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2021-12-31初金哲刘佳丽王少敏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七色三全育人彩虹

初金哲 刘佳丽 王少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1]。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高校必须牢牢掌握人才培育主阵地,依托“三全育人”理念实施“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将人才培育工作细化为七个方面,打造七个特色品牌,注重全面培养、筑牢思想意识、深植爱国情怀,为党和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三高型人才。同时在高校育人工程构建中,应将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思想引领摆放在突出地位,顺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探索构建“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七色彩虹”的理论内涵

2017 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提出构建高校“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理念成果,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一)“七色彩虹”的理论内涵

“七色彩虹”是指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太阳照射水滴光线折射和反射形成了七彩图谱,共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宏观寓意象征人们多彩的人生与美好的生活。微观寓意:彩虹在雨后出现是色彩平衡的结果,人们所需要追求的一切美好,只有在经历过不同的挑战与挫折后才能最终实现,鼓励着人们不断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在生活中成长。高校探索育人工程体系应首先领会“七色彩虹”的宏观寓意,并从中凝练“七色彩虹”的微观含义,将高校学生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细化分类、简化流程、整合归纳为七个模块,即:思想成长、文体活动、创新创业、志愿公益、实践实习、技能特长、工作履历,每一模块对应七色彩虹的一种颜色,即:思想成长(赤色)、文体活动(橙色)、创新创业(黄色)、志愿公益(绿色)、实践实习(青色)、技能特长(蓝色)、工作履历(紫色)。高校着力从思想引领、党团建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风建设、骨干培养等方面创新育人模式,科学、高效、精准、规范的实施“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二)“三全育人”与“七色彩虹”的逻辑关系

“三全育人”理念是构建“七色彩虹”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理论指导,也是“七色彩虹”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基础与前提。“七色彩虹”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在构建中完全遵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行,以“全员育人”为核心环节,将“七色彩虹”理念贯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始终,突出国家、社会、高校、家庭育人成效,多措并举营造社会浓厚育人氛围。全员育人落实到“七色彩虹”的各个部分,主要突出成效在思想成长、工作履历、技能特长、文体活动四个模块,统筹协调高校的师资力量着力培养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学习能力。全过程育人要素是时间,强调高校在大学生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这一段时间内坚持持续开展育人工程,做到宏观与微观上的统一,注重育人成效、突出育人载体、扩充育人内容。全过程育人需落实到“七色彩虹”的各个部分,将“七色彩虹”理念贯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全新培养模式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育人要点在于空间,强调国家、社会、高校、家庭都是育人主阵地,需发挥育人功能,育人主体利用多种育人载体、资源、路径、方式深入实施育人工作。全方位育人需落实到七色彩虹的各个部分,重点突出在于创新创业、志愿公益、实践实习三个模块,依托育人载体,搭建育人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七色彩虹”的时代价值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念

“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是囊括了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教育体系的育人工程。“七色彩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贯穿在学生“全过程”培养的各个时期,将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的民族精神、砥砺人心的爱国精神融入育人工程各个环节,利用理论载体搭建特色平台打造品牌活动,通过解读红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感知民族精神、深植爱国情怀等方面,推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推进五育融会并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是贯彻国家政策导向、顺应社会发展特色、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贴近高校发展理念。“七色彩虹”的构建是结合高校专业、学科特色,坚持“五育融合”并举,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七色彩虹”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贯通、细化分类,达到了特色鲜明、思路清晰、成果显著的育人成效,有利于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技能特长、深植爱国情怀、过硬知识水平的综合型人才。同时“七色彩虹”更是将“三全育人”理念深入贯彻到育人工程中,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维度实现育人实效,凸显育人优势。

三、“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路径探究

“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紧密围绕教育部的各项工作部署,结合教育部学生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要点,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夯实育人成果,做到精准、科学、细化、高效、规范,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探索创新育人工作新模式。

(一)突出思想引领,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赤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理论基础,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3],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先进典型事迹,加强氛围渲染与舆论引导,以学生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筑牢爱国根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灵活运用线上“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云端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育人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注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增加学生工作人员研讨交流,打造品牌系列活动,创立辅导员工作室,扩大班主任在育人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育人水平。运用大数据优化党员管理, 加强 高校师生党员队伍建设[4]。突出榜样引领作用,利用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对榜样事迹的宣传报道,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开发网络育人载体,完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从巩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根基”,夯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压舱石”,指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航向标”,引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旗帜”四个维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橙色)

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为行动指南,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国主义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其中注入红色资源,兼顾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抢抓文化育人阵地,创新育人理念,扩充育人载体。打造丰富生动更具感召力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营造良好的氛围[5]。高校应找准发展定位、突显育人特色,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以辩论赛、运动会、歌唱比赛、读书节、寝室文化节、法制安全月、心理健康节、爱心帮扶团等活动为载体,推进多彩校园构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优化寝室育人环境、提升安全法制意识、构建爱心帮扶体制、完善心理育人机制,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创新,让校园文化推陈出新、沉淀发酵,形成具有高校办学特色、育人理念、精神内涵的精品校园文化,切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成效。

(三)激发学生内生发展动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黄色)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与《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为指导思想,提出: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思路。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四年一体化就业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高校需做好创新创业宣传普及,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学科相融合体系构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以专业学科为依托,以社团建设、科技竞赛、大创项目为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高校通过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举办职规比赛、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职业经理人讲座、HR情景再现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共建”“校校联合”、高校与院系“齐抓共管”等“三全育人”工作模式,构建高校与院系“两级管理”、高校-院系-班级“三级运作”的工作模式。强化市场意识,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打造企业、高校、学生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着力志愿服务,构建学生关爱帮扶体系(绿色)

志愿精神由“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十二个字组成,它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与传扬[6]。将“三全育人”理念与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入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意识,打造志愿服务团队,凸显志愿服务成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志愿者开展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的主题教育,鼓励高校教师一同参与,政府与学校加强互动,出台《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探索“专业+”志愿服务模式、“实践+”志愿服务途径、“就业+”志愿服务平台。注重关注贫困生、心理问题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号召大学生参与“三支一扶”计划,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把个人理念和国家发展融为一体,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继承文化、践行文明、引领时代的一种新风尚。

(五)发挥专业、地域优势,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育人成效(青色)

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学生各个时期,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在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专业实习等方面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科专业和地域优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与匹配度,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挑战性,有助于学生提升技能水平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规划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参与实践学生的专业、年级、思想状况、身体情况、职业发展、心理特点等因素,结合自身特色、地域优势,有针对性地设计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的筑梦使命感和责任感[7]。与此同时,高校应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实践困难,开通勤工助学平台、出台管理办法,为贫困生提供实践岗位,力争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积极探索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通过劳动教育助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六)以学风建设为核心,构建学生互助帮扶体系(蓝色)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明确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8]。学风是高校办学实现教书育人的传统和基石,优良的学风能够激发大学生求学动力、提升综合素质。高校从整体角度,应持续推进学风建设项目,构建大学生学风建设机制,丰富“学业互助帮扶”建设内涵,建立考前帮扶-预警帮扶-课程帮扶三大帮扶体系,搭建教师答疑-助教授课-课后辅导-学习交流四级管理平台,打造成长咨询-学习辅导-素质拓展-思想引导-资源共享五大功能板块,实现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习质量六项根本任务。从基层角度应强化班级学风建设,开展班级学风提升工程,制定方案、量化标准,班级构建以学业预警-学业帮扶-学业互助等三级管理体系,打造辅导员-班主任-学委-班级同学的四级联动帮扶机制,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针对问题班级建立“一带一帮”工作机制(带好一个示范班、帮扶一个“问题”班),促进班级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七)创新培养体系,筑牢学生骨干理想信念(紫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9]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就是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严守第二课堂意识形态阵地。一是需要完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全面、系统、扎实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工作,探索学生干部选拔、任命、培养、考核、评价的途径和方法[10],重视学生骨干选拔-培养-考核三个突破口,开展素质能力提升班、素质能力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骨干综合能力提升,健全大学生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推进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建立督查机制,出台管理办法,强化学生骨干服务学生的初心使命。二是需要围绕学生骨干成长需求,发挥思政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引领作用,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搭建网络育人平台,注重榜样引领,开展典型事迹分享会等活动,用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优秀品格、爱国情怀和优良作风筑牢学生骨干理想信念,培育敢于担当、作风正派、素质过硬、本领过强的新时代学生骨干。

猜你喜欢

七色三全育人彩虹
赏樱花
幸福公寓
冰的七色梦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高原绽放的七色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