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1-12-2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应 歌
一、引言
二、审计报告模式改革内容及意义
(一)关键审计事项定义及改革内容
审计师会将本期财务报表审计中最重要的事项披露在关键审计事项段中,以起到强调和风险提示的作用。关键审计事项产生于审计师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国际审计准则第260号——与治理层的沟通》要求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针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发现进行沟通,但该部分沟通事项并不被强制要求披露。本次改革对准则第260号进行修改,要求披露审计师与治理层沟通内容中审计报告使用者关心的部分,即确认“给予过较多审计关注的事项”并在其中选出最重要的事项予以披露。中外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可分为三类,包括调查和统计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披露情况、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决定因素和影响结果。
(二)审计报告改革的意义
1.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加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可读性。传统的审计报告模式是 “合格/不合格”模式,若审计意见类型为无保留意见,则说明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和判断均在准则可接受的范围内,则信息使用者往往不会再继续阅读。但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估计可接受范围的要求不同,因此标准的审计报告往往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的需求。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深入地理解财务报表,了解到会计政策和估计的落脚点是否在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2.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越高,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了解到的信息特别是他们关注的、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越多,他们能够感知到的审计质量越高、对审计报告的作用认知也更深入。人们由于金融危机而对审计师工作甚至是审计存在的质疑也会随之减少,这对审计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审计报告改革前后,众多学者对审计改革是否顺利进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否对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用的增量信息等问题十分关注,因此本文回顾、整理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情况、事项的决定因素和影响结果这三个领域的相关研究,以期能够帮助学者了解关键审计事项领域的研究进展,开拓未来研究的方向。
三、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现状研究
各国审计报告改革进行后,学者们纷纷对本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国外此类文献最早发表于2015年,正值改革进行一年之际。FRC(2015)统计了英国企业审计报告模式改革后一年内的变化,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研究跟踪本地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状况以分析改革的进程和弊端从而不断地针对改进和修正提出建议。
我国此类文献的发表轨迹也大致如此。冉明东和徐耀珍(2017)分析了2016年的自由式审计报告并将试点情况与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相比较,针对我国改革试点是否达到预期、是否需要继续改进等问题提供了建议。柳木华和董秀琴(2018)使用分行业、分审计师和分规模的统计方法分析比较了关键审计事项数量、类别、原因和涉及的认定等,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原因、披露的数量和具体内容做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这篇文章同时对比了A+H公司2016年和2017年审计报告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并总结出关键审计事项具有连续性的结论,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边际贡献。路军和张金丹(2018)的研究类似,但统计范围局限在A+H股上市公司,他们统计了这些公司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方式、数量分布以及审计应对程序。2019年,张呈等人统计了全部A股上市企业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分析了目前披露的特征及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企业的披露提出相应的建议。庄飞鹏和闫慢慢(2020)将审计报告模式改革前两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持续性增量信息做了对比分析,发现部分审计报告能够提供持续的增量信息但一部分报告信息量过少、存在“套脸式”文书的问题。除了针对所有A股或A+H股企业的研究,庄飞鹏等(2020)针对IPO企业分别从纵向和横向比较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内容和形式。
四、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前研究中有不少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陈丽红和朱憬怡(2020)研究发现当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时,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越充分,即审计报告决策会受到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钟诗颖和郑石桥(2020)证明被审计单位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偿债能力与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显著负相关。耀友福和林恺(2020)提出了年报问询函对关键审计事项判断的影响。李明艳和朱憬怡(2020)分析证明受罚审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文本可读性相比未受罚审计师更差。陈佳放(2020)分别研究了审计师特征、被审单位特征和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
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相关研究
审计报告模式变化的初衷即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量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是否能够切实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然需要实证研究的验证。Doxey(2013)证明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披露能够提高审计报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验证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作用。此类研究审计报告改革效果的文献,一般从该领域研究通过验证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影响来佐证其决策有用性角度进行论证,一类文献直接探究披露对使用者决策的影响;另一类文献通过披露前后市场反应的变化来揭示其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HER4在胶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 张新鹃,孙龙,王海凤,等 405
(一)从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论证决策有用性
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Christensen等(2014)发现,投资者在接受到包含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时会更有可能改变其投资决策。这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确实能够对投资者决策造成影响,验证了审计报告改革的效果。相同地,张继勋和韩冬梅(2014)发现改革后的审计报告模式能够提高投资者感知的审计报告价值相关性,从而影响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冉明东等(2017)证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提高信息含量、决策相关性以及有用性, 但披露还存在不够细致的问题,很多重要事项的强调往往是概括的披露而非具体的说明。Sirois等(2018)通过追踪发现实验参与者会更快地访问与关键审计事项有关的披露并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王旭东,程安林(2018)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段披露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具有相关性。但K?hler等(2020)反对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职业投资人可以从关键审计事项中获取信息但非职业投资人不可以。
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债权人经济决策的影响。Christensen等(2014)研究发现审计报告模式改革后,银行更倾向于做出消极的信贷决策;Trpeska等(2017)证明关键审计事项字段会影响其信贷决策;涂建明和朱渊媛(2019)研究证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与银行新增贷款总额显著负相关,即关键审计事项具有风险提示的作用,有关风险的增量信息能够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而Boolaky和Quick(2016)研究德国银行董事的信贷决策后发现关键审计实现披露不能影响银行董事的决策,因为其对信息使用者感知的会计和审计报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Gutierrez等(2018)证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不会显著影响投资者行为,且披露对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也没有显著影响。
3.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管理层决策制定的影响。Bentley(2020)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加了管理层进行投机(相对高风险)和发行高风险债券的意愿,降低了对冲(相对低风险)和发行低风险债券的意愿,这证明关键审计事项段披露能够影响管理层决策,其增量信息具有决策相关性。Gold(2020)证明关键审计事项对财务信息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化披露迫使管理层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避免激进的财务报告内容。
4.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的增量信息可能会帮助分析师提高其预测准确性,但其中包含的风险因素也可能会对分析预测产生消极影响。王雄元等(2019)发现如果审计报告中包含企业专有信息,那么分析师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企业的业绩状况,这也说明了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影响分析师的判断。赵刚(2019)研究发现审计报告改革之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显著提升,这说明关键审计事项能够降低分析师的乐观性有偏预测,提高分析师个人层面的预测准确性。谢华(2020)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认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和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显著正相关,即新审计报告模式能够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
(二)通过市场反应来衡量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价值相关性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量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有一类文献通过比较新审计报告模式初步试行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和未披露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市场反应(包括累计超额收益率和超常交易量)来检验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以此证明审计报告模式改革是否能够为信息使用者带来决策有用性的增量信息。Reid等(2015)研究发现英国上市公司年报发布前后的股票超长交易量显著上升,这发生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后,市场反应的变化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影响投资者决策。王艳艳等(2018)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企业,其累计超额收益率在审计报告发布前后的变化显著高于未披露公司, 这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
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关键审计事项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部分,即分别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报告层面真实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对市场感知层面的审计质量的影响。在该领域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会倒逼审计质量提升,比如Christensen等(2014)和Klueber(2018)的研究印证了这一观点。但Sirois 等(2014)却发现报告使用者所能感知的审计质量因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而降低。
较前沿的文章从两个方面去探讨审计质量这个概念,即审计质量不仅包含实际审计报告层面的质量,还包含报告使用者所感知的质量,而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这两者的影响很有可能是不同的。张金丹等(2019)针对审计报告模式改革对两种审计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实证证据,发现关键审计事项并未提升真实的审计质量,但却提升了市场感知的审计质量,表现为审计报告改革后公司盈余反应系数的显著上升。
七、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时间延迟的影响
Guttierez等(2018)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牛艺迪(2020)的实证结果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数量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且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金额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费用类关键审计事项金额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并分别从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四大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验证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许静静等(2019)发现审计报告改革后关键审计事项的全面披露导致了更多的时间及经历耗费,审计费用显著提升,审计质量也随之提升,为改革和政策执行的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八、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其他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不仅对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也对企业的其他经济后果也产生了影响。
(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权益成本的影响
蒋红芸和李强(2020)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显著上升,这说明企业进行权益融资的风险会随着审计报告改革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而上升。
(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阚京华和陈秀梅(2020)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债务和权益融资成本。
(三)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周兰和桂许健(2020)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中的投资信息披露能够使企业的投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本文还验证了中介效应,即关键审计事项中的投资信息披露通过提升会计稳健性来提升公司的投资效率。
(四)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股价崩盘的影响
史永和李思昊(2020)证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
九、结论与研究展望
当前,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可分为现状披露、影响因素和结果三个方面。在披露现状分析领域,几乎每年都会有学者对披露的方式、数量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改革实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在影响因素领域,学者一般从审计师层面、事务所层面和被审单位层面分析影响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和可读性等因素。
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影响结果领域,2017年审计报告改革率先在A+H股上市公司中试点,该外生性事件为学者提供了使用DID和PSM技术进行试点效果比较的土壤。同时,关键审计事项作为审计报告中重点事项的补充及强调,起到风险提示的作用,因此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直接影响了审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并且反过来对事务所及审计师的审计工作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提示增量信息能够进一步影响企业筹、融资的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