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试卷讲评课的实践探究
2021-12-29郭卫强
为了解决试卷讲评效率不高的问题,笔者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设计出一条更高效的试卷讲评教学路径,并付诸实践。全面细致的数据可全面呈现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加便捷地找准讲评的重点,并基于累积的数据在课后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以往,教师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监测日常教学效果,形成阶段性评价。在纸笔测试中,学生用纸笔答题,教师将答卷回收后进行批改,统计学生得分,用分数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很多时候,教师趁着学生对作答思维还有印象,批改后很快发下去开始试卷讲评。
其实,这种试卷讲评费时费力,效率很低。如果想要通过答题情况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无疑是巨大的。很多教师挤不出充足的时间分析。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手上并没有客观真实的数据,很难掌握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1]。教师仅凭经验进行讲评,效率大打折扣。
二、设计和研究过程
学校应用爱云校系统,不断累积获取学生学情的全面数据。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学情,避免臆测。教师明确集中讲评的重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提升,提高效率。对于个性问题,教师课下个别辅导解决。这样,其他学生不用在课上再学习一遍已会的内容,可以有效减负。教师通过这两条路径,实现“学生减负,课堂增效,教学质量提升”(如图1)。
下面,以804班期中考试讲评为例,阐述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质量和效率。
(一)全面分析,避免抓错讲评侧重点
系统的成绩分析页面有每道题的答题情况、得分情况,并且按得分率高低在题号上以不同的颜色区别。教师查找十分方便。系统将客观的数据呈现出来,可避免教师讲评重难点时出现错漏。
对于得分率高于75%的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具体情况,教师课上拓展深化或者课下找学生个别辅导。若学生得分率在75%以下,说明没有掌握的学生数有点多,教师在讲评课上应重点讲评这些题目。若得分率低于45%,应认真研究出错的原因: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错漏了知识点还是别的因素造成的。找准原因才能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讲评。例如此次考试得分率最低的第18题,难度系数为0.427。试题如下。
如图2所示,同一潜水艇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潜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查看系统统计情况可以获取答题详情(如图3)。
A、B两个选项和D选项的区别在于A、B选项都是受力相等,而D选项中受力不等。答错的学生都在这里“翻车”,他们错误地认为,两次浮力是一样的。选择A或B的共24人。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重点分析讲解,并设置相关的题目加强训练。
(二)顺藤摸瓜,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浮沉条件的判断和应用一直是教学的重点,还有很多学生犯错误,说明以前的教学没有触碰到学生思维盲点。学生思维的盲点在哪里?教师分析数据后发现学生薄弱的知识点,明确有关题目需要重点讲解,在讲解之前找到学生出错的根源。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很高:教师点击统计结果的柱状图以后,相应选项的学生名单就会弹出来。教师可以按照名单找到学生,然后通过交流,了解他们思维的盲点在哪里。
笔者查看名单后了解到,有3个学生选A,还有3个学生选B,于是询问了他们解题的思路。在重新讲解的过程中,他们的理解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重力,悬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重力,潜水艇是同一个潜水艇,两幅图中浮力都等于重力,所以两个浮力相等”。他们没有注意到潜水艇在从漂浮到悬浮的过程中,潜水艇吸水,自身重力已经发生改变,所以解题出错。了解到具体原因,笔者设计了针对性讲评方案,直击学生思维盲点,让学生真正提高。不然,按照浮沉条件再讲一遍,学生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进步就更无从谈起。
从得分率看,第29小题得分率只有47.5%,比年级得分率还低了8个百分点。
试题如下:
如图4(甲)所示,小明依据课本上的实验方案测量本地大气压值。实验中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 N,所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2 mL,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 cm。
(1)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强为 ;
(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4(乙)所示,其值为 ;
(3)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实验中存在下列情况,其中可能的是 。
A.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B.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C.弹簧测力计示数没有读准。
(4)小明还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变小,压强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笔者通过系统查看学生作答情况,处于[4,6]这个得分区间的有10个学生。教师点击姓名后,就可以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学生也可以看到教师的批阅痕迹,找到症结所在。某题得分率和年级得分率有较大差异,说明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落实环节,任课教师可能存在教学盲区,应找年级备课组向得分率高的班级教师请教,改进讲评方案。
(三)共性错题,整合再造用于针对性训练
查阅系统中每道题的数据,教师对整张试卷的作答情况会有全面细致了解,结合从学生那里得来的错误归因,可对错题进行分类、取舍、排序。根据重难点分布情况,或者学生掌握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个别错的题目,课下为学生辅导,对比较难的重点讲,而对简单题目点拨即可,争取让学生自己想明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讲评效率。
在课程设计环节,笔者分析第18题作答情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笔者有两种讲解的思路。一种思路是回归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潜水艇从漂浮到悬浮,液体密度没有变,但排开液体的体积变了,所以潜水艇前后两次受到的浮力并不相等。另一种思路是进行受力分析,虽然前后两次浮力都等于潜水艇的重力,但是潜水艇可以通过吸水或排水,改变自身重力。在讲解完题目以后,让学生自己再分析,复述思路,强化他们对于这些思维盲点的认知和理解。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多选题】同一个迷你球形潜水艇,先后四次放入同一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5所示。球形潜水艇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
42名学生选了C、D选项,理解了潜水艇实现浮沉状态的改变是通过吸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分析时用到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浮力亦变”。在浸没状态下,排开液体体积没有变,浮力不变。
(四)智能作业,依据学情千人有千面
有了详细的数据,教师还可以在讲评之后做以下的工作从而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一是让学生进行常规的错题订正,并且写出思路让教师评阅。二是利用智能作业系统,为每个学生布置个性化的课后作业,针对性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避免大量低效重复劳动。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作业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将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
在系统上的学情辅导页面,点击“推送智能作业”,可以依据学生的学情设置要推送的题目难度、数量,也可以换掉推送的智能作业,向学生发布针对性的辅导练习题。教师应用智能平台可以布置面向不同学生、针对不同学情的个性化作业,让学生的课后作业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三、总结
智能化手段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从统计数据这种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系统自动生成数据,为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画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参与次数的增多,这个画像会越来越细致,且一直会存储在服务器上,随时备用。基于这些数据,教师就可以很直观地找出检测中班级的长处与不足,也能直观发现班级共性和学生个性的错误,讲评更加有针对性,这就大大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系统实施“智能作业推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作业,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在本校的实际探索中,期末检测显示,在过去的一学年里,采用这种讲评方法,有效提升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原霞,赵俊南.中小学校考试数据分析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福州市某县级重点中学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7):54-58.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天成教育集团教师)
责任编辑: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