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投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4-21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燕华金婉璐朱昊缘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燕华 金婉璐 朱昊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林业越来越重视,林业投入逐年增多,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最新森林资源监测数据,截至2020年7月,浙江省森林覆盖率为61.15%,居全国前列。随着多项林业生态工程的推进,浙江省森林质量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近年来,浙江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林业,但在投融资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新的局面,破解林业投融资难题,是实现林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浙江省林业发展及其投融资现状
(一)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
根据最新森林资源监测数据,截至2020年7月,全省拥有林地面积9903万亩,森林面积9113万亩,林木3.85亿m3,森林蓄积量3.46 亿m3,森林覆盖率为61.15%,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保持高位小幅增长,森林覆盖率比5年前增加0.24个百分点,达到61.15%,提前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森林蓄积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全省森林蓄积达3.46亿m3,比5年前增加0.65亿m3,年增量达0.13亿m3,年均增幅为5%;森林质量持续稳步提升,与5年前相比,生态功能较强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由251.11万hm2增加到278.63万hm2,比重由58.82%提高到64.56%,每公顷乔木林蓄积量由65.86 m3增加到80.1 m3。这些都说明浙江省林木越来越多,林分结构逐步优化,森林质量稳步提高,为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
(二)浙江省林业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表1数据,2016—2018年,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入资金分别为 479 300 万元、479 409 万元和 302 641 万元,分别占当年总投资的58.15%、56.65%、38.00%。由此看出,浙江省近年来林业资金主要投向生态建设,即林业资金主要通过林业重点项目投入公益性生态林业建设和维护。另外,浙江省的林业投入资金使用占比较多的是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支撑与保障,并且在2017年和2018年林业投入资金开始用于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表1 2016—2018年浙江省林业资金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三)浙江省林业资金来源
目前林业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国家预算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债券、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等。
以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政府投资是浙江省林业发展的主要投资渠道。如表2所示,从2016年至2018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来看,三年来国家预算资金占浙江省林业投融资总额的比重超过45%。其中,2017年占比达到了73.33%,2018年占比达到85.12%。此外,地方资金占国家预算资金的绝大部分。除2016年外,其他年份地方财政资金占国家预算资金的85%以上,说明浙江省林业投融资的国家预算资金主要是地方财政资金。
表2 2016—2018年浙江省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浙江省林业投融资资金主要来源除了政府投入以外就只有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没有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等来源。其中自筹资金占林业投融资总额的比例极其不稳定。虽然2016年至2018年,自筹资金总额占林业投融资总额合计的比例为14.94%,接近15%,但其各年间的比例波动幅度非常大。此外,对于其他资金,资金来源极为不足。2016年,其他资金占林业投融资总额的比例不到50%,2016年以后没有此类资金来源。可以看出,其他资金的来源不稳定。
二、浙江省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浙江省林业资源丰富,整体发展良好,发展速度平稳向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林业发展可持续问题、林业发展体制建设问题、林业发展技术含量不高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林业投资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林业投资主体单一,分布不均衡
长期以来,林业是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林业投资主体逐渐形成。然而,由于国有林业与非公有制林业的政策不一致,使得林业投融资主体不够广泛。在林业税收政策和林业扶持政策方面,以国有林业为主,非公有制林业优惠政策相对较少。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和各类林业国有企业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但作为一个更适应市场需求、更具灵活性的非政府投资主体,进入该领域难度较大,使得投资主体不够广泛,没有实现综合投资或大规模投资,不利于林业发展。
(二)政策和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我国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善,在市场机制、税收、林业保护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发展。由于政策不明确、准入门槛高,投资领域受到诸多限制,导致民间投资者进入速度慢,不利于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此外,投融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体制改革滞后于林业发展,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不配套,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这也限制了浙江省林业投融资的发展。
(三)投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浙江省投融资体制仍然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投资格局,以政府和公益性投资为主,市场化产业投资为辅。这也决定了目前浙江林业投融资渠道的格局,即以国家预算资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另外通过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进行资金筹集。从这个角度看,国家投资仍是浙江林业的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贷款、债券、外资等资金来源有发展趋势,但在浙江省林业投融资中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导致浙江林业系统投融资渠道狭窄。
(四)林业投资效益低下
首先,我国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林地生产力水平落后,技术创新不足,融资水平落后;其次,浙江省林业投融资资金缺口较大,总投资甚至呈现下降趋势,这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总额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三是由于缺少健全的相关制度和严格的制约机制,一些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造成相关资产损失。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浙江省林业投资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完善浙江省林业投融资的对策
(一)创新融资模式
融资模式改善,融资渠道增加,这将有利于增加浙江省林业投融资资金。首先,可以将企业和林业联合发展起来,创建一些林业融资项目,吸引企业融资;其次,可以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本市场,包括林业债券;再次,可以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投入。
(二)科学设计林业相关制度
浙江省每年林业总投入严重不足,呈下降趋势,林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此,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行体制改革。信贷政策的放松有利于林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国有林业企业之所以是改革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国家干预过多,不利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
(三)加快林业金融市场发展,缩减资金缺口
林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一的国家预算资金远远不够。因此,要发挥金融市场应有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来提高融资资金量。国家可以发行林业国债,为林业发展提供长期性资金,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也是林业市场化筹资的积极尝试。商业银行为林业发展提供商业贷款,如可通过林权抵押、林业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贷款,国家为提供林业贷款的商业银行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腐机制,治理林业腐败
权力集中容易滋生腐败。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应从下放林业主管部门的权利入手。项目的不同阶段由不同部门负责,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要建立健全相关奖惩机制,加大对官员腐败的查处力度,对收入高的生态工程给予更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