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
2021-12-30方月清
方月清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共开展消化道癌症的筛查3084例。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2例,诊断为消化道早癌进行手术治疗104例,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分化大面积溃烂有反复性消化道出血病史进行胃次切除6例,隆起病变良性间质瘤内镜下套扎切除术35例,结直肠息肉63例根据息肉大小选择活检钳钳除、电凝切除、金属夹夹闭术、套扎高频电刀切除术。结果:内镜检查成功99.6%(3071/3084),内镜诊断早癌90.52%(105/116),消化道阴性随访早癌检出率1.3%(2/156)。手术患者5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可能存在检查失败、误漏诊情况,手术也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综合质量管理。
关键词:早癌;消化道早癌;消化内镜;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类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均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因人口平均年龄的上升、饮食结构变化特别是红肉进食量的增加,糖尿病等相關疾病发生率上升,生活节奏的改变,发生率快速上升[2]。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误漏诊率较高,及早诊断非常必要。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共开展消化道癌症的筛查308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共开展消化道癌症的筛查3084例,其中男1405例、女1679例,年龄18~81岁,平均(48.4±12.5)岁。体检对象1104例,因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因症就诊2980例。
1.2 方法
1.2.1 诊断
无论是体检,还是因症就诊,都在消化内镜开展检查,检查都需要预约,部分患者需要3-5日的检查前准备,主要为饮食管理,以改善胃肠道功能,预约时间到后可进行检查,部分对象需要进行胃肠减压,老年人进行综合治疗,如雾化吸入,完善术前准备。确保空腹6h,幽门梗阻者禁食2-3日,胃镜检查操作前15min口服祛泡剂。在内镜镜下发现异常决定进行活检,如隆起病变、息肉、黏膜溃烂、出血、颗粒样改变等。以胃镜为例,需要进行8个部位多个角度的观察,包括胃体、胃角、胃窦、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食管距门齿20cm处、齿状线上2cm处,近视野、多角度的观察,同时配合注气以提高成像的质量。发现病灶后,进行照相留存,每幅照片包含1/2以上有效信息。直视下染色,均匀的喷洒染色剂,2-3min后观察,分析边界,部分患者选择多种染色剂联合检查。根据病灶选择合适的部位活检,除幽门、贲门、胃角切迹,还可对可疑部位以及附近部位取材,如隆起病变需要在基底部以及顶部取材,取材时需要避免出血,同时尽可能深取,可在同一部多次取材。若活检与内镜表现不符,尽量劝导二次内镜检查。病理检查采用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配合免疫组化分析。
1.2.2 治疗
根据活检结果决定治疗方案,其中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2例(胃癌8例、食管癌3例、结肠癌1例),104例诊断为消化道早癌(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分化大面积溃烂有反复性消化道出血病史进行胃次切除6例、隆起病变良性间质瘤35例、结直肠息肉63例)对象进行手术治疗。35例隆起病变,进行内镜下套扎切除术为主的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治疗,于较小的息肉(≤0.5cm)检钳钳除,0.6~1.0cm息肉内镜下电凝切除,>1cm息息肉金属夹夹闭术、套扎高频电刀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手术检查成功率,阴性者随访复查早癌检出情况,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3084例内镜检查,其中成功99.6%(3071/3084),失败主要与入镜困难有关。病理诊断早癌以及恶性肿瘤116例,其中内镜诊断早癌90.52%(105/11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消化道早癌116例,阴性2968例,其中随访6个月内156例,其中检出2例早癌。5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均发生在术后1日~2周内,及时止血成功。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内镜检查成功99.6%(3071/3084),内镜诊断早癌90.52%(105/116),消化道阴性随访早癌检出率1.3%(2/156)。提示内镜诊断也存在漏诊,检查还存在失败风险,主要与胃镜需要从喉部食管进入,可能进入失败有关[3]。部分内镜诊断为阴性,随访仍然诊断为早癌,这可能与内镜检查质量不佳,如出现泡沫、病变直径较小且为局部特异性病变有关[4]。内镜手术治疗早癌有明显的适应症,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大面积病、反复消化道出血的对象,选择性进行胃次切除,结肠早癌息肉的恶变率较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手术治疗需要重视完整的切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5]。如针对结肠息肉,需要规范的应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切除、钳夹等操作,减轻切除术中的黏膜损伤,对于较大的息肉,应细致操作,避免电流灼伤肠壁,对于蒂较长的一类息肉,可先夹闭,为预防出血,可预防性应用钛夹、云南白药等药物[6]。
小结: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可能存在检查失败、误漏诊情况,手术也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综合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婷,李超,梁锌,等.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2016,25(6):409-411.
[2]王莹莹,马骁,杨万水,等.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11):845-857.
[3]张修礼,孔金艳,唐平,等.我国消化内镜传统诊治项目开展现状与分析:169家医院调查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365-368.
[4]孙涛,袁媛.早期胃癌非创伤性检查进展与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4):421-423.
[5]鲁文君,姜雷,甘亮亮,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疗效的 Meta 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9):1232-1240.
[6]楼国春,杨建民,柯进晶,等 . 大肠息肉内镜漏诊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4,36(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