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写作教学中对景物描写手法的有效运用

2021-12-29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张开梅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2期
关键词:作文题景物写作水平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张开梅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因此在语文试卷中,作文占有较多分值,是使学生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部分。因此,写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写作教学中对景物描写手法的讲解更是难点。

长期以来,在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景物描写手法的教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这一知识点受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景物描写手法的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对景物描写依然一知半解,在写作中不会运用。下面围绕初中写作教学中景物描写手法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虽然是当前教育的主流,但初中写作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度专注于历年中考作文,要么是对常考作文题型——议论文、记叙文反复练习,要么是只讲解常用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例如:议论、描写人物的手法等),对景物描写手法的教学往往一带而过。

此外,不少教师对写作的讲解仅仅局限于月考、期末考的作文题,对学生作文的评分、评价也是“敷衍了事”,对待“优秀范文”也只是把它作为学生的写作“参考”,更别说对学生景物描写手法的运用给出建议。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抓住写作这一大板块,还要知道如何抓好写作指导,在对景物描写手法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例如,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教师每周抽取一两节课,专门让学生就某一主题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写作,之后,教师可先自行检阅,然后让学生互相欣赏,给出评价。此外,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尤其对少见的景物描写手法要进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

二、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作为一种艺术,往往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不同于科幻想象,景物描写不能天马行空;不同于说明科普,对景物描写不能直截了当。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所以,教师在教学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时,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久而久之,学生能将生活融入写作,对景物的描写水平也会逐渐提高,不至于写出“草是红色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内容。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境,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教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景物描写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写作材料,还要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为“四季的变化”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和勤于思考,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时有效运用景物描写手法。

三、加强阅读,用阅读充实写作

美国政治家约翰逊曾说:“为了写作,一个作家绝大多数时间是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由此可见,阅读数量对写作水平会有一定影响。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阅读,效果可能并不明显,时间长了,学生会对写作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写出来的文章,味同嚼蜡。

胸无墨点,怎么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尤其在描写景物时,在“写实”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多阅读此类文章(特别是散文),积累相关的词汇和语句。通过阅读大量描写景物的文章,学以致用,在写作时也会如行云流水,使文章内容充实,文采斐然。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笔者发现:初中生对散文不感兴趣,课外阅读散文少之又少。初中语文教材不乏描写景物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教师在教学时,可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进行分析,这样就不需要占用额外的时间,收集额外的资料对景物描写手法进行讲解。当然,课外阅读需要同步进行,打铁须趁热。教师在讲完这类文章后,可以给学生补充类似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基础上,感受景物描写的独特之处,并用于自己的文章,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总之,初中写作教学不是为了简单地应对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对景物描写手法的教学上,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作文题景物写作水平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四时景物皆成趣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写写冬天的景物
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随文练笔助力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