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为例

2021-12-29

林区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会计学三全育人原理

邹 莹

(信阳农林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需要育人队伍、育人时间和育人空间高度协调。全员育人强调所有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作用的人;全程育人从时间维度强调立德树人要覆盖学生在校学习、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维度强调整合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将思想引领覆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多个领域[1]。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如何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是我国高校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会计学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企业会计学、旅游会计学等课程,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其中的“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对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尤为重要。其知识体系和课程性质的特点,使得选择此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突出的优势。鉴于此,本文在“三全育人”视野下深入挖掘“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3],既可以拓展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思路,又可以培养具有牢固专业知识和正确价值观的会计从业者,从而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同时也为后续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会计学课程思政含义

不同的课程,其课程思政的含义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来阐述会计学课程思政的含义。

首先,会计学课程思政具有其他一般课程思政的共性含义。王朝晖等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4]。韩小雅和张广认为课程思政具有过程性、全面性和长期性三个特点,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集合,它扩充了思政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在思政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教授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从而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因此,会计学课程思政就是利用会计学课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助推大思政格局的构建[5]。

其次,由于会计学课程的独有特点,因而又具有个性含义。在个性方面,与思政课程比较而言,会计学课程主要讲的是会计基本理论、职能以及方法,是专业教育人文社会类课程。田北海认为,通过专业课程来进行思政教育是一种隐性思政的教育方法,即“潜藏课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它是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表现,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实现完美结合[6]。田鸿芬等认为,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相互影响,专业课教学为课程思政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7]。因此,会计学课程思政相对思政课程显现教育而言,它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是传统思政课程的扩展和延伸。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特点

分析“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和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第一,从知识体系角度看,会计学原理课程是重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的教学,它的理论框架是沿着“会计的发展史及含义—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方法”的逻辑顺序展开的。“会计学原理”的理论框架为思政教育奠定理论基础。正如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首先有目标,然后找到能够实现目标的相关信息,如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其次是通过一些方法掌握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最后就是要时刻牢记过程与目标的关系。其过程与“会计学原理”的架构基本一致。同时“会计学原理”与现实联系密切,在选择案例进行思政教育时,更容易贴近生活,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深入挖掘“会计学原理”中的思政案例,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

第二,从课程性质角度看,会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必修课程,学分高,教学内容多,然而学时有限。如信阳农林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3个学分,9个章节,48学时。在这有限的学时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又要融入思政内容,这就对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形成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相结合、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思政育人格局,是更好地开展课堂思政的重要保障。

第三,从师资情况角度看,会计学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基础,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政治素养不够敏锐,只重视课程内容的讲授,却轻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从而造成课程与思政教育割裂的局面。所以,提升教师自身育德意识与教学能力,激励教师将课程育人与思政育人并重,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

第四,从学生的角度看,会计学课程几乎涵盖所有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数比较多,而且大都是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这正是他们理想、道德、价值三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合适的机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是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保障。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实践

1.课前学习研讨全面规划

第一,教师要提高政治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教师要把树立政治意识放在首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学习其他高校思政育人的方法,结合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在会计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诚实守信、公平正直等思政元素。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较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

第二,完善“会计学原理”课程资料,融入思政元素。课程规划的目的是明确会计学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自然地、适时地融入德育和智育。“会计学原理”的课程资料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日历)表、实验教学任务计划书、教案、教学课件以及教材等。修订“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融入思政维度,设计教学进度(日历)表、实验教学任务计划书时,将思政的红线贯穿其中,为教师准备实施课程思政奠定基础。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本和规范,编写“会计学原理”教案时,结合教学内容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将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日历)表和实验教学计划书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使每一节课的教学实施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在“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件中以鲜活的情景、典型的案例和发人深省的文字等来彰显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从而达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德育价值引领的双重效果。

2.课中思政元素优化设计

第一,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挖掘教学项目与思政教育间的联系,从而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融入思政元素。积累会计的发展史、会计学家的事迹、会计时事热点等素材,搜集有关会计的视频、图片等,与“会计学原理”课程相结合,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构建德育和智育相结合的育人体系,进而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例如,在会计的起源与发展中,孔子、老子等对会计的观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爱国情怀;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要求,可教育学生坚守诚实守信、信誉至上、保密守信、不弄虚作假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可培养学生谨慎的优良品格,教育其做事要提前有所准备,提高抗风险能力;会计核算基础的权责发生制,教育学生要有责任与担当,做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教育学生学习也是守恒的,即学生的付出等于学生的收获以及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可随意放弃;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可结合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管制“实体名单”,实现“科技自立”案例,融入自主创新观念,让学生体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于承担创新发展的重任;应交税费,可结合一些明星偷漏税被巨额罚款的反面案例,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制理念,激发学生做一个自觉纳税的遵纪守法好公民;短期借款,可用“校园贷”的实际案例向学生揭示高利贷的本质及其危害,教育学生培养理性消费观念,切勿盲目攀比追求奢靡,增强信用意识和金融理财素养;长期借款,可结合“恶意骗贷”案例,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道德,弘扬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入确认的金额与时间,结合“圣莱达财务舞弊案”,说明收入确认是重大会计事项,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收入,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培养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费用,可以不恰当职务消费为切入点,宣传党的廉洁自律准则,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促成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于此,还可引入会计的监督职能,以及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销售业务核算中的资金循环,教育学生任何结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需要一点一滴的投入,必须注重过程的积累;投资业务核算中的投资收益,教育学生要理性看待投资收益,客观分析收益背后隐藏的各类风险,不要盲目地追求高收益,指导学生认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现状,以防发生难以承受的损失;经营成果业务核算中的利润,教育学生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必须要有持续的努力;会计凭证的填制,教育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客观公正、认真仔细;会计账簿的错账更正,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许会犯错,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预期目标,否则就会偏离自己的路线,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和损失;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结合会计报表案例,以“银广夏”“金亚科技”等案例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建立诚信为本的高尚品质;会计核算方法,引入常州农行王东云案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刻苦精研、提高技能的工匠精神,强化服务、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等等。

第二,教学模式优化设计。教学模式要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而忽略学生的积极参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运用慕课、智慧树、超星学习通、“SPOC+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

3.课后拓展空间构建

第一,拓展育人空间渠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可育人。做良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专业课知识,课后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一些与会计学相关的知识。如会计类岗位的晋升渠道:助理会计师—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树立本岗位“大有可为”的观念。利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工具,了解课后关于学生的反馈情况,并给予帮助。做益友,建立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关指导。如学生考试失败,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不气馁,只要肯努力,最终都会成功等。

第二,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由党政领导、辅导员为一体的思政育人平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定位帮辅学生。同时构建朋辈导师帮带平台。朋辈主要包括校友、学生骨干、党员和先进典型。诚聘优秀校友指导、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骨干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积极性,能够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组建党员帮带队伍,可以推进“德育传帮带”工程。依托国奖、省奖获得者来组建先进典型队伍,带动一代学子勤奋刻苦、努力专研。

结束语

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会计学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有必要,而且很重要。本文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为例,深入挖掘“会计学原理”的思政元素,分析“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特点,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课程思政的大格局。希望能为会计学课程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使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三全育人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