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少奇教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21-12-29李敏杰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刘少奇党员干部探究

李敏杰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接受教育是莘莘学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发展教育是国家民族赢得未来的关键保障。刘少奇作为党内优秀的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正是通过不断地读书求学、广泛地接受知识和教育的洗礼才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因此他深知教育对于个人进步甚至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当前,学术界同仁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刘少奇的教育学说展开了深入并且透彻地探究,为解读该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总体来看依然存在着不足。本文主要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刘少奇教育思想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够为推动这一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对刘少奇关于不同受教主体教育思想的研究

善于针对受教对象身份的不同对症下药是刘少奇在其教育思想中体现的最大特点之一。刘少奇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经验针对党员干部、家庭成员、青年朋友等不同受教主体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了专门的教育思想,对提升党员素质、规范党风家风、培育青年接班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因此,要想深入了解刘少奇教育思想的内涵,就必须对刘少奇的党员干部教育思想、家庭成员教育思想、青年教育思想给予同样的学术关心。

(一)关于党员干部教育思想的研究

党员干部是推动社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是我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的战略性原则。刘少奇作为长期从事党建工作的领导人,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理论,对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深入挖掘刘少奇的党员干部教育思想不仅是加强我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了解其教育思想核心内涵不可或缺的部分。

1.刘少奇党员干部教育思想之具体内容探究。董金良在介绍刘少奇党内教育思想形成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教育的内容、方式、目的等不同方面的特点解读了这一思想。[1]王守炳以刘少奇党校校长的特殊身份作为出发点,对其关于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原则方法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整理分析,揭示了刘少奇干部教育思想的主旨所在。[2]奉秀晶特别强调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视提升文化与历史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刘少奇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客观阐明了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3]

2.刘少奇党员干部教育思想之影响探究。金沙曼结合刘少奇创办党校的实际经历对其党校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指出刘少奇在推动党校工作发展过程中针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一系列教育观念和理论对帮助广大党员纠正学习误区、提升理论知识和党性修养起着关键的作用。[4]齐小学深入研究了刘少奇在抗战时期所提出的党员教育思想,认真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启示,强调了注重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党性修养锻炼以及纪律培训是当前有助于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好方法。[5]石明、张惠玲通过重温刘少奇关于“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思想的内容,阐释了对党员队伍进行先进性教育的必要性,为党政人员提升能力和修养提供了方法指引。[6]

(二)关于家庭成员教育思想的研究

家庭是人们开始学习、接受教育最初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有益的氛围,而且能为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注重家庭教育是刘少奇人生中的重要课题,其针对家庭成员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系统探究刘少奇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精华既能为人们的家庭教育提供学习榜样,又能为人们全面理解刘少奇教育思想体系提供新的视角。

1.刘少奇家庭成员教育思想之内容探究。李丁认为刘少奇家庭教育思想所流露的世界观、实践观、人生观等包含着许多社会主义因素,丰富了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理论的内涵。[7]杨志强通过梳理刘少奇教育儿女的生活实例,揭示了管放结合是其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表明了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一味溺爱和迁就子女是刘少奇家庭教育中的关键。[8]

2.刘少奇家庭成员教育思想之实际影响探究。孙中华认为刘少奇教育晚辈的观念为干部们教导亲属提供了坚持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力求不偏己、不徇私的原则遵循。[9]陈倩在研究刘少奇家风思想的过程中对其教育亲属及子女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学理性论述,为世人传承共产党的红色家风树立了学习典范。[10]

(三)关于青年朋友教育思想的研究

青年们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是我党一直关注的内容。刘少奇作为党的高级领导者在负责青年团工作期间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教育的论述,对青年朋友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刘少奇青年教育思想之内容探究。刘明钢着眼于刘少奇对家中青年子女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探索研究,在详细介绍其教子育人具体实例的基础上,表明了善于从青年朋友的成长特点出发注重他们的思想引导和能力培养是刘少奇教子有方的关键所在。[11]王莉萍通过钻研刘少奇就青年工作所提出的思想论述,阐明了注重提升青年的政治觉悟、唤醒他们的革命热情、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刘少奇青年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为青年朋友提高自身修养明确了基本思路。[12]

2.刘少奇青年教育思想之影响探究。周营军在详细分析刘少奇关于青年知识分子成长道路思想观念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青年朋友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要时刻与实践、与工农相联系,为培养农村建设人才提供了详细指导。[13]韩晓燕就刘少奇的青年人才培养观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赞扬了刘少奇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体现的长远眼光,揭示了他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青年教育和人才培养所做出的理论贡献。[14]高成林通过介绍刘少奇教育青年子女的历史事迹,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刘少奇作为国家领导对青年子女的教育原则,为我国广大党政干部坚决抵制特权思想、严格教育子女树立了良好的学习典范。[15]

二、对刘少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

刘少奇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提出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半工半读”等内涵丰富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思想。近年来,学界学者对刘少奇的这一教育思想给予了高度关注,重点从其提出背景、具体内容、影响启示等方面展开了探究,对了解刘少奇教育思想十分有帮助。

(一)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思想之背景探究

陈小梅通过重温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关档案资料的方式,对其形成背景进行了详细阐说,表明了当时我国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不能充分贴合实际是刘少奇提出教育改革的现实基础。[16]黄庆来以刘少奇两种教育与劳动制度在中国教育历史上的地位作为研究切入点,介绍了这一思想是在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我国急需培育大量社会建设人才的条件下提出的。[17]黄峥对刘少奇的教育改革思想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其时代背景给予了学理关照,说明了刘少奇关于改革传统教育制度的设想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教育体制中固有的弊端为解决当时广大学生升学困难问题应运而生的时代理论。[18]

(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思想之内容探究

王玉强就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的改革思想展开了整体性探究,认为主张国家推行多种办学形式、大力倡导学生勤工俭学、鼓励各地发展半工半读学校是其改革思想中最主要的内容。[19]曾长秋论述了刘少奇教育体制改革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内容,并阐明了实现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其独到之处。[20]陈光莲主要从制度的基本含义、办学的主要形式、学校的培养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等不同方面对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这一理论的内容进行了分点概括和整理,理清了该思想的关键所在。[21]

(三)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思想之影响探究

杨天敬、杨天荣、黄腾华对“两种教育制度”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认为注重经济和教育的协同进步、加强教育的改革意识和力度等措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有益启迪。[22]黄定芳在全面掌握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以独特的研究视角阐明了该思想的精神、主旨及实质,从而有针对性地揭示了其对完善我国教育体制、促进经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理论指导作用。[23]陈彦生认为刘少奇所倡导的深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灵活办学教学、积极开展勤工助学等教育理论和改革思想为我国教育部门解决近年来的流生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24]

三、回顾与展望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刘少奇关于教育思想的论述进行了仔细的探究,并呈现出大量科研成果。但是,从总体来看学界同仁在此课题的研究上依然有不足:

(一)研究方法固化单一,缺乏创新性

研究方法的创新对于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可是,就此课题而言学者们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文献研究法,研究方法固化单一的问题严重且极度缺乏创新性。尽管有些学者在概况和引用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分析法来进行研究,但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以后的研究中,学界同仁可以针对研究课题的特殊性灵活采用比较的方法,在刘少奇与其他领袖人物教育思想的对比研究中得出新结论;并能积极借鉴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多元化研究方法对刘少奇教育思想展开更为全面客观的研究论证。

(二)研究视角狭隘片面,缺乏多样性

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能够为课题的全方位、深层次探索提供有益的指引作用。因而想要了解该思想的精髓所在就必须运用科学化、多样化的研究视角进行分析。然而,纵观学界现有的关于刘少奇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者依然热衷于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视野过于狭隘。今后,着眼于刘少奇教育思想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必须以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引导在拓展研究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学术视角开展探索与研究。

(三)研究内容零碎分散,缺乏整体性

对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整体性的探究有利于推动研究项目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可是,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在研究刘少奇教育思想的实际过程中,明显的带有“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其中部分学者更是热衷于从某一主题或某一方面展开探究,而忽视了研究内容的整体性发展。具体而言,其表现为:学界同仁对刘少奇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以及现实启示等方面展开,而对其教育方法的探究以及思想特征的概括分析却少之又少。今后,为了推动刘少奇教育思想研究走向深入,学者们必须秉持着理性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实际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给予同等的关心与重视,从而促进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刘少奇党员干部探究
党员干部新书架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