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汉字与人的关系问题刍论

2022-01-01陈双新

关键词:笔顺汉语拼音字形

陈双新,李 丽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汉字产生、存在和发展演变的价值与动力全在于使用,而所有使用都是人的行为,所以有关汉字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也应该视为汉字与人的关系行为。

汉字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书写工具及其载体实现的。使用者、汉字、书写工具及载体是汉字使用的三个必要因素。如今,电脑、手机等数字化产品日益普及,书写工具由笔变为键盘,书写载体由纸变为数字终端。这些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汉字书写习惯,使汉字呈现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质变,也会引起汉字和人的关系的改变(1)2013年9月,我对业师北师大王宁教授进行学术访谈。王老师指出当前要特别重视研究汉字的理论问题,其中包括信息时代人和字的关系问题。本文即是受老师的启发而对此问题的初步思考。特向王老师致以最诚挚谢意。。

手写方式,汉字呈现过程中的参与因素为:人,纸、笔,字形、字音。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手部运动,书写者在整个书写过程中占据完全的主动地位;书写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字形呈现过程中笔画、笔顺都会积极参与,笔画影响整字的正确与否,笔顺则关系到书写速度及整字字形美观与否,二者的参与度都比较高,整字的形体、样貌则由使用者、书写工具、载体,及笔画、笔顺共同决定,因此,在手写过程中,笔画、笔顺的参与度要高于整字。而字音只在书写者脑海中闪现,属于隐性参与。

键盘输入方式,汉字呈现过程中的参与因素都发生了改变:使用者从用手写字变为用手敲击键盘或用发音器官进行语音输入;工具因素由传统的笔变成了输入法软件;汉字因素变成了语音和整字字形,其中语音从手写方式的隐性参与变成了或以可视的拼音字母或以可闻的声音形式显性参与;字形的参与因素及参与度也发生了改变,笔画、笔顺无需呈现或参与,只有整字参与其中,而且整字字形常常是以同音字或形近字成组再现。

可见,两种汉字呈现方式中,不仅参与因素有所区别,即使相同的因素,其参与方式和参与度也有差异。

汉字字形由一笔一画逐渐呈现变为整字呈现、字音由隐性参与变为显性参与,这两个结果直接影响到汉字与人的关系,本文讨论其中的字形稳定、书写能力、汉字规范、汉语拼音四方面问题。

一、汉字字形将趋于更加稳定

汉字产生至今经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就其字体风格和字形结构来说,从先秦古文字阶段的快速变化期,到秦汉魏晋隶楷阶段的缓慢变化期,再到隋唐楷书成熟以来的相对稳定期,其间最突出的特征是简化。近千年来,汉字字体未再变化,结构基本稳定,但为了书写方便而进行的简化从未停止,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汉字所进行的最有显示度的改革。信息化开始以来,字形问题特别是繁简问题虽然不时成为大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逐渐跳出了书写的繁难,人们开始较多地从汉字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

自从20世纪50年代推行简化字以来,关于汉字简繁问题的论争就一直没有停歇过,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以来更加突出,概括起来,论争主要集中在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优劣问题、一简对多繁的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问题以及“识繁写简”的可行性问题上。王宁先生的文章对此做了很好的回答[1],拙文也有所论述[2]。

为了更好地实现汉字记录和交际的职能,汉字字形无论简与繁,都要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清晰度是对每一个个体字形的基本要求,即字形要能够清晰地展现其各个构成部分及一笔一画的组合关系,以方便人们学习、识认和阅读。

手写时代,汉字字形的清晰度由书写者决定;而键盘输入时代,字形的清晰度,并不是输入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决定的,而是受汉字字形结构、笔画构成以及字号大小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不少页面和出版物的字号都较小,这就必然影响到笔画较多的字形的清晰度。“当汉字实现在计算机里,笔画到了18画以上,5号宋体的笔形已经难以辨识,更不用说做注的小5号字了。”[1]可见,笔画繁多、字形繁难的繁体字在键盘时代仍有不便之处。所以,在信息时代,简化字的优越性并不以手写机会的减少而降低。这提醒我们,即使在现行的规范汉字体系中也应该对笔画过于繁难的字予以关注。比如有些学者提到的笔画繁难的138个汉字(2)彭泽润《马庆株等八位学者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建议》,武陵学刊,2010(2):116-120。这138个字是:霸鼻颤矗蠢叠覆膏羹寡壕嚎豪僵疆警攫量凛蔓摹魔囊譬氰擅檀巍鹰虞蘸纂赝劐劓酃禀鼙矍馨蓦蕈蕞薹藁蘧擤攥攮囔圊圜巅馕廪膺懔隳澶濞濠瀹灞謇遽鬻嬗骜缰橐檩甏曩氇氲膻觳爨戆礓瞽蠲鹧鹫癯蠖蠹蠼聱箐篝簟綦纛酾醐醣醪醢醍醯醺醴謦鼍霭霰鳌鏊瞿魇魅魃魉魈魍魑饕饔髦髯髫髻髭髹鬈鬏鬃鬓鬟鬣麝麟醵鼽鼾齄鹦。,在当前技术环境下的5号字状态或手机等较小的通信设备中,字形不能清晰、准确地再现,一些笔画重叠或省略甚至“变形”,给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

目前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个:一是借助信息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解决数字化终端的显示效果问题。比如智能手机的触屏,可以按照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的方向实现对文字或图片的缩放。但是5、6号字的打印效果仍然无法令人满意。虽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对这些字进行微调,但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人们对汉字的要求可能都是稳定,字形的进一步简化和繁化都会带来相当多人使用上的不便和情绪上的抵触。所以,稳妥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保持字形稳定,等待技术的发展。

如此看来,计算机输入汉字对字形繁简度的要求明显降低,所以有人说信息时代进行汉字再简化已无任何必要性[3]、数字化将会终结汉字简化问题[4]。确实,信息时代使用者关注的焦点主要不是字形的繁简问题,但对字形清晰度和区别度的要求不降反升,一方面要提高字形相对较繁的字在数字化终端显示的清晰度,要研究清楚除了笔画、笔形及笔画组合关系[5]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字形的清晰度;另一方面要提高相似度很高的字形的区分度。

综上所述,当前字形问题并不突出,以便于书写为主要目的的进一步简化暂无必要,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恢复繁体字也做不到;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某个汉字进入了计算机,有了国际统一的计算机码位,就意味着在信息化时代有了永久身份证,不便修改。因此,较长时间内保持字形稳定是最为经济、也较为稳妥的做法。这样既利于亿万人的日常使用,也便于与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交流和汉语汉字的国际传播。

二、书写能力下降是必然趋势

用笔写字时,书写者对汉字的记忆要达到准确再现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对每个汉字都要熟记其形音义,尤其是字形,一笔一画都要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而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心理过程。就拿最简便易学的拼音输入法来说,输入汉字时并不需要字形的一笔一画在大脑中清晰再现,汉字从人脑中提取到呈现出来,仅仅是一个“再认”的心理过程。当然,这里的“再认”和阅读过程中的“再认”还是有区别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对将要出现的汉字没有预期,是先看再认;而打字过程中,打字者对将要出现的汉字是有预期的,会自动在脑中再现字形的特征或轮廓,只是对其清晰度的要求不像手写时那么高。“再认”和“再现”虽然是处在同一层级的心理记忆过程,但是“再认”比“再现”的难度小得多。这客观上就降低了汉字使用者对汉字熟练程度的要求。

键盘输入方式很大程度上搁置了汉字难写问题,长此以往就自然会导致人们不重视书写规范、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多。正是在此形势下,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和多个地方电视台推出了汉字类节目并大受欢迎。中国社会科学网曾连续发了多篇讨论汉字书写危机的文章。这种担忧和我们一直以来的观念有关。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文字的美学艺术性要优于其可辨认性[6]183。因此,国人十分看重书写能力。

过去我们把能认会写多少字、写字漂亮与否,也就是书写能力,当作评价一个人汉字能力甚至是文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有文化的显性标志,也是给人良好印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书写能力和汉字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书写能力”很好理解,是指准确而美观地书写汉字的能力。而“汉字能力”指运用汉字进行记录、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包括识字量、写字量及准确、恰当地在各种情况下运用汉字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认字、写字和用字的能力。可见,“书写能力”是“汉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和键盘输入逐渐代替手写,书写能力下降已是必然趋势,但这并不直接说明汉字能力下降。

首先,“提笔忘字”较多为暂时性遗忘,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可能偶有发生,只是信息时代更为普遍,其主要原因就是,拼音输入过程中,我们分解的是汉字的拼音而非字形,输入者对汉字字形只有择定时的整体识认,缺乏像书写那样从笔画到整字的再现过程,久而久之,输入者对汉字字形就会模糊、淡化,以致提笔忘字,但这基本不影响键盘输入时的准确选择,也就不影响书面表达。正如李宇明教授所说,“在信息化时代,书写能力的减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换笔’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字能力的退化。也许,我们应当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重新评价‘汉字能力’问题”[7]。因此,“书写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汉字能力的评价标准中所占的比重大幅降低,并且,传统的“书写能力”已部分转化为“打字能力”,即会不会打字、打字速度及正确率。汉字能力的核心还是运用汉字记录汉语和书面交流,至于采用手写还是键盘输入的方式,则无关紧要。

其次,键盘输入极大地减少了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但信息化产品的普及,又极大地增多了书面交流和随时随地的阅读,也就增多了人们使用汉字的机会。因此可以说,信息时代人们的汉字能力应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在西方,因为“打字机和电脑输入法摧毁了手写体”,到20世纪末之前,书法“被定作一种‘无用的技术’而被抛弃”[6]261。甚至认为“未来社会里可能没有书写的地位。在电子文档取代实体印刷的同时,书写本身受到了威胁:计算机声音识别系统最终将会完全取代书写,只留下一个单向的阅读活动。而且,一旦计算机声音反应系统发展完善,就连阅读都有可能会消失。那样人们就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了……”[6]282近几年,计算机和手机的文字输入方式又一次发生革命性变化——从敲击键盘选字转变为语音直接转换为文字。这种输入法的广泛运用,将进一步弱化人与字形之间的联系并可能进一步弱化书写能力。任何一项技术进步都会解放人的某些体力劳动,也就相应地带来人的某种能力的下降。既然书写已经不是输出文字的主要途径,不书写也不影响我们的书面交流,那我们自然不必为该种能力的下降而惊慌。

如果说上面所预想的“只有阅读,没有书写”,或者“只有听说,没有读写”的时代,对西方拼音文字是终将来临的现实,对表意的汉字也是难以逆转的方向,但汉字书写及其书法艺术不会有“被抛弃”的命运,因为汉字早已不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而是早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可以接受个人的汉字书写能力和群体的书法水平的下降,但不会容许其无限度的下降。

当前阶段,我们还是要重视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教育。这是因为,键盘输入只是改变了汉字呈现的方式,其背后同样需要对汉字形音义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从小培养的在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对汉字间架结构的把握,汉字就不能内化于心,进而还会影响到写字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就键盘输入能力来说,其强弱也依赖于对汉字的熟悉程度。正如张书岩所说:“我们在接触电脑前已经学过汉字,所以感觉用键盘敲出字符很方便;但是请设想一下,如果换作一个从未学过汉字的人呢? 即使他学会了敲键盘,对于打出的汉字还是无法识别。故学习汉字的书写和使用这个基础环节不可或缺。”[8]研究结果还表明,“写字,可以迫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空间关系和详细笔画顺序上,进一步加强大脑中的字形表征。通过写字,可以为文字的记忆增加感觉运动的成分,而练习笔画顺序也可以建立与文字相关的神经运动模式”[9]。因此,在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老师粉笔板书的示范作用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基础教育阶段手写汉字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有所体现,比如除了在语文课程中进行汉字教学之外,还应该把“写字”作为中小学的常规课程。

信息时代,书写能力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不论社会怎样发展,手写汉字也不会被彻底取代。我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时代的汉字能力问题。

三、汉字规范的重点及针对性将有所改变

信息时代对汉字规范问题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信息化加强了汉字规范与一般大众的联系,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用字规范意识的增强,一方面表现为汉字规范的重点和针对性将有所改变。

(一)信息化加强了汉字规范与一般大众的联系

信息化的前提是计算机对语言文字的准确处理,而计算机接受的指令都必须是具体准确的,一些人际交往中可此可彼甚至悉听尊便的知识,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时都要规范化,这就极大地增强了针对信息处理的汉字规范的迫切性,同时也要求使用者对这方面规范能及时了解和掌握。

互联网促进了人的交往互动,丰富了交流方式,扩大了交往范围,使得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更为显性,一些行为由长期以来的突出个人性向突出社会性转变。比如姓名,作为每个人的身份标记,具有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双重属性。姓名多是父母取的,个性化很明显,取什么名、用哪个字,似乎与别人无关。但是任何人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取名要考虑方便于此,所以姓名同时又具有社会特征。这种社会特征要求姓名首先要具有区别性,即尽量不和别人重名;同时要便于他人识记和称述,这就要求姓名用字要尽量避免难认难写。

姓名是个体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手写时代,无论选取怎样的汉字字形作为姓名用字,都可以呈现出来。这种情况在信息时代发生了变化。汉字输入时,不论采用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还是手写输入法,能够整字呈现出来的汉字只能是电脑字库中已经贮存的字形。信息时代的姓名用字只有在所有电脑上都能方便快速地输入、识别,个体才能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但是现在有些人名用字“在7万余字的国际编码字符集中都难以找到,致使第二代身份证的制作产生很大困难”[10]。如果姓名用字不能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就意味着该个体将被排除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之外。这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而且还会导致自己应享有的与姓名相关的各项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11]。因此,信息时代选取姓名用字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其社会性要优先于个人性。

为了减少和避免人们在这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方便人们取名选字时有合适的选择范围,教育部、国家语委在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8月国务院公布)时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需要并在第三级字中予以专门收录(3)《教育部等十二部门关于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等规定,公民在申报户口登记、申领居民身份证时,姓名登记项目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填写。《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新命名、更名的人名用字应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字。”见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信息时代汉字规范的新发展》,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6页。。这就拉近了公众和汉字规范的距离。这种距离的缩小,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进行汉字整理与规范工作时,首先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大众日常生活的用字需求,提高规范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服务性,同时要做好规范标准发布前的意见征求工作,这样既可以发挥广大群众参与规范标准研制的积极性,也是让大众了解规范标准的好机会、好方式。

(二)汉字规范工作的重点将有所改变

信息时代对汉字规范内容的影响表现为键盘输入中的整字呈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异体字和错字出现的几率,但是字音的显性参与又在客观上造成了汉字字用规范的新问题。

手写时代的汉字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可以说,在手写时代,汉字的使用过程也就是人民参与造字的过程。历代字辞书所收汉字字量不断增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历代汉字使用者有意或无意地写错字或造新字,因而出现大量的异体字和错讹字[12]。这导致汉字不规范现象不断增加,但也是汉字字体、字形发展演变的最重要推动力,是汉字发展的活力所在。

信息时代,普通的汉字使用者对汉字字形进行个性化加工或创造几乎不可能。因为我们想要打出的字必须是已经以编码方式存在于计算机字库之中的字形。当然也可以在电脑中造字,但那比写字还要复杂,而且不能网络传输。键盘输入的汉字无论是在数字终端显示还是打印在纸上,都呈现为整齐、标准的字形,个性化书写所造成的异写、异构字、错字等不规范现象将失去其赖以产生的基础。当然,拼音输入带来的同音别字问题、字形输入带来的形近别字问题则比以前突出得多,但二者都只是甲字错为乙字,而不会出现计算机字库中不存在的字,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新的字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字计算机键盘输入方式已经把从仓颉时代开始的群众性的造字运动变成了为数极少的计算机字形编码工作者的“专利”。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新异体字和错字出现的几率,从而将大大减少字形不规范现象。

汉字使用者虽然不再是汉字字形的改造者,但是群众的创造性也是难以抑制的,出于求简便、求新奇的心理,人们利用电脑中的数字、字母、符号、图形等各种资源进行不懈的创造,于是网络上尤其是网络聊天平台出现了很多新的字用现象,如“886”(再见了)等数字词、“YYDS” (永远的神)等字母词、“童鞋”(同学)等谐音词、“酱紫”(这样子)等合音词。这些现象传播流行的原因,除了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心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用拼音输入时新词形比原词形更便捷。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信息时代,汉字使用者将对汉语词形的变异和新词形的产生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汉语词形的规范和字用规范任务将变得十分突出。

(三)笔画笔顺及相关问题

笔画是隶书以后才有的概念。笔形、笔画数和笔顺并非汉字书写的客观要求,而是书写者在长期书写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旨在缩短书写线路的笔画安排规则。在手写时代,笔画笔顺直接影响汉字字形的正确与否,对汉字学习和书写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笔形、笔画数和笔顺的确定有利于书写过程的程序化,即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写法和行笔顺序。对学习者来说,笔顺规则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但一旦掌握了,书写就有了节奏感和规律性,这大大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和记忆字形,否则一堆杂乱的线条组成一个汉字,多一笔,少一笔是很难避免的。书写有了规律,就可以重复操作,数遍之后,就可以掌握。若书写无规则,可能每次书写顺序都不相同,每个字形掌握起来也会毫无规律可循,难度更大,且重复书写也将起不到强化的作用。因此,书写过程程序化便于模仿和记忆,程序化的动作重复操作,易达到自动化状态。

键盘输入,笔画、笔顺不再影响汉字呈现的过程及结果,这提醒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笔画、笔顺及相关问题。

首先,笔画笔顺规则在信息时代依然有存在价值。笔画、笔顺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属性,一直是辞书检字法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部首检字法就需要使用者熟悉每个汉字的笔画、笔顺。同时,笔画、笔顺、笔形也是字形排序或索引排序的重要手段之一,《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及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是形序排列。可见,信息时代汉字笔画笔顺在检索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国家颁布了很多和笔形、笔画、笔顺相关的规范及标准(4)有关笔形的规范有《BG13000.1 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2001);有关笔画和笔顺的规范标准有《印刷通用规范汉字字形表》(1965)、《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1999)、《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1999)、《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2020)。。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方面规范标准涉及的汉字量会逐渐增多,从通用字到大型字符集,笔顺规则由隐性变为显性,由最初只针对人的使用、到人机共用、再到将来可能以应用于计算机为主。

最后,笔顺是人们追求最短运笔路线的结果,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从索引、汉字排序的角度来说,笔顺规范基本是“硬”规范,以保证每一个字形只有唯一的一个位次,这样才能便于查检和使用。但对书写者来说,则是“软”规范,做到很好的引导即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说明笔画、笔顺规则对写字的正确性和美观性的影响,而不必进行硬性要求(尤其是对“火、万、忄”等有争议的笔顺),更不应该将其作为考试内容[13]。

四、汉字与汉语拼音的关系将更为紧密

在汉字与人的关系中,汉语拼音似乎不能介入,但这个原本只是为汉字注音的工具,在信息化时代几乎与汉字形影不离,不但辅助作用越来越突出,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起到代替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这是迄今为止国家颁布的最高规格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最初设计汉语拼音时,它对汉字识读和推广普通话方面的巨大作用是预料之中的,对汉字排序、检索、文件和图书编目,以及在旗语、盲文等领域的作用可能超出预料,至于在信息化时代所发挥的越来越须臾不离的作用,则完全无法预料。周有光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极富前瞻性的观点:“汉语拼音在计算机时代将发挥极大的作用。”[14]事实正是如此,如今无论是电脑键盘还是手机屏幕,大众最常用的输入法是拼音输入法。由此可见,汉语拼音在现代语言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日益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和大众的关系也比以往更加密切。

(一)汉语拼音和信息化互相促进

1983年,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成功破解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难题。但是五笔输入法需要专门学习,不便掌握,推广难度较大。90年代,拼音输入法的出现降低了汉字输入法的门槛,一经产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输入法。另外,使用拼音输入法时,使用者关注的焦点是语音,这可以和输入者的思维同步,而五笔输入法,使用者关注的焦点是字形,这很容易打断输入者的思路。所以,拼音输入法更适合边想边打字的创作型输入。其使用人数随着中国电脑和手机持有量的增加而急速增长。李宇明先生说:“汉语拼音,已是我们今天语言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在信息化产品的开发与使用、文献编目与信息检索、交通、通讯、国际交往及汉语国际教育等领域,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5]

以前,汉语拼音是汉字初学者学习汉字的桥梁,随着学习者识字量的增加,拼音就会渐渐退居幕后,以致很多人会慢慢忘记汉语拼音相关的规则。拼音输入法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在帮助人们输入汉字的同时,也起到了巩固汉语拼音知识的作用。信息化时代,在拼音输入法的助力下,汉语拼音已经深入人心。

信息时代汉语拼音和大众的关系日益密切,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尤其是《ISO7098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2015年修订本经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不仅强化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语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的地位,同时也增强了《汉语拼音方案》在国际语言生活中的可操作性。这在客观上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和掌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只把拼音作为汉字学习和注音的工具,更要清楚地知道《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内容、规则,并努力做到准确、熟练地运用。

(二)汉语拼音的频繁使用改变了汉字的认知机制

语言单位的音和义本来是不可分离的。在口语中我们说出一个词的音时,也意味着表达了这个音所表示的意义。文字的出现实现了二者的分离。拼音文字是用字“形”直接记录语音,表意文字是用字“形”直接显示语义。这就意味着表意汉字与拼音文字有着不同的认知机制:拼音文字的认知是先建立语音和拼写形式的联系,然后再与该语音所代表的语义相联系;而汉字的认知则是先建立字形和语义的联系,再与该语义所联系的语音相结合。

汉语拼音使汉语语音有了清晰可见的标注方式,易学好记,音和形因为共同具有可视性而联系更加密切。有了拼音工具后,学习汉字的顺序转变为:拼音→拼读→音形→形音义。这个过程类似于学习拼音文字。可以说,因为汉语拼音的介入,汉字认知机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手写汉字时,字形是写字者关注的唯一焦点,字音只是一个背景信息。拼音输入法的使用,使字音成了输入者关注的第一焦点,其次才是字形。在这两种汉字输出过程中,焦点对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汉字认知的脑神经网络的不同。有研究表明,“写字能够加强文字识别和字形与语义之间的联系”,而汉语拼音打字“可以增强语音意识和字形字音匹配能力”[9]。拼音输入法的使用在客观上增强了字音和字形的联系,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字固有的形义联系。这也是信息时代人们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汉语拼音的频繁使用引起的上述变化,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时代汉语拼音更广泛、深入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引起的相关变化可能会更多,影响的范围也会更广。

汉字自甲骨文到20世纪末,虽然书写方式和载体发生了多次巨大变化,但今天看来,那些变化都不是质变,都没有离开用手一笔一画的书写,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有形载体。信息化时代,汉字迎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字形不用一笔一画书写而转变为整字呈现的键盘输入;书写工具由笔变为键盘;书写载体由竹木纸张变为数字终端。这些质的变化,必将带来汉字和人的关系的变化,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字形因为绕开了手写,同时因为进入了计算机也就意味着在虚拟空间的永久保存,字形将趋于更加稳定。因为手写机会的极大减少,书写能力明显下降是大势所趋,这是换笔时代的必然结果。因为能键盘输入的字形都是经过专家整理、国家主管部门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同意后进入计算机字符集的字形,输入法的对话框可以设置规范字优先、非规范字不出现或靠后出现的规则,也就极大减少了非规范字出现的几率,堵塞了错讹字出现的可能,汉字规范也就由字形规范转向词语规范和主要针对信息处理的需要。因为拼音输入法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汉语拼音与信息化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得汉字与汉语拼音的关系更为紧密,汉语拼音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和显著。

猜你喜欢

笔顺汉语拼音字形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课本内外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