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安全视阈下社区教育安全问题思考

2021-12-31张桂琴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国家

张桂琴

(国家开放大学大连分部,辽宁 大连 116021)

教育安全是指“某一国家、民族、地域或文化的教育自身发展,受到外部或内部挑战、侵蚀而带来的涉及国家民族安全的各类教育问题或教育危机。”[1]当前我国在传统教育安全方面从体系建设到师资队伍,从教学过程到教育内容等层面都开展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基本保障了传统教育的安全。新时代社区教育开展如火如荼,但是社区教育安全问题尚未提升到文化安全的关注程度。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也负有维护国家教育安全的责任。

一、社区教育安全的文化使命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2]P115教育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我国“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传统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文字、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生活方式以及风俗民俗;非传统文化安全具有隐蔽性、间接性,比如说针对文化消费、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3]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问题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4]所以,社区教育安全问题以及社区教育对文化安全的保障作用,也应该引起社区教育工作者足够的关注。

1.社区教育承担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

文化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性问题,是确保社会主义政权不变色、确保中华文化存续绵延的重要保障。[2]P116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性职责。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以化人”的重要责任。全球多重博弈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中国假设为其发展壮大的头号敌人。[5]同时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的凸显、思想杂音等问题对文化安全都产生着冲击。社区教育需要对社区居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成维护文化安全的精神支柱。

2.社区教育承担着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责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它塑造着民族性格,濡养着民族精神,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追求。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既有赖于制度的推动,同时更需要传播与践行。激活传统和坚持开放,是全球化格局中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社区教育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居民日常生活的感受相结合,通过文艺展演、艺术展示或者民俗活动等形式,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鲜活旺盛的生命力,激发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兴趣,逐渐提升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居民在耳濡目染中领略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3.社区教育承担着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所应秉持的根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核心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培育与践行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社区教育也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育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社区教育工作中自觉地积极地培育、引领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共识。与传统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不同,社区教育强调更多的是实践性教育。社区教育在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以符合社区居民接受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居民的能动性,凸显居民的主动性,使社区居民成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示范者,为国家民族文化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的价值遵循和依托。

4.社区教育承担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

中国文化是在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动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让世界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中国文化,增强与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是“在非传统安全成为国家主要安全威胁的背景下,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2]P135有研究表明,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普遍认识,很大部分集中于饮食、功夫、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领域。社区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非常恰切地将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在提升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民产生着强烈的文化吸引力,在打造民族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社区教育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

和平与发展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但是当今世界却在剧烈而深刻地发生着变化,我国也正在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深刻繁重的国内改革对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冲击。教育行业作为最为重要的思想意识高地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社区教育作为面向教育对象幅度最为宽泛的教育形式,不可避免地也要正视来自不同层面的教育安全问题。

1.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打开了文化封闭的大门,原本处于后台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缠绕在一起,作为资本的消费品,逐渐走向世界的前台,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强势渗透。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经济优势、人才优势等,借助文化产品、文化创意、文化规则构成巨大的文化力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以西方文化价值观形塑“西式想象”进行“文化侵略”,对我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安全产生着非常大的威胁,甚至影响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正常发展。西方国家借助近现代百年所累积的政策经济优势,披着文化交流的外衣,裹着糖衣炮弹对我国国民进行了浸润式思想渗透。作为文化传播的相对弱势者,如何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塑造中华文化的形象,重振中华文化的雄风,是教育部门所面临的沉重的时代追问,也是社区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传统文化精神的淡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却没能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人们的综合素质也没能同步提升。传统文化精神的自闭内敛的性质特征被商品经济社会开放性思维和快节奏高效率的行为方式所冲击和排挤,令传统文化精神退避在社会边缘茫然无措。在商品大潮的裹挟下,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也渐趋改变,物质利益挤压了精神空间的需求。文化模糊与文化错乱现象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知产生偏差,逐渐淡化以致产生质疑,传统文化价值观逐渐动摇。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所蕴含的厚重精神养分是滋养中华民族的根脉与家园,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传统文化精神的淡化必然会减损民族凝聚性,降解民族向心力,导致民族精神的弱化和文化认同的疏离,从而威胁到国家的文化安全。

3.宗教思想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社会分层的程度,拉大了贫富差距,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了心理的失衡。宗教为精神紧张焦虑、心理失衡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心灵“避风港”,减缓了人们精神的痛苦和情感的困惑,从而获得一种内在的舒适与平衡,并提升了应对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强度,提升了主观幸福感。因此,当前许多社会成员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部分的宗教思想。宗教的凝聚、慰藉功能确实能够起一定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但是宗教对其自身体系的认同,也容易产生对其他价值体系的否定,对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产生阻碍作用。社区教育以社区居民为主,且教育形式较为松散,居民宗教信仰容易产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排斥,对社区教育安全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4.教育安全意识的弱化

社区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而言,纪律性、约束性相对较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较为随意,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目的动机也不尽相同。社区居民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受教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影响社区教育安全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相对松散,对教育工作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长远、明晰、系统的规划目标,教育内容空洞泛化,教育形式单调陈旧,难以有效调动起居民的参与兴趣,实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另外,当前社区教育安全工作方面尚未形成成熟完整的运行体制,在人员设置、组织分工、部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都导致了社区教育安全工作方面存在漏洞,埋下社区教育安全方面的隐患。

三、完善社区教育安全的路径

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一样,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服务大国复兴崛起,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居民素质等方面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教育面向群体复杂、类型各异,加之不同的教育背景、思想素质、理解能力以及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知程度存在的差异,加大了社区教育安全工作的难度。社区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可以说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既需要理念上的建构,也需要实践上的落实。

1.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维护文化安全的意识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加剧,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社区教育的文化意识和安全意识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6]提高维护文化安全的政治站位,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社区教育在国家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意识形态的辨识能力。社区教育要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及时准确地帮助社区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消除文化安全隐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动力。

2.提升文化自信,奠定维护文化安全的基础

文化具有超越时空、跨越种族的情感濡化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余年依然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动力,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沉淀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性格,浸润着国人的心灵,同时也成为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体现着对自身历史文化发展的认可,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它能不断提供其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和智慧养料,一种国家安全的实现所需要的文化力量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实现所需要的集体认同的力量。[7]社区教育覆盖面广、地域性强,群众基础宽泛、教学方式灵活,便于将抽象的传统文化以可感知的具象呈现出来,通过通俗性、趣味性的课程展示,最大限度向群众展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地域性文化特色,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普及,激发出居民们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从而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2]P121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奠定牢固的基础。

3.加强对宗教文化的引导,打牢维护文化安全的根基

我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和多向转型,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信仰产生着强烈的冲击与挑战,部分社区居民选择了以宗教信仰填补精神的空虚。宗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把“双刃剑”,宗教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能产生阻遏作用。社区居民宗教信仰多元化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社区教育应该正确地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并相应采取积极调动社区信教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发挥宗教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弘扬正义友善的道德信念,借助宗教善于心理疏导、提倡社会救助的组织特点,拉近宗教与社区教育活动的距离,引导宗教活动与主流价值观相融合,打牢维护文化安全的思想根基。

4.坚持破立并举,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环境

社区是居民进行生活、学习、娱乐、活动等行为最为主要的空间,社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区教育要针对社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深入发掘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养。当前的社区教育存在着“教”而不“育”的现象,社区教育工作者以“传声筒”的角色上传下达,未能切实了解居民的需要,更没有调动居民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新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创新教育方法,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拓展社区教育的层面和格局,以不断满足和保障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努力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7]最大限度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性文化形式,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展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复兴在对外传播中的底气和魄力,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营造坚实的环境氛围。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国家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影像社区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