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校推进 分层应用 全面提升
——集美区双塔小学教师“信息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践
2021-12-31张燕娇
张燕娇
(集美区双塔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1)
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以下简称“信息工程2.0”)之后,各省市通过试点校,带动各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提升,以“整校推进,全面提升”为具体工作目标,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1]
“信息工程2.0”的核心工作是校本应用考核,按照“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培训机构助力、学校自主、教师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学校是具体落实上级文件和校本应用考核的底层单位,省级试点校更要先行先试,探路子、建模子。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聚焦课堂教学,以应用为抓手,建立激励机制,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微能力点项目应用考核,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总体目标及基本依据
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为依据,实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测评和应用考核,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变革,积极探索实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应用,努力达成“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总体目标。[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基本依据为:1.坚持立足课堂、学为所用、发展为本,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坚持整校考核、分层应用、重在引领,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相结合,全员参与,分层考核,突出骨干力量的特色引领作用。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目标方案导向,整体规划部署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学校在参加省级试点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后,成立由校长领衔、分管信息化副校长主抓、6 名各学科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具体推进本校提升工程2.0 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制订《集美区双塔小学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集美区双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方案》《集美区双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分层应用考核方案》等指导文件,明确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信息工程2.0 校本应用的考核对象、考核项目、考核等级等具体内容,引领教师明确信息技术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
(二)校本培训到位,全面学习思考
“以校为本”的培训工作分层铺开,信息化管理团队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先行,文件方案解读、能力点应用分析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跟进,[3]先后开展三次专项培训活动。
1.校本应用考核方案专项培训
解读上级文件政策,具体分析《集美区双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方案》,明确具体考核形式有线上培训、校本研修和微能力点应用考核;明确各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要完成的具体考核任务,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申报相应考核等级。
2.30项微能力点分析培训
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规范》,向全体教师解读分析30 个微能力点,每个能力点从能力描述、提交作品指南、优秀等级的评价标准和实践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前期问卷调查教师的学习需求,重点分析大部分教师能够完成的能力点,以分类对比的方式讲解,使教师们对微能力点的了解更加深入。如将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这7 个能力点整体讲解,让教师们了解,同样是技术支持的不同能力要求,要从哪些方面来完成。
3.微能力应用具体作分品分享
由6 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每人遴选一个能力点,完成《集美区双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项目表》,重点分享、指导项目表的具体填写和微能力点需提交的项目资源。如“B3 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微能力,根据要求提交指南,教师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 课《夏日绝句》基于UbD 的教学设计为例,完成项目表,包含一份体现探究主题、过程记录的活动设计和一份介绍本课题技术应用设想的视频说明;合理借助“微视频”“百度脑图”“百度百科”“希沃白板及授课助手”等信息技术,支持本次探究型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如“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微能力,教师以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为例,提供一份PDF 形式的技术环境介绍,呈现利用无人机技术拍摄高空俯视图来辅助教学,突破空间限制,为学生创造真实学习体验的技术环境;一份基于希沃白板应用平台的学习方案,明确学习主题、目标、任务、过程、无人机等技术试验的策略等,提供交流和协作的工具,并引导学生利用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和学习;两份学生基于平台、无人机拍摄技术体验的学习感受。
(三)考核形式明确,分步扎实推进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扎实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按照“学校总体规划—团队指导部署—教研组具体落实—教师申报与实践”的流程完成考核工作,并且明确校本考核的三种形式,分别是线上培训、校本研修和应用考核。
1.线上培训
主要是完成文件规定的线上培训25 学时任务。依托上级主管部门的研修平台,每个教师按照文件要求,完成至少25 学时的线上培训研修任务,并根据线上研修要求,提交培训或学习心得。
2.校本研修
主要是考核文件规定的“学校要完成不少于5 学时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以及不少于5 学时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具体要求。依托各教研组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堂实践,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订个人研修计划。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专题研修为抓手,以信息技术的深度、有效应用为支持,开展各学科教学研讨、课堂展示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开展试点校以来,各个教研组开展的主题研讨累计达14 次,组内信息化教学展示达26 人次,服务的课堂教学主题分别有:语文学科中,统编版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整体感知板块,利用希沃白板将学生画的思维导图通过投屏展示,充分利用希沃白板思维导图,将每个人物的品质投影出来,利用技术实现知识整体化建构,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学科的《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一课,教师通过希沃白板的拖动、投屏、蒙层等功能,实现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小组成员分工并合作收集信息,通过希沃授课助手的投屏,展示不同的路线设计方案,实现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和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课末运用白板中的思维导图,有逻辑地呈现小学阶段有关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构建纵向联系,实现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设计制作表格》,依托省资源平台的互动课堂,利用“课堂导学”和“智能检测”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前摸底和课后检测,利用实时录播和拍照技术,及时监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通过教研组校本研修,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
3.应用考核
主要是完成文件规定的30 个微能力点的选择与应用任务。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30 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提交覆盖两个环境、三个维度的微能力点项目作品。微能力应用考核以完成《集美区双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项目表》为主要内容,项目表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学主题、考核级别、能力维度、所属环境和相应提交项目资源。在提交的项目资源中,除了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外,每份作品还要求教师附上资源二维码,可以扫码获得相应资源。为落实教师各个微能力点的应用情况,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个月完成一个微能力项目表,分三个月完成提交任务,确保每次提交作品的质量。
(四)整校推进落实,分层应用提升
在“整校推进和考核”的基础上,学校根据青年教师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基本校情,进行“分层应用”特色考核,即根据不同年龄层面,分年龄段引导教师遴选能力点,并进行分级考核。“分层应用”考核等级具体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具体能力、考核对象和考核要求如表1:
表1
其中,骨干教师是信息化管理团队的骨干,占全校教师的9%。这部分教师均参加过省级培训,能在学校和区域内引领全体教师完成考核任务。青年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力军,占全校教师的80%。这部分教师虽然没有参加过省级培训,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熟练应用电子白板、希沃、微课制作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出色完成中级能力的应用考核,甚至有一小部分教师主动申报高级能力考核。40 岁以上的老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占全校教师的11%。这部分教师只需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完成较为基础的初级能力任务应用。
三、反思与成效
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过程中,由于个别硬件设施局限,对于智慧型学习环境的能力点突破存在困难,不能实现30 个微能力点全覆盖。在教师各项资源的收集归档方面,也期望能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文档收集系统,实现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目前,提升工程2.0 工作初步取得以下成效:
(一)初步形成课堂应用和微能力点项目案例
在试点校的校本应用考核中,学校初步形成《集美区双塔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案例集》和《集美区双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项目集》,充分利用二维码展示电子资源的技术手段,使案例集立体化、可视化、数字化。
(二)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提升工程2.0 的培训、考核、应用,学校骨干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初步形成“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骨干团队,并有效指导区域内教师掌握特色信息技术,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广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线上学习、校本研修等形式参与考核活动,并利用省资源平台、希沃白板、优芽微课等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突破教学重难点,改变教学方式,创新课堂。
(三)学校信息化教学示范作用得以凸显
学校在集美区教学教改活动中,结合省级提升工程2.0 试点校的契机,将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特色应用于教学课堂,向区域内教师展示了16 节基于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课例。除了多媒体课堂的课件熟练应用外,还积极应用混合环境课堂和智能环境课堂中的希沃白板工具、优芽动漫微课和省人人通空间平台等,真正做到技术为关键知识点和整体性课堂构建服务。
四、结语
信息工程2.0 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学校作为试点校,先行先试,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做法,也促使教师在发挥自身信息技术特长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寻找信息技术更多的应用点、整合点和创新点。形成在教育教学中“懂技术、用技术、研技术、提效果”的研讨经验,真正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