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三全”导学体系的探究

2021-12-30

关键词:三全英语专业导学

陈 蕾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质量发展和内涵提升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高校规模扩大,在生源构成上呈现出类型、层次多元变化的特征,学生群体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学习方法、兴趣、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更为显著。从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来[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在从深层次影响着我国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2]。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持续被倡导,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规划以及自我评估,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宏观的概念,使之成为一名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3-5],高等教育更是如此。正是这一研究视角,为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导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为试点,在调研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如下:(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主要培养能够服务于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英语人才,而传统课程教学对学生准就业和职业化方面的支撑较弱,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明确的职业方向意识,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抑制其潜能的发展;(2)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多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及语言技能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容易出现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问题,最终也会阻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3)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英语专业岗位能力还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总结调研能力等等。单一固化的培养模式专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和养成,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导致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欠缺。

为此,应立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的教育理念,解决以下问题:(1)忽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问题;(2)学生主体作用不明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学生入学后职业方向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发展潜能受到抑制;(4)缺乏实时反馈和过程监管。本研究以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培养为出发点,探索和实践“三全”导学体系,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二、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三全”导学体系

传统的人才培养是以教师知识传授型的课堂为载体,在学习主动性、个体差异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6]。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保证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院提出了“学生中心,教师引导”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下简称“三全”)导学体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三全”导学体系的内涵

英语专业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导学体系。“全员”指围绕学生培养的学生导师、辅导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多方协同;“全过程”指贯穿大学四年各阶段,兼顾课内课外;“全方位”指覆盖学生英语专业能力和从业能力,提升学生“全人”素养。也就是说,根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学生进校到毕业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结合对课程体系内教学内容的导学,在课程体系外设置学科竞赛、综合素质拓展、专业思想教育、实践创新训练、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就业指导等模块,整合学生导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各方职责相对明确又相互促进、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着眼于学生“全人”素质的“三全”导学体系。

(二)“三全”导学体系构建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搭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等方面出发,建立“三全”导学体系。重新诠释并发展了“全人”教育理论,系统地运用于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实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

根据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针对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以及普遍存在的入学后职业方向不明、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英语专业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调研分析英语专业人才相关岗位群的能力需求,确定了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课程体系,旨在培养符合学生成长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高效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作为人才培养的发力点,与人才培养融合创新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变革教学结构、流程和生态,掀起课堂教学革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英语专业课程实施了基于智慧教学工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以FIF口语等平台为依托,搭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

把人才培养拓展到课堂外,延伸到学生生活中,设置学科竞赛、综合素质拓展、专业思想教育、实践创新训练、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就业指导等模块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三全”导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采用“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思路,“由外向内”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循序渐进地做好全过程导学不间断。

(一)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由外向内”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调研分析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群能力需求,确定了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划分为六大模块(通识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践应用、综合应用),对标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

1.两方向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商务贸易”和“英语教育”两个专业方向,注重学生“英语能力”与“从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聚焦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引入行业相关课程与个性化发展课程,配合培养学生从业能力的方向课程,辅以强化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实现了英语专业知识与行业知识的相互融合,语言能力与从业能力的双向互动。

2.三学期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第三学期(夏季小学期),开设实践类课程,在夯实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自2014年起,英语专业在前三学年秋季和春季学期的基础上,每年增设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小学期。前两学年主要实施基础实践类和专业实践类课程,如英语语言技能实训、英语教学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外贸操作实训、英语翻译实训、英语导游实训、市场调研。第三学年结束学生会进入企业或单位完成为期四周的企业实习。三个小学期的渐进式实践和锤炼,为学生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构人才培养理念,推行学生导师制,明确导师导学的“三方向、四阶段”

自2014年起,英语专业实行学生导师制[7]。英语专业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新生入学之际,按照“四年一师”的原则,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导学工作从三个方面展开:专业认知指导;学习能力与自我规划;科技创新与学术探索。围绕每个方面,导师从更加细致的层面给学生以渐进式的具体指导,同时,基于学生在四年各阶段不同的思想形态和学习需求,导师导学工作分四个阶段有序地展开(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熟悉与认同。引导学生建立对专业的熟悉、认可和兴趣,并树立专业志向,引导学生将专业远景应用和当前专业知识学习联系起来。第二阶段:巩固和规划。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始发生分化,此时导师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建立小组互助学习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并形成明确的自我规划。第三阶段:提高和突破。通过项目小组方式完成各类竞赛和实践项目,除了专业知识的辅导辅助外,导师更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自我,逐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第四阶段:提升和发展。导师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职业化和准就业的习惯和思维,为就业和深造打好基础。导师通过“三方向、四阶段”的导学工作引导学生在顺利完成四年本科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图1 导师导学工作体系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SLPS教学模式,实施“高效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最终实施效果需要课程来支撑,而课程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专业特别重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源的资源型学习模式正在挑战以教师为知识源的传统教学方式。尤其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高效导学,自2015年起,学院一直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8],英语专业先后进行了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等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SLPS教学模式,即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Linguistic skill-based(以提高语言技能为基础)、Professional competence-aimed(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Smart-teaching auxiliaried(智慧工具辅助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原则,以“讲授+活动+研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养成自发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文社会素养、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等方面均达到培养目标制定的要求。

目前,英语专业课程实施了基于智慧教学工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蓝墨云班课、学习通、雨课堂、讯飞爱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的辅助下,课程教学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无缝衔接。教师课前发布学习资源和任务,依据反馈及时掌握学情,有效地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实现精准地教与学;课中借助平台和工具进行任务研讨和探究活动,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课后发布主题相关资源和任务,进行能力巩固,同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个性化学习推送,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同时,借助unipus、FIF口语系统等线上学习平台,辅助线下课堂教学,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环节全周期、一体化的有机融合。新的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个性差异,真正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功能和作用。

(四)搭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拓宽“三全”导学路径

英语专业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语言知识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9],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因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环节,导致学生语言应用和临场应变能力欠缺。针对这些问题,学院英语专业利用英语口译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外语文化节、戏剧表演、英语实习实训等情境创设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导师制为指导、以FIF口语等平台为依托,搭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拓宽了“三全”导学培养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

(五)实施双线反馈,建立了学生导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联动的全员协同管理机制

面对任课教师关注课中忽视课后学生的学习动态,辅导员注重课外活动和班级建设忽视学生课程学习,管理人员忽视过程管理等问题[10],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双线反馈,即教学反馈和教育反馈“双线并行”,建立了学生导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联动的全员协同管理机制(如图3所示)。开展了“周报反馈、月报总结”:聚焦重点问题,开展深度研讨;“组织观摩”:表彰优秀团队和个人,深度解剖“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多方位协同:从“形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逐渐形成良好的院风、教风和学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自学意识和能力。

图3 三方联动全员协同的管理机制

(六)“三全”导学体系取得的初步实践成效

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得到满足,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四年一师”的原则,使学生在专业认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和自我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明确了四年规划,激发了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了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1.学生重思善辨,专业素质扎实

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表现出色,近五年以来,英语专业在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三项大赛、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LSCAT”杯全国英语口译大赛等外语类重要赛事中屡获佳绩,不断刷新历史成绩,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累计90项,尤其外研社获奖三项赛事近几年成绩突出,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2015年和2016年获得中国日报社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国家级奖项2项。2018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省级决赛一等奖,成为省内少有的该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地方应用型高校。

2.学生创新能力增强,优秀成果增多

在一系列导学活动的推进下,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成果不俗。2015-2019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

3.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英语专业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是全校就业比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平均月收入为5148.15元,就业单位涵盖国企、外企、民企、教育机构、中小学、高校等。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英语教育培训与外事贸易,专业关联度较高。16、17、18届学生考研录取率(录取人数与专业总人数之比)均高于16%,其中17届为22.7%,在全校名列前茅,录取的学校不乏香港大学、约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安徽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四、结束语

随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回归本科教学正在逐步升温,各高校都密切关注着本科教育改革的最新走向。在“三全”导学体系的深入开展与实施下,从重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构建联动的协同管理机制等维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在搭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拓宽“三全”导学路径方面提供了一些经验。导学体系的提出整体上丰富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深化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依据。虽然在英语专业导学体系的设计上给出了实践框架,但在专业覆盖面和适配性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实践验证。相信随着导学体系实施的深入和大幅度推广,一定会逐渐形成更加全面、合理和清晰的体系结构。

猜你喜欢

三全英语专业导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我是小导游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