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信息素养培养探索
2021-12-31姚文彬
姚文彬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图书馆, 河北 廊坊 065000)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丰富读者精神文化思想。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应该依托高科技、现代传播和流通渠道,向读者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商品和服务,以读者信息需求为中心,以读者信息素养个性化培养为导向,既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又达到读者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双赢。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它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或者说是在传统媒体上的进步,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读者提供信息和服务等。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借助新媒体服务平台,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品图书推荐,开展个性化读者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多元化读书活动,增强读者对自身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认知度,从而为读者营造信息素养教育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1.1 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各类读者(包括教师、大学生、社会读者)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创造自身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新媒体时代,具有互动性、大众性、跨时空性以及多元化特点的传播媒介,满足各类读者不再受空间、时间以及人的限制。传统的以信息检索课为主体信息教育课程体系将无法满足各类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面对新媒体环境,高校图书馆除了开展文献检索课程以外,还应向读者开展新媒体技术、新媒介应用等应用课程,提高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向读者传达各类现代化检索工具的应用,进而有效帮助读者利用信息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1.2 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改革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育形式多半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为主导,形成读者被动学习的局面。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可利用新媒介了解各类读者在搜索信息、分析信息、获取信息以及评价信息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各类读者的信息素养层次水平,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答疑、沙龙讲座、专题讲座、培训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针对不同的读者类型进行分批分层次讲授各类信息获取知识,循序渐进地增强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有效丰富了教学形式,也实现了读者之间的互动学习,实现读者轻松学习,最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能力。
1.3 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技能提升
面对信息社会人才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将新媒介引入到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中,加强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宣传力度,使读者认识到获取信息内容和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到馆借阅模式,读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化技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资源。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也推动了馆员信息素养技能的转变,馆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灵活自如的运用新媒介、掌握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只有馆员自身信息素养提升,才能更好地实现读者信息素养服务,最终实现馆员与读者信息素养双提升的良好状态。
2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在读者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素养教育人员专业性匮乏
高校图书馆人作为图书馆一切活动的领航员,对图书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养虽然在不断地提升,但是依然没有达到专业化的水平,馆员层次水平差距较大,而且缺乏专业培训。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部分高校图书馆领导任命的授课教师并非具有图书馆与档案管理学科专业的硕士学历,只要是图书馆工作职工,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就能为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授课,这些教师本身就不具备专业性的理论学习,再去教育其他读者,想必会出现不必要的授课错误,进而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度也随之下降。
2.2 信息素养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文献检索、信息检索课程一直以来是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进行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主要体现在: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教育者更多地采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分重视了对计算机的使用,忽视了信息素养伦理道德方面的培养 ;其次,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向读者介绍本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缺乏对大学生以全局性、立体化的视角去开展相关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最后,信息素养教学目标缺乏精准化、个性化围绕读者兴趣爱好、人格培养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信息素养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只为读者完成学业,使得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教育上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信息素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失
信息素养教学质量评估对于提高办馆综合水平和发挥高校图书馆功能作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且完成的读者信息素养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研究成果甚少。众所周知,评估是对一项工作的检验和考评,一种好的检验方式会收到一份满意的反馈,对改进信息素养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创新有着值得肯定的效果。但是目前中国高校信息素养教学质量评估存在缺乏读者参与、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缺乏责任性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质量的发展,降低了读者信息素养教学效率,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3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培养读者信息素养能力上的具体策略
3.1 增强馆员专业能力培训,建立竞争机制
高校图书馆领导在培养读者信息素养教学前,要对授课馆员提出专业化要求。首先,要对馆员进行专业业务培训和考核,特别是新媒体时代,馆员既要掌握扎实稳固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新媒介,并将新媒体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铭记于心,做到自己真正领悟,并能够将学会的专业知识和新媒体知识正确的分享给读者,避免授课过程中出现误导现象,接受过专业考核合格的馆员除了讲授信息素养教学课程,还可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介开展知识抢答、经典推荐、思想交流互动等形式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资源,同时读者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可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介与图书馆馆员获取联系,解决读者各种信息需求问题,有利于读者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其次,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馆员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工作缺点和工作差距,有利于激发馆员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竞争谋发展,实现馆员的社会价值,最终为培养读者信息素养贡献力量。
3.2 创新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运用网络教学
新媒体其实就是网络媒体,主要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传统的信息素养教学目标主要以文献检索课为主,教学目标内容主要介绍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基础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创新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信息素养教学人员要分3个内容层次(基本——手段——运用)搭建信息素养教学完成体系。首先,在信息素养基本理论教学方面,重点讲授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知识、新媒体与传播知识、知识产权等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引导读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信息资源,能够辨别网络不法信息的真伪,提高读者道德水平和信息甄别能力;在信息素养手段教学方面,手段即技术,重点开设信息检索方法和技术、信息管理与评价,让读者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将自身掌握的信息转化成个人智库,提升读者确立个人知识信息资源库的技能;在信息素养应用教学方面,将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特征的新媒体介绍给读者,打破以往面对面授课的形式,成立网络教学平台,培养读者利用手机移动端、电脑客户端或网络电视等交互信息平台,引导读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效交互合作学习,形成合作型、研究型和面向问题解决的团队,推动信息素养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
3.3 征集各类读者反馈意见,建立反馈机制
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双向互动,导向是人性化。各类读者在参与文献检索课程或信息沙龙讲座过程中,可利用新媒体如短信、QQ、微博、微信等交互渠道及时反馈参与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及时向高校图书馆提出宝贵的建议。因此,高校图书馆就可以及时获得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解答读者疑问,更新或调整文献检索授课内容或者信息沙龙讲座的活动模式,积极响应读者的需求和满意度,提升读者教学水平。同时要做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参考和咨询读者的意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通过网络投票、网络调查问卷、QQ留言、 邮箱留言等形式征集读者文献检索课程或沙龙讲座形式的具体反馈建议,加强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分析研究读者对信息素养教学改进的意见,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创新读者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
4 结束语
新媒体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渴望交流、互动、分享的需求,传播方式的改变必然推动着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互动方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在迈向新媒体时代的步伐中,一定要深刻领悟新媒体理论和传播特征,用新媒体发展的眼光不断优化读者信息素养教学,提升馆员知识水平能力,创新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建立反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推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茁壮健康成长,最终帮助广大读者树立科学的信息素养,帮助广大读者获取和筛选有效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