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予以托拉塞米和呋塞米的效果对比

2021-12-30梁燕谊黄叔恺

智慧健康 2021年30期
关键词:托拉脑水肿血肿

梁燕谊,黄叔恺

(雷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雷州 524200)

0 引言

对于自发性脑出血而言,主要指患者呈现出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现象,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呈现出较高发病率。对于脑出血疾病病理生理改变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脑水肿形成方面,是造成患者临床脑出血病情恶化主要原因。对于脑水肿形成诱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颅内占位性病变、严重颅脑损伤、颅内缺血、颅内出血以及急性炎症反应等。对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治疗期间,通常采取脱水剂对脑水肿进行有效控制,使颅内压降低[1-2]。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表现出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甘露醇最为主要。对此临床提倡配合采用其他利尿药进行治疗,以将甘露醇使用频率以及使用剂量减少。呋塞米作为传统袢利尿剂一种,其于脱水利尿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但是会导致患者表现出电解质紊乱概率增加。托拉塞米作为新型袢利尿剂一种,同呋塞米比较,其可获得更好效果,并且表现出更少副作用。本次研究将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 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探析采用托拉塞米药物以及呋塞米药物完成脑水肿疾病治疗可行性,以实现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雷州市人民医院2017 年6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52 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托拉塞米组(26 例):女11 例,男15 例,年龄为49~77 岁,平均(61.49±2.49)岁;呋塞米组(26 例):女12 例,男14 例,年龄为51~79 岁,平均(61.52±2.53)岁;纳入标准:①脑出血以及急性脑水肿疾病均获得确诊;②无托拉塞米以及呋塞米药物应用禁忌证现象;排除标准:①呈现出上述药物应用禁忌证现象;②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就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 >0.05)。

1.2 方法

所有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在入院后,合理采用甘露醇展开脱水治疗,主要通过快速静脉注射完成,具体采取甘露醇(20%,125mL)展开注射,频率为1次/6h,连续1W 治疗后,转为注射频率为1 次/8h,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应用剂量逐渐减少,对患者给予电解质平衡维持以及营养支持等;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药物完成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疾病治疗,剂量为20mg/次,频率为1 次/12h,静推;托拉塞米组:采用托拉塞米药物完成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疾病治疗,剂量为20mg/次,频率为1 次/12h,静推;依据病情需要,1 个疗程时间为7~1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ADL 评分以及NIHSS 评分。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展开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以及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随着分值增高,证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具有越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

1.5 统计学分析

对于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展开处理,计量资料(颅内压变化、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ADL 评分以及NIHSS 评分)行t检验,以表示,P <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压变化对比

治疗前,托拉塞米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变化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后,托拉塞米组颅内压水平低于呋塞米组明显(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变化临床对比(,mmHg)

表1 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变化临床对比(,mmHg)

2.2 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对比

治疗前,托拉塞米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后,托拉塞米组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均小于呋塞米组明显(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临床对比(,mmHg)

表2 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临床对比(,mmHg)

2.3 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托拉塞米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ADL 评分以及NIHSS 评分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后,托拉塞米组ADL 评分高于呋塞米组,NIHSS 评分及低于呋塞米组,差异明显(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临床对比(,分)

表3 两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临床对比(,分)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临床一种神经科疾病,其发病诱因体现为脑动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动脉炎、脑动脉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有病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尤其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出现较为常见。诸多脑出血疾病出现,主要因为高血压导致。在表现出脑出血疾病后,血肿以及血肿附近压迫会使患者局部血流量表现为一定程度减少,于血肿附近表现出低灌流区现象,在体内表现出诸多自由基,对患者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会产生破坏,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脑水肿加重,导致患者脑组织呈现出进一步损伤现象[4-5]。对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而言,其呈现出病情逐渐加重特点,往往在<3~4d 呈现出高峰期现象,会使患者表现出脑疝疾病,对生命造成危及,对此就脑水肿进行及时有效控制意义显著[6]。就患者表现出的病理过程进行分析,脱水利尿表现出显著价值。甘露醇作为高渗性脱水剂一种,其能够将患者血浆渗透压增加,对于脑组织脱水可以有效促进,能够将颅内压有效降低,将脑水肿有效减轻,于脑出血合并急性脑水肿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但期间需了解,人体不吸收甘露醇,体内诸多甘露醇通过肾脏排泄,但如果此种药物长时间应用,会在肾小管内表现出结晶现象,使患者肾功能表现出急性损害现象。对此在采用甘露醇药物进行治疗基础上,配合利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脑出血合并急性脑水肿缓解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作为甘露醇辅助性用药一种,利尿剂应用,能够将脱水疗效显著增强,对肾脏损害有效减少[7]。特别对于肾功能不全以及心功能不全患者,通过利尿能够将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对于水分溢出有效阻止,将钠盐于患者脑组织进入有效减少,将脑水肿有效减轻。

如患者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现象,需合理展开脱水剂治疗,以充分减少患者脑细胞内含水量,在减少脑容积以及降低颅内压方面获得对应效果。呋塞米药物运用,其能够将肾浓缩功能削弱,表现出利尿作用较大,将脑脊液产生减少,使颅内压获得降低;托拉塞米运用,于水肿减轻、利尿以及血液循环量降低方面获得确切效果[8-9]。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托拉塞米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变化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托拉塞米组颅内压水平低于呋塞米组明显;治疗前,托拉塞米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托拉塞米组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均小于呋塞米组明显;治疗前,托拉塞米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ADL 评分以及NIHSS 评分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托拉塞米组ADL 评分以及NIHSS 评分分组明显,充分证明托拉塞米药物运用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治疗中可行性[10-11]。

综上所述,同呋塞米药物比较,托拉塞米药物有效应用,可使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变化获得显著改善,可将周围脑水肿面积、颅内血肿面积显著降低,将ADL 评分以及NIHSS 评分显著改善,最终实现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有效预后。

猜你喜欢

托拉脑水肿血肿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加泰主席又选出一个强硬独立派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