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斐辨治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经验
2022-01-01杨成,韩斐
杨 成,韩 斐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主要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和中枢α 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物如盐酸硫必利、氟哌啶醇等,但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易复发。[1]中医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被广泛认可。目前对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等心理行为障碍研究较多,而常常忽视口腔溃疡对治疗抽动障碍的重要性。
头面部抽动往往是抽动障碍的首发部位,也是最常见的部位,而嘴动可以诱发加重严重的口腔溃疡,甚至形成深深的溃疡洞,长期不愈。溃疡导致的不能进食、不能说话,又会使患儿心烦意乱、烦躁不安,导致抽动症状加重,甚至出现精神症状,故抽动患儿口腔溃疡的治疗不能忽视。口腔溃疡虽是独立的疾病,但其发生多与抽动障碍的病机相关。韩斐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教医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抽动障碍的治疗,本文从病机、治法及用药3 个方面阐述韩斐教授治疗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的经验,同时附验案1 则佐证。
1 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的病机
1.1 心神失调是基本病机 《周易》云:“以离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人之运动,情性之作,莫不由心,故为主守之官,神明所出也。”一项单中心10 年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抽动障碍患儿的首发症状表现为眨眼和清嗓[2],这些动作皆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次数过多或程度过重才转为病态。《类经》亦云:“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心神统领五脏六腑,主宰人体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抽动患儿常伴有烦躁易怒、敏感、胆小、思虑过度等神经质特点或心理状态,五志均已改变,心主神明功能受损[3],可见抽动障碍与心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疡疮,皆属于心。”《证治准绳》亦曰:“心脉布于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舌为心之窍,口为脾之窍,心神失调,母病及子,则口舌生疮。《素问·解精微论》有言:“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心神失养则眼目失于濡养,故出现眨眼、挤眼、瞪眼、斜视等眼部症状。《难经·三十四难》述:“心色赤……其声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故心主神明功能失调,则发怪声或秽语。所以抽动障碍和口腔溃疡的基本病机均为心神失调。
此外,心理因素也是口腔溃疡的重要病因[4],抽动患儿焦虑、紧张等情绪,促使体内白细胞的活性及数量增加,使唾液中的活性氧或皮质醇短暂上升,致使口腔黏膜损伤,从而出现口腔溃疡。刘琼等[5]也通过大鼠模型证实了情绪改变和口腔溃疡密切相关。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了口腔溃疡的易感性,同时减慢了溃疡的愈合。而口腔溃疡所致的疼痛、进食困难又会加重患儿的精神负担,耗伤心气心血,心神更伤,则抽动加重。两者常常互为因果,临床治疗需重视。
1.2 风、火是关键因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风盛则动”。“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故抽动多首发且好发于颜面部;风“善行而数变”,故抽动部位不固定,抽动症状常反复交替出现。《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外科正宗》亦云:“诸痛疡疮皆属于火。”口疮的发生不外乎火热之邪,或为心、肝实火,或为脾、肾虚火。从五行而言,心属火,肝属木属风,风、火均为阳邪,加之小儿心、肝常有余,风动则火生,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抽动会诱发加重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也会加重抽动病情,两者相互影响。正如清代沈金鳌所言:“盖心有热而肝有风,二脏乃阳中之阳。心,火也。肝,风也。风、火,阳物也。风主乎动,火得风则烟焰起。”
1.3 病机复杂,涉及五脏 抽动的病机复杂,韩斐认为心神失调是抽动障碍的基本病机,肝风动摇是抽动的外在表现,而肺窍不利是抽动的诱发因素,此观念亦与现代医学的“精神-神经-免疫”网络调节高度统一[6],抽动日久伤及脾、肾,故抽动合并口腔溃疡的治疗亦复杂,不仅涉及心,还涉及肝、肺甚至脾、肾。《难经·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心者,肝之子也,心火旺盛,令肝火炽盛,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故两颊及口唇发生口腔溃疡;肝亢风动,故出现眨眼、挤眼、咧嘴、摇头、喊叫等一系列频繁有力的抽动症状,临床家长也常常反映患儿性情急躁易怒、冲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温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医碥·五脏生克说》也提到:“脾之所以能运行水谷者,气也。气虚则凝滞而不行,得心火以温之,乃健运而不息,是为心火生脾土。”所以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心阳的温煦。抽动日久,心神耗伤,加之小儿脾常不足,致脾胃运化失常,浊气不降反升,熏蒸于口,致口舌生疮;脾虚肝旺,则出现面部肌肉瞤动、甩手、踢腿等一系列抽动症状。心属阳为离火,肾属阴为坎水,《周易》曰:“坎上离下,水火交错为既济之态。”心阴耗伤,日久累及肾阴,致心火独炽于上不能下交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水火不济,火亢循经上炎发为口腔溃疡,阴虚风动,则出现挤眉、眨眼、耸肩、摇头、肢体震颤等抽动症状。
2 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的治疗
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的治疗当根据不同证型,以养心宁神、镇心安神为主,针对风动、火热的病机特点,兼以平肝息风、清热泻火。临证亦需根据病情标本缓急,急则标本同治,缓则治本。
2.1 治以调养心神为大法 韩斐以静心止动方为基础,方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宁神,与龙骨、牡蛎、珍珠母镇心安神,合而为君药,共奏调养心神之效。《药品化义》曰:“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本草纲目》记载柏子仁有“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的功效。二药均性平质润,补心养心而不腻不燥,故韩斐常长期、较大量使用,常规剂量在10~20 g。《本草经百种录》言:“龙骨最黏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龙骨甘平性涩,能敛耗散之心神,敛疮口以止遗。牡蛎咸寒,性多涩固,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珍珠母甘咸性寒,归心、肝经,能定惊安神、平肝潜阳。三药合用,且临床用量较大,常在15~30 g,充分发挥其收敛心气、重镇安神之效。此外,方中白芍、柴胡、僵蚕为臣药,以柔肝息风止动,佐白芷、辛夷、苍耳子以通鼻开窍。
2.2 辨证施治 抽动障碍和口腔溃疡的病机紧密相连,临床治疗亦需整体把握,结合脏腑辨证施治。临证患儿心烦气急、敏感、胆小,舌尖溃疡红肿热痛,证属心火旺盛,常加郁金、丹参、黄连清心凉血;患儿急躁易怒,抽动频繁有力,两颊及唇边溃疡红肿热痛,口干口苦,证属心神不宁、肝火炽盛,常加夏枯草、龙胆草、野菊花、栀子、赤芍清肝泻火;患儿抽动时轻时重,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不显,神疲乏力,纳呆,证属心脾亏虚,常加党参、太子参培补脾、肺元气,以补代清,藿香、厚朴、苍术宣中燥湿理气,顺应“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以通为用”;患儿抽动病程较长,溃疡反反复复不易愈合,五心烦热,盗汗,多梦,证属心肾不交,常加熟地黄、枸杞子益肾养血,同时予首乌藤、鸡血藤养血活血,使肾阴化生有源,上济于心,滋阴清热。
2.3 标本缓急 《景岳全书·标本论》曰:“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从疾病特点来说,口腔溃疡为自限性疾病,抽动障碍则需要干预,如果不加控制抽动病情可能会愈演愈烈。韩斐认为口腔溃疡相对于抽动障碍来说为标,而抽动障碍为本。治疗上溃疡重者,标本兼顾;溃疡轻者,专治抽动,心神得调,则抽动障碍与口腔溃疡自愈。
3 病案举例
杨某某,男,14 岁,2019 年7 月19 日以“间断头动5 年,下颌动、反复口腔溃疡1 月”为主诉至我院门诊。患儿5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摇头,就诊于当地医院,予中药治疗后好转(具体药物不详)。3 年前又出现摇头、眨眼、吸鼻、清嗓,就诊于我院,查肝肾功、脑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为48 分,抽动程度为中等,以“抽动障碍”予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1 年余,后因抽动症状不明显停药。1 月前因考试焦虑出现频繁点头、下颌动、反复口腔溃疡,且溃疡在口腔黏膜,遂又于我院就诊。患儿自觉下颌部不适,口干口苦,鼻塞,平素急躁易怒,胆小,纳可,眠不实,多梦,便调。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查肝肾功、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辨证属心肝热炽;治以清肝泻火,养心安神为法;方药组成:煅龙骨(先煎)45 g,煅牡蛎(先煎)45 g,酸枣仁20 g,柴胡12 g,赤芍15 g,僵蚕20 g,白芷12 g,辛夷(包煎)12 g,苍耳子9 g,夏枯草15 g,龙胆草5 g,木贼15 g,蔓荆子15 g,地龙10 g,藿香(后下)10 g,荆芥10 g,麦冬20 g,生地黄20 g,藁本10 g。14 剂,水煎服,日1 剂,早中晚分服。
2019 年8 月22 日复诊:患儿诉服药后下颌动消失,偶有点头,期间口腔溃疡2 次。舌淡红,苔白,脉弦滑。守上方加川芎10 g 行气止痛,合欢皮20 g 解郁安神,肝气得疏。后巩固治疗抽动症时,患儿诉口腔溃疡未复发。
按:患儿抽动的症状以点头、下颌动为主,考虑因反复口腔溃疡引起下颌不适,所以治疗抽动的同时要兼顾口腔溃疡的治疗,即标本同治。患儿此次发病与情志有关,且平素性烦急,胆小,眠差,多梦,口干口苦,均为肝火炽盛之象,且反复口腔溃疡的部位在口唇,为肝经循行之处。故用清肝泻火,养心安神之法,方中夏枯草、龙胆草、赤芍清泻肝火,并疏肝解郁之柴胡调畅情志,配伍煅龙骨、煅牡蛎镇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宁神,佐以僵蚕柔肝息风,麦冬、生地黄滋阴以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