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病△

2021-12-31周建敏王跃华廖龙腾汪文玉杨小政蔡子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椎间隙节段椎间盘

双 鸥,周建敏,王跃华,廖龙腾,李 健,汪文玉,杨小政,蔡子军

(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上饶 334000)

腰椎是最容易发生损伤及退变的结构,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导致长期的腰腿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若行保守治疗后依旧无效,临床一般会建议患者进一步行腰椎融合治疗[1,2]。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微创入路技术,能减少椎管暴露与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对后方张力的影响也比较小[3,4]。本院从2018年起,采用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OLIF治疗优势、适应证、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等指标进行评估,为临床OLIF的治疗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采用O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符合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腰痛持续时间≥6个月;L2~5影像学证实腰椎管狭窄(图 1a,1b)、腰椎轻度滑脱、腰椎失稳,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疗效;知情且同意采取OLIF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排除重度腰椎管狭窄需要后路减压、既往腹部手术史者。共6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男33例,女32例;年龄43~74岁,平均(63.58±10.13)岁;病变累及单一节段48例,双节段16例,三节段1例;其中L2/3节段3例,L3/4节段32例,L4/5节段4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3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0例,轻度腰椎滑脱症7例,腰椎失稳7例,邻椎病8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右侧卧位(图1d),全身麻醉。C形臂X线机定位病变节段腰椎间盘(图1c),于病变节段腰椎间隙中点腹侧4 cm做一纵向切口,逐步分离皮下组织,切开腹外斜肌筋膜,钝性分离腹外斜、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纤维,置入深拉钩暴露术野(图1e),钝性分离腹膜组织与腹膜后脂肪,紧贴腰椎间盘表面向背部牵开腰大肌,暴露目标椎间盘并将探针插入。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探针在正确手术节段,组装牵开器建立通道,切开纤维环,去除髓核,松解椎间隙,利用铰刀及多种刮刀处理终软骨并切断对侧纤维环。进行试模安放(图1f,1g),挑选合适规格的腰椎融合笼架,填充同种异体骨,并植入椎间隙。C形臂X线机透视提示融合器位置满意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更换体位为俯卧位,C形臂X线机透视下于病变节段上下椎体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图1h)。

图1 患者,男,82岁, 行OLIF术 1a:术前病变节段横切面CT,显示L4/5节段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1b:术前矢状面MRI,显示L4/5椎间盘退变、突出,椎管狭窄 1c: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病变节段 1d:术中取右侧卧位,标记手术切口 1e:术中钝性分离腹部肌肉后安装撑开器 1f,1g:术中切除L4/5椎间盘,于L4/5椎间隙置入椎间融合试模正侧位透视所见 1h:更换俯卧位,后路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

1.3 评价指标

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效果[6]。行影像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椎间盘腹侧高度(ventr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VIVSH)、椎间盘背侧高度(dors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DIVS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IFH)、手术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损伤。手术时间 54~90 min,平均 (75.14±13.08) min;术中出血量 18~53 ml,平均(32.11±6.25)ml;手术切口长度2~4 cm,平均(3.12±0.46)cm;术后住院时间6~11 d,平均(8.01±2.13)d;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融合节段下位椎体上终板骨折2例,1例出现交感神经损伤,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不适感消失。

所有患者随访 18~41个月,平均(29.67±13.44)个月。临床资料见表1。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而 JOA评分显著增加 (P<0.05)。随访过程中,出现左侧大腿屈髋无力伴左侧大腿前外侧麻木2例,后逐渐缓解,术后3个月屈髋疼痛已完全消失。

2.2 影像评估

两组患者影像评估结果见表1,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VIVSH、DIVSH、IFH、SL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腰椎动力位X线片示,62例椎体间可靠融合,融合率为95.38%,3例未融合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适感,未见后方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2例终板骨折者末次随访检查中未见融合器进一步下沉与移位。

表1 65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结果(±s)与比较

表1 65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结果(±s)与比较

指标腰疼V A S评分(分)腿疼V A S评分(分)O D I评分(%)J O A评分(分)V I V S H(m m)D I V S H(m m)I F H(m m)S L(°)术前6.8 3±2.1 6 7.1 5±1.6 9 6 2.0 5±8.4 7 1 4.5 2±3.2 2 1 5.2 1±2.4 1 7.9 5±1.6 9 1 7.6 3±2.4 5 1 6.4 8±3.3 2末次随访1.3 3±0.1 5 1.0 4±0.2 2 1 2.6 3±2.4 1 2 6.4 1±4.0 5 1 7.8 5±2.6 5 1 2.2 5±1.5 4 2 1.4 7±3.0 5 2 0.0 5±4.1 1 P值<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

3 讨论

近年来,OLIF 逐渐应用于临床[7,8]。OLIF 选择在椎体侧方入路,撑开椎间隙,置入型号更大的融合器,使之与上下终板密切接触,有效复位椎间隙高度,稳定运动节段[9,10]。葛腾辉等[11]研究发现,OLIF联合后路固定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脱滑。何达等[12]研究发现,与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相比,OLIF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疗效更好。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于本院行OLIF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OLIF可有效复位椎间隙高度,同时预防远期邻近节段退变,恢复腰椎正常解剖结构。

与传统的后路及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OLIF从斜侧方入路,可有效减少后方肌肉组织剥离,术中对腹部肌肉利用钝性剥离,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减少组织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本研究中OLIF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4.58±16.25)ml与(8.01±2.13)d,与俞仲翔等[13]研究结果相似。宋超等[14]等研究报道,78例OLIF治疗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但无论是术中还是术后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好转。本研究OLIF术中及术后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安全性较高。

临床资料显示,OLIF也存在复位失败的风险[15]。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骨折,分析原因主要与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术中椎间隙处理不当有关,提示OLIF不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者。

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65例患者腰腿疼痛程度、ODI评分均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术前明显上升,提示患者腰椎功能有效提高。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患者椎间融合率为95.38%,3例未融合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适感,2例终板骨折者未见融合器进一步下沉与移位,提示手术可靠。

综上所述,OLIF能直接恢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减少后方神经根与硬膜囊的间接压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椎间隙节段椎间盘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
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