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1-12-30罗立全
罗立全
(广州市胸科医院 内八科,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结核性胸膜炎是可继发于原发或继发性肺结核、肺外结核之后的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病变[1-2]。目前抗结核药联合胸腔穿刺引流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首选手段,但受限于胸腔积液吸收慢,即使抗结核药作用范围广,患者仍易出现胸膜粘连,而长期大量用药会进一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3]。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胸腔穿刺引流上增加胸腔注射类药物治疗,以此提高胸水吸收率,降低粘连发生。为讨论实际应用,本研究选择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例开展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86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5 例;年龄22~58 岁,平均(35.08±3.74)岁;病程8~39d,平均(22.51±3.74)d;发病部位:单侧32 例,双侧11 例。病例组男25 例,女27 例;年龄25~60 岁,平均(35.66±3.90)岁;病程11~36d,平均(23.28±4.16)d;发病部位:单侧32 例,双侧11 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中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尿激酶药物成分耐受;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功能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④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治疗者;⑤病历资料残缺。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采用2HRZE/10HRE方案,1 次/d,使用四川康特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异烟肼片(国药准字H51021127),山西丕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吡嗪酰胺片(国药准字H1402 3973),河南全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利福平片(国药准字H41023132),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乙胺丁醇片(国药准字H43020577)。
病例组加用尿激酶治疗,使用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尿激酶(国药准字H21023283)20万U,经引流管注入胸腔,24h 后开放引流管,3d 后复查显示胸腔积液深度不超过0.5cm 则停止抽取。
1.3 研究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标准[4]如下。①控制: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胸腔液性暗区消失,临床中毒症状消退,胸腔积液完全吸收;②好转: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胸腔液性暗区直径小于2cm,临床中毒症状好转,胸腔积液几乎吸收;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④症状改善率:(控制数+好转数)/总数×100%。
(2)统计两组患者引流总量、住院时间。
(3)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行酶速率法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等血清相关因子水平。
(4)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 测量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
(5)统计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胸痛、发热、胸膜增厚、包裹性积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引流总量、住院时间、LDH、ADA、FEV1、FVC)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 <0.05 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有效率对比,病例组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对比
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对比,病例组引流总量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对比()
表2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对比()
2.3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对比
血清相关因子对比,两组治疗前LDH、A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治疗后LDH、A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对比()
表3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对比()
2.4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肺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FEV1、FV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治疗后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4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病例组患者1 例肝功能异常,2 例胸痛,3 例发热,1 例胸膜增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对照组患者2 例胸痛,2 例发热,1 例胸膜增厚,1 例包裹性积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χ2=0.091,P=0.763),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以干咳、发热、胸痛、呼吸困难为典型症状表现的炎症病变,该病病理特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胸膜充血水肿,胸腔积液中积聚大量血浆蛋白与纤维蛋白,以致胸膜增厚,肺功能障碍[5]。临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秉持早期、全程、联合、足量的治疗原则,选用抗结核药及胸腔穿刺引流联合治疗,但胸腔穿刺引流过慢,胸腔积液排出不及时,会影响抗结核药药效,而延长治疗时间会进一步导致耐药性提高,加大治疗难度[6]。当前已有研究证实,在胸腔穿刺引流基础上加用注射类药物,可促进胸腔积液吸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以对抗抗结核药物吸收障碍[7-8]。刘俊[9]开展临床实验,分别对两组行常规抗结核治疗的患者注射生理盐水及尿激酶,结果显示,采用尿激酶胸腔注射的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有效率可达92.5%,远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患者的72.5%。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加用尿激酶治疗,并实际以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例开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病例组疗效高于参照组,且引流总量更高,住院时间更短,提示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这是因为尿激酶是可直接作用纤维蛋白原溶解系通过的蛋白水解酶,其可溶解包裹性积液小分隔,促进胸水排出,故引流总量增加,而胸水的排出与吸收也纠正了胸腔粘连,加快恢复过程[10]。选择LDH、ADA等因子作为观测指标。其中LDH 是广泛存在于肝、肾、心肌等组织中的糖酵解酶,其活性会随炎症反应变化而变化;ADA 则是主要存在淋巴细胞,炎症反应会激发辅助性淋巴细胞水平的上升,从而使得ADA 水平提高[11]。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治疗后LDH、A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究其原因是尿激酶激活纤溶酶原,通过清除各层胸膜之间粘连,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故炎症反应缓解效果更优。观察两组肺功能,病例组治疗后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是因为尿激酶改善了患者通气受限情况,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则肺功能改善[12]。故而加用尿激酶的患者症状控制效果更好,炎症反应缓解效果更优。此外,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 >0.05),提示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不会引发额外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给予尿激酶可有效减轻症状,提高胸腔积液排出与吸收速度,加速病情康复,同时可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