”“印章创新设计与制作”“特色闹钟创新设计与制作”等企业案例制作成微课,融入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4.3.2 教材开发:校企合作探索系列教材开发新模式

2020年,“新时代高职教材建设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邀请无锡职业、深圳职业及南京工业等知名高职的专家和教授参加,以“互联网+精密数控加工新技术”为思路,开发智能制造背景下新时代专业课程的系列教材。

4.3.3 助力科研:科研实体攻关增强专业竞争优势

协助教师开展了多项科研验证,基于此,不但拓展了教师的科研思维,而且不断加快科研进度,缩短项目的开发周期;师生科研可为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企业转型升级、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4.4 推进校企资源融合:共建新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协同育人平台

(1)探索实践智能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在整体规划上设计成校企共建共享。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进行运营,将校企合作的主体转变为专业团队、教师团队,从基层取得突破。生产性实训基地集成模具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实训、多轴精密加工实训、产品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实训等,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实训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为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条件。数字孪生新技术引领传统制造专业朝智能制造服务转型升级,拓宽产、学、研层次与范围。

(2)探索基于校企联合“订单式办班”“现代学徒制式办班”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加强与产业合作,实现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共签“落地式”校企合作协议,输送优秀学生赴精雕实习,实现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

4.5 推进校企人员融合:强化师资队伍,提升专业实力

4.5.1 企业导师传经验,校企合作促发展

(1)定期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能工巧匠进课堂”,企业技术人员进校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共建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邀请北京精雕的运营总监于洋,开展“精密加工技术进校园”主题讲座,介绍北京精雕企业文化、精密制造的人才需求以及在机测量技术、虚拟加工技术、量化管控技术等智能制造前沿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加强学生在人格魅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素养培养。

(2)凝炼校企合作经验,提升技艺综合素质:应学校邀请,2019年北京精雕多次派遣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开展“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研修班”,为全国各地的高职教师介绍当代先进的五轴加工技术,通过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升了高职教师的精密加工技术技能水平。通过短暂的技能培训,教师们能动手实践制作印章作为纪念品留存。

4.5.2 企业助力师生技能大赛,校企共植大国工匠

在合作期间,校企双方专注于师生成长,积极围绕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参赛师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学生获奖:2018-2020年,在“精雕杯”五轴数控加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2)教师获奖:学院聘请校外行业专家,在校内共建工作室,指导的我校青年教师赵传强获得在“精雕杯”五轴数控加工技能大赛一等奖。

5 结语

深度产教融合机制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然是一个不断积累与完善的过程。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克服。我们只有坚持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大力实施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才能促进产业与专业的双向良性发展,实现“1+1>2”的“一体双赢”成效。

猜你喜欢

精雕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现代学徒制下“精雕”文化与汽修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精雕董事长蔚飞:我们能有成就,只因20年来坚持这样一个准则!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厂中校的建设与实践——以数控精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为例
20年不断成长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访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执行总裁张保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