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的效果观察

2022-01-01刘云霞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参数设置品管圈

刘云霞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电监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影响数据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将针对性策略实施前的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另5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16.00%相比,观察组4.00%明显偏低,有效报警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误报警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管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组间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有利于对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进行降低,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心电监护是重症监护室临床抢救和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心电监护的应用可以清晰、准确且实时地反映出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相关情况,还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实现监护效果的提升,提升患者的安全度。但是在监护的过程中,存在不良事件。报警疲劳是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常出现的一项不良现象,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在受到频繁性的刺激之下,会致使医护人员敏感性降低,会给患者的心电监护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为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分析报警疲劳产生的原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品管圈活动在心电监护工作中,发挥的优势显著,品管圈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人员组建活动团队,开展全体合作,实现集思广益,按照规定的活动程度,开展相应的管理,按照管理规则开展管理。对影响参数设定等情况的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做好相应的预防,减少无效报警等情况的发生,提升监护的效果,进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患者的生理指标报警系统进行分析,做好相应的监测,根据患者以及仪器的情况设定报警范围,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生命信息,减少误报警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减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出现,而且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护理工作的压力。本次研究主要以心电监护患者为对象,分析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电监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针对性策略实施前的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另5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5~75岁,平均(52.65±6.39)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6岁,平均(52.35±6.68)岁。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为目的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影响数据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主要内容包括:①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组圈时间为2020年1月,小组成员包括1名圈长,1名辅导员和9名成员,活动主题为“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②分析心电图监测现状:对2020年1月以前患者的相关资料展开分析,对心电监护异常报警相关流程图进行绘制,对本次活动展开的重点进行确认,确定报警顺序和报警范围科学合理[2]。③展开全面解析:针对心电监护的现状,总结出致使患者出现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出现误报警的相关因素,判断出影响要因,对患者的病情等情况做出分析,记录相关信息,结合具体的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导致心电监护参数错误的因素主要为护士方面、患者方面、机器故障等,在护士方面,对于报警参数设置不合理,上限设置过低,下限设置过高等情况,相关知识点掌握不充足,对于仪器的了解程度不足等。在患者方面,患者的躁动、体位变化、手机辐射等导致仪器变化。机器本身出现故障,导联线断裂、仪器维护不充分等导致仪器出现异常报警。对遗漏报警出现的原因分析:报警范围设置上限过高或者下限过低,报警未开启或者为关闭的状态,报警音量为0,在出现异常情况,未发现。④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对心电图报警的相关设置参数进行规范,以本院《心电监护参数报警值设置规范》为基础,结合本院患者的具体特征,在相关主任医师的帮助下完成规范化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将设定好的各个参数值以卡片的方式在心电监护仪上进行悬挂。定期为科室有关人员展开培训,另其深入了解全新的规范,在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展开试运行,同时为相关科室人员展开考核工作,直到所有人员全部考核合格为止。完善护嘱交接本和危重指标检测本,科室需要加强对采取心电监护患者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划分为危重指标,同时加强监测力度,各班需要详细且如实登记患者的各项信息,做好督查工作,在护嘱交接本上重点突出应用心电监护的患者,同时做好书面交接班、口头交接班和床边交接班等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交接班工作等。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护理查房工作,护士长需对高危患者信息进行确定,同时组织护士展开查房工作,采取小组考核机制,提升年轻护士对于高危患者的识别能力,另外责任护士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对下级护士识别高危患者的能力进行提升,锻炼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宣教能力和查体能力等[3]。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发生情况,观察记录两组出现该事件的例数,对比两组不准确率。

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报警、误报警的发生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做出评价和分析,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的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16.00%(8/50)相比,观察组的4.00%(2/50)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χ2=4.000,P=0.046)。

2.2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监护报警的情况

对照组有效报警、误报警分别为41例、9例。占比为82.00%(41/50)、18.00%(9/50),观察组为48例、2例,占比为96.00%(48/50)、4.00%(2/50),观察组有效报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误报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χ2=5.005,P=0.02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2例、19例、9例,满意度为82.00%(41/50),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29例、20例、1例,满意度为98.00%(49/5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χ2=7.111,P=0.008)。

3.讨论

心电监护是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患者常见的一项技术手段,设置报警的参数指标范围,对医护人员起到相应的提醒,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对出现的事件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同时监护仪上的报警装置,可以在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变化时,第一时间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从而及时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4]。

心电监护报警工作的主要机制为对患者的报警范围进行预设,在患者出现突发性的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提醒相关医护人员,以此来给予患者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

随着临床医学事业的进步,品管圈活动越来越完善,且广泛设定出问题,以小组的方式采取一系列先进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对临床医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各样事项进行解决。目前,影响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的因素主要有护士缺乏对监护仪报警制度的了解,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意识,护士缺乏对报警操作流程的了解等,有具体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上有超过90%的报警为无意义问题,容易致使相关医护人员对心电监护报警的敏感性降低,从而给患者的临床安全造成隐患[5-7]。以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为目的,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可以对报警疲劳现象的发生进行明显降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存在的隐患,为患者临床安全性提供更有力保障[8]。在管理中,对报警的相关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提升全员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而且患者的团队凝聚力增强,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减少参数设定不准确、无效报警等情况的发生,降低仪器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减少安全隐患,降低患者麻木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规避安全隐患[9]。在品管圈管理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为工作的开展创造相应的基础。误报警导致患者和家属出现紧张等不良情绪,在开展品管圈护理中,实现科学的管理,能找出相应的根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落实相应的制度和内容,提升标准化管理的程度,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10]。在品管圈中,能对护理缺陷进行管理,减少工作失误的出现,对护理人员来说,是心电监护仪器的操作者,能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提升责任心,对仪器的警戒线进行设置,减少报警疲劳等情况的出现,提升对心电监护操作的流程的规范度。品管圈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地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对护理服务活动的转变,护理人员能积极主动开展管理,在护士长的引导下完成相关任务,在管理期间,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彼此之间能更好地合作,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的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有效报警、误报警率、管理满意度指标数据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而究其根本通过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并且制定估计阶段性的活动主题,可以明确阶段工作重点,并且给予护理管理工作一定的引导,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盲目性,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进行。此外品管圈活动小组的建立,还可以既往心电图监护异常情况,以及护理中的重难点进行明确,然后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文献查询,以及小组讨论,从而制定更为全面,更加适合本院实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及专业素养进行不断强化培训,最终可不断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并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而品管圈护理小组定期组织小组考核,一方面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于高危患者的识别能力,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护理人员的工作不足之处,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培训辅导,最终促使护理人员的专科能力及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进而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护理,促使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并树立良好医疗形象,为医疗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重视对患者的风险护理,并通过划分病情危重程度,然后给予患者更为全面且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规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并给予及时处理,从而积极影响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有利于对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进行降低,还可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参数设置品管圈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自制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套对危重患者监护效果的影响
逃生疏散模拟软件应用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蚁群算法求解TSP中的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