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2021-12-30张利涛
张利涛
(1.青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2.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48-49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就是要保证我们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农村基层各项工作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制度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增强政治领导力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根本保证。
一、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牢牢把握政治统领这个核心,坚持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鲜明地提出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在总体定位上,明确规定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2]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要以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关键,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政治领导,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管控能力比较有限,传统政权的渗透能力难以抵达乡镇和村庄,给县级以下的乡村社会留下了广阔的自治空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极大地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渗透能力和汲取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20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政治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毫不动摇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党对农村各项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既是方向性的,也是原则性的,重点是要增强党组织的凝练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强化政治领导,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不得不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工作重点。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整顿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使之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思想引领力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始终高擎科学理论的光辉旗帜,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既是一先进政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拥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的鲜明体现。”[4]17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多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思想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解决好“三农”问题,既要保证思想引领不出偏差,也要保证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就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武装全党,并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可否认,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学习不自觉、不系统、不深入和落实不到位、不彻底、行动跟不上的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既要运用村级党组织阵地的学习培训的线下课堂,也要加强运用“学习强国”等APP线上自学渠道,解决学习渠道单一、学习资源短缺等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转化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通过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切实服务群众,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5]60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直接关乎我们党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广大农民正是基于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认识来了解和看待中国共产党。增强基层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3]65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执行的重要任务,经常了解群众的意见,维护群众正当权利和利益,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不计较个人工作的“辛苦度”,努力赢得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
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既要注重与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也把服务群众融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使服务群众经常化、常态化,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中体现党群之间的鱼水情深。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党组织主要通过强化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意识、健全服务群众机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为民服务渠道、创新为民服务载体等措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众获取服务的便捷性,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和精准性,切实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广大群众在农村基层党建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要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实践化,要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经常得到初心使命教育和党性教育,真正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注重阵地建设,打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战斗堡垒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纷纷推进村级党组织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村级党组织阵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打造基层办公议事、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具体而言,强化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就是要在务实管用原则的指导下,严格对照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五有三经常”的目标,即“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制度、有资料”,解决好阵地建设“硬件”的问题;实现“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经常化,“三经常”就是要通过用好“五有”这些“硬件”达到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积极作用的目的。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村级党组织阵地真正建设成为村民办事服务中心、党员活动阵地、政策宣传窗口、党员学习培训课堂、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党组织引领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推动村级党组织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只是第一步,关键是管好、用好村级党组织阵地,使之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才能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农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实中仍然存在少数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被闲置的现象,成为横亘在党和群众之间的一个“空壳子”,建好的村级党组织阵地,却没有被使用好,不仅浪费了农村有限的财政和土地资源,而且严重破坏了党在基层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建好村级党组织阵地,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规划,既要保证各项功能有效发挥,也要厉行节约、严禁资源浪费,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另一方面,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制度做好工作人员以及设施使用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阵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充分释放村级党组织阵地的活力。
二、统筹“选育用管”各环节,建强村“两委”班子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实践证明,支部可强村,产业可富村,关键是要选优配强带头人。村“两委”班子队伍,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成员,是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带头人,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能否激发党员干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能否引导全体村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地实干,关键要看带头人的能力。村“两委”班子队伍工作能力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能在农村广大天地中绘就“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和谐画卷。
(一)拓视野严标准,选优配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推动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已经成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基本趋势。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6]这一要求被写入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理应推动实施党组织书记“一肩挑”,而不是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党组织书记。虽然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但背后却蕴含着不同的逻辑理路。“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这一创新性的制度设计。其目的在于确保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有明显区别。”[7]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原来的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在一些地方逐渐发展演变为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合作社多个组织的负责人“一肩挑”。因此,选优配强“领头雁”,才能让作为“一肩挑”的党员干部真正挑起“三农”发展的“大梁”。
为了选优配强“领头雁”,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采取了以下共性措施。首先,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通过“一肩挑”发挥挑起“三农”发展“大梁”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选配政治素质过硬、带动发展能力强的发展能手、致富能人、“双创”带头人等新乡贤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其次,拓宽选人视野。村“两委”干部后备人才的选拔,不应局限于村内原有的优秀青年,而是要在现任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扩大后备人才的蓄水池。再次,严格选人标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严格坚持政治标准,严肃落实政治要求,确保选出政治忠诚、敢于担当、群众公认的村“两委”干部。最后,优化班子结构。利用村级组织换届契机,重点优化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和能力结构,打造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过硬的村“两委”干部队伍。
(二)强培训补短板,提升村“两委”班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硬本领”
尽管在村“两委”干部选拔过程中已十分重视能力标准,但任何能力的习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反复培训强化中提升。尤其是长期担任村“两委”干部的同志,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反而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强化教育培训,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工作能力,而且有助于促使他们转化思维方式,拓展工作思路,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讲话中,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8]这七种能力,对于村“两委”干部同样重要,村“两委”干部也应在教育培训中着力提高这七种能力上下功夫,领导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效衔接。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毋庸讳言,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曾存在重发展轻党建的现象,少数村干部认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才是最重要的,抓党建是上级部门的事情。那种把党建与发展对立起来的做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极其有害。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农村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的政治能力。同时,把提升村“两委”干部的服务群众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乡村治理能力作为农村基层党建重点,组织开展乡镇和县市级别的村级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项目,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及时转化教育培训成果,切实保证村“两委”干部政治素质过硬、服务“三农”能力突出,在引领农业发展、推动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方面积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三)重激励促保障,提振村“两委”班子的“精气神”
农村基层工作繁琐,待遇较低,村干部曾长期靠误工补贴维持正常生活。“村级组织是自治组织,村干部并非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而是不脱产干部,没有工资,报酬主要是误工补贴。”[9]261虽然近年来各地普遍提高了村“两委”干部的待遇标准,但与外出务工收入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中西部地区村干部流动性较大,成为村干部的一般都是“中坚农民”[10];东部地区几乎是“富人治村”,村干部一般也不关心那点报酬。所以,村“两委”成员要么是由于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热爱“三农”工作;要么是由于年纪较大,不方便外出务工。近年来,一些地方要求村“两委”干部严格落实坐班制度,导致一些曾经兼职村“两委”干部的新乡贤也面临着“去”与“留”的抉择。一般青壮年劳动力,宁愿选择外出务工,也不愿意在村“两委”任职。如何将更多优秀人才吸纳到村“两委”班子队伍,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激发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提升村“两委”干部的“精气神”,除了靠绩效薪酬激励之外,应在畅通晋升渠道、完善保障体系方面作出积极探索。首先,普遍提高村“两委”干部基本待遇,同时健全绩效考核体系。让“干得好”的干部“考得好”,“考得好”的干部“待遇好”。其次,健全村“两委”干部晋升渠道,让“考得好”的干部“用得好”。在乡镇干部选拔任用上留给村干部一定的名额,让他们拥有成为正式国家干部的机会。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最后,完善村“两委”干部保障体系。将村级组织负责人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对村“两委”干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制定村级微权力负面清单,严肃整治微腐败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让不想为、不会为、不作为失去市场,充分发挥“带头人”“领头雁”的积极作用。
三、砥砺初心勇担使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讲政治的重要表现。共产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享有任何特权;但党员又不同于一般普通群众,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曾经,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日常管理不到位,不能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导致农村党员意识淡化,作用发挥不充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11]439,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这就要求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起到标杆作用,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不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基础。因此,为了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一)强化党员意识,做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
无论是否在党内担任职务,只要在党旗下宣过誓,就要珍视党员身份,时刻用入党誓词来约束自己。《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12]79“先锋战士”和“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党员身上的特殊标签,体现的是党员的先进性;而“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也是党员身份的标识,要求党员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的身份意识是党员进行自我认知、开展实践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1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日常管理中,有的地方创新使用积分制管理方式,明确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将党员的平时表现都记录在案,通过加分或扣分,引导他们的言行举止,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励他们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集中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了洗礼。不仅如此,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党员驻村参与扶贫以及结对帮扶的活动,让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助力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在助力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的过程中,活跃在脱贫一线的众多农村党员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当前农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少数生活困难的群众,比如残疾人的保障问题。在解决这些民生难题中,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另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会经常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比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便民、利民活动以及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等活动,农村党员都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农村党员要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让这个最大政治优势充分彰显,进一步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提高生产经营本领,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先锋模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所以,我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14]29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实践证明,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推动乡村振兴,都需要产业的支撑,尤其是村级集体产业的支撑。仅靠发展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业,农民根本无法实现脱贫致富,更不能实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5]。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党员引领“三农”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村里的发展能手、致富能人一般都能在选举中脱颖而出,赢得村民的支持。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一般都采取了双向培育的方法,将致富能人培育党员、将党员培育成致富能人,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将“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6]乡村振兴的前提是组织振兴,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有力量,党组织才会更有力量。因此,要注重更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农民组织起来,以发展乡村产业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最终要靠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7]77党组织要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必须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农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事实上,农村基层党员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增收。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转化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不竭动力。
(三)强自律严监督,做引领社会风尚的先锋模范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8]6,党员加强自律也是讲政治的表现。党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对人处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农村党员在所有这些方面,理应发挥带头作用,做群众的表率。推进乡村振兴,最难的并不是实现“产业兴旺”,带领农民“富口袋”相对比较容易,但让农民“富脑袋”却比较困难。20世纪90年代,农村逐渐走向凋敝,其中最严重的是传统伦理道德和传统乡村文化的崩坏。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19]关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伦理道德体系,引领社会风气改善。农村党员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乡村社会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他们的言行举止对村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重塑乡村社会道德体系、引领社会新风尚,必须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修订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条例》,要求全体党员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做遵纪守法的先锋模范,任何时候都要不逾矩。遵纪守法,是对党员的最低要求,在农村党员日常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管理等环节中,都会有针对性地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农村党员是否懂规矩、守纪律,直接关乎我们党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影响我们党的公信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一般都会严格要求党员遵纪守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加强自律,争做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表率。
总而言之,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优势,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必须突出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政治领导力”概念,这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提升政治领导力为重点。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领导力,才能确保农村各项工作都能严格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夯实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这就要求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政治领导力为根本,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工作能力。因此,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要以提升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工作能力为切入点,激励和保障村“两委”干部切实发挥“带头人”“领头雁”作用、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