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

2021-12-29于小艳武义馨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辅导员大学生

于小艳,王 利,武义馨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基本精神[1]。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由来已久,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而大学生群体是“中国梦”的重要践行者,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包括人们对祖国山河、劳动人民的热爱,也包括人们对家园、民族、国家的尊严感、使命感,还包括人们对这个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制度的认可[2]。

爱国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重视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从那时起,我国的爱国主义便包含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经历了恢复、探索、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浓厚,效果显著。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自由主义”等思潮不断涌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曾一度弱化,导致部分大学生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后来中央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各高校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扎实推进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3]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在文化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与要求,需要构筑中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心中深深扎根。因此,新时代有新使命在召唤着新青年,党和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应有新作为。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各高校高度重视党中央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其中包括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两课教师队伍的培育建设力度;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广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4]。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仍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存在泛化及狭义化的问题

爱国主义泛化主要表现为将爱国主义无限放大,把所有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都视为爱国主义教育,无法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其实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虚化边缘化。将爱国主义狭义化是指脱离实际情况讲爱国主义,将其视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只在课堂上讲授、课题中研究,而没有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的理解会给学生留下“假大空”的印象,增加学生内心的排斥感,实际教育效果甚微。

(二)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普遍意识到党建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在其工作计划及总结中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均有涉及,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便量化,短期内工作成果也无法显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容易弱化爱国教育,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数任课教师无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他们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使得部分高校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并且能力不足,多数教师忽视自身思想政治学习,平时积累不足,缺乏将爱国主义融入课程教育的能力;二是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较大,他们往往优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此外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承担者,实际上思政专业水平不足,于是出现了“羞于谈理想信念”的现象,无法保障教育效果。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仍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各高校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例如成立爱国主义教育社团、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题团日活动等,看似轰轰烈烈,但这些活动缺乏顶层设计,多是临时性、突击性的活动,活动数量较多,但覆盖面不足,无法保障所有学生接受到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5],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公众号,推送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观看网课,现实情况却是学生不感兴趣,敷衍应付,实际教育效果甚微。

三、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山东农业大学构建了“一二三四五”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突出一个“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守好线上与线下两个阵地,抓紧教师、学工人员、家长三支队伍,丰富爱国主义认知、情感、意识、行动四项内容、打造一周一团课、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一季度一形势政策课、一学期一实践课、一年一表彰激励的“五个一工程”。

(一)提高认识,突出“一个目标”

学校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这个根本问题,明确了高校必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6]。关于爱国主义习总书记曾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学校制定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与时俱进,守好“两个阵地”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线下教育依然是主渠道,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第二课堂,旗帜鲜明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全体师生充分参与其中,有效解决爱国主义教育覆盖率低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要与时俱进,坚持“学生在哪里,爱国主义教育就在哪里”的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课下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学校广泛运用微信、QQ、易班、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利用公众号开辟“航向灯塔”专栏,通过漫画、图片、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爱国主义,广受学生好评,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起到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学校注重线上与线下教育的结合,例如线下红歌比赛活动通过线上视频宣传、网络投票的方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其中,有效保障教育覆盖率及教育效果的问题。

(三)凝聚力量,抓好“三支队伍”

高校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的事”这一传统观念,广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首先是广大教师的力量,学校要求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为提升教师自身理论素质,学校每周二下午第二大节为集中学习时间,以教研团队为单位开展政治力量与业务学习活动;其次是学工人员,学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人员的首要工作职责,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要求配备辅导员,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同时在工作内容上为辅导员减压,确保学工人员有时间有精力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学校制定“6+1”辅导员队伍精培工作法,通过辅导员沙龙、辅导员技能大赛等方式培育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确保辅导员有能力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是家长的作用,学校建立家校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途径畅通与家长的联系渠道,在通报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对家长进行大学生教育相关培训,让家长明白德育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完成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科学引导,丰富“四项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学校科学布局,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爱国主义认知、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意识及爱国主义行动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用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爱国认知水平,此项工作主要由“两课”教师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专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并给与特殊的政策与要求,引导两课教师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将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授给大学生。

用重大节日、大事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此项工作主要由学工处校团委负责,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大节日举行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成长进步;利用中美贸易战等重大事件举办报告会,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理性爱国;利用学生入学毕业等重要时刻举行庆典,奏唱国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祖国。

用先进榜样的民族情怀催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爱国主义意识是在具备爱国主义知识与情感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选择,情感是热烈短暂的,而意识是理性长久的,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是难度最大最关键的,此项工作由学校统筹,辅导员主要落实。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老一辈的革命先烈、当代的成功人士、学生身边的榜样……先进榜样人物数不胜数,辅导员需要挖掘先进榜样的民族大义,引导学生去思考,向榜样看起,从而做出价值选择。

用创新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行动。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意识转化为爱国行动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成长成才,为将来贡献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家国情怀,只关心个人发展与得失,缺乏奉献精神与自觉性,学校应将意识引导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奉献实力,学校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活动,培养方案中设定创新实践学分,要求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一项公益性的志愿服务或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寻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爱国主义行动的幸福。

(五)实干创新,打造“五个一工程”,即一周一团课、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一季度一形势政策课、一学期一实践活动、一年一激励表彰

一周一团课是学校要求每个团支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政治学习,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结合团中央的“青年大学习”微团课或“学习强国”等学习载体,时间不用太长,但必须要集体认真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大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义务;一月一主题活动是以学院为主体,系统设计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各班级为活动主角,根据学院的要求,自行开展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为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求覆盖全体学生,活动有深度有内涵。一季度一形势政策课是学校根据国内外形势热点,邀请专家到校对学工人员进行培训报告会,学工人员再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讲解,一季度至少一次,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学会理性爱国;一学期一实践活动,学校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学期结束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将个人所学奉献社会,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动搭建平台;一学年一表彰激励是指学校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制度,对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开展寻找“最美山农人”活动,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事迹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目的是在全校营造重视德育,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的氛围。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山东农业大学“一二三四五”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实践效果显著,有效保障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顺畅进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与问题,爱国主义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提高全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新时代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师座谈会、宣传思想工作等多个场合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今年,党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些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但各高校实际执行效果不甚理想,政府仍需继续调研,细化相关制度文件,加大宣传执行力度,在高校营造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同时需要强化队伍建设,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他们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目前普遍存在着工作繁杂、工作量大,无法从事务性工作中脱身的困境,并且存在地位不高、发展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进程,从而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加强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在高考制度的压力下,目前我国中小学仍有应试教育的现象,思想品德课程存在被压缩抢占等现象,教师教学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课程枯燥抽象,教育内容与形式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政课,存在思政课“假大空”的偏见,从而导致上大学后内心排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及相关课程。因此,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需与时俱进,教育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了解掌握爱国主义知识等相关知识,为大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

构建有效的爱国主义网络平台与监管机制。现代大学生从小与网络接触,他们相信网络、依赖网络。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学生高效便捷学习环境的同时也传递着海量的负面信息,腐蚀着学生的意志信念,我国一段时期曾疏于网络监管,“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一度在网络盛行,负面思想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强烈冲击,对于网络违法内容的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及时处理反党反社会等不良言论。此外,对于网络内容也需要进行设计管理,为迎合学生享受需求,网络被各种游戏、社交媒体、网络小说、综艺节目等娱乐信息所占领,大学生自控力及自我选择能力不足,往往沉迷网络、热衷娱乐,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大学生的意志,加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宣传部门应积极策划设计网络内容,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