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引领与自主探究结合促进语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021-12-28史亚辉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为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更好地掌握语篇知识,可以将教师的示范引領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在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以各种形式渗透语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义的建构和传达,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北师大教材高一英语LIFESTYLES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示范引领和自主探究两个大模块,以内容预测、鼓励提问、梳理结构、价值判断、联系经验等方式不断渗透语篇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落实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语篇意识;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史亚辉,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外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青年专项课题“促进学生语篇能力发展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CDCA2020112);北京教育学院2017~2019年度“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蓝计划’英语学科)”

语篇是由一系列语义连贯的语段构成的有机语言整体,在一定的语境下能实现表意功能。语篇知识则是关于语篇构成、表意,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到,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篇知识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语篇知识运用于阅读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语篇意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对语篇知识认识不够,将语言知识与语篇意义割裂,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碎片化,语篇分析能力得不到发展,语篇意识也没能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笔者曾对所教授的61名高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八成以上的学生表示以往的阅读课教学基本以考试为导向,教学重点多集中于单词、课文、知识点、常考句型的记忆,基础知识与语篇理解分开教学,因此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很少涉及语篇知识的传授。调查结果说明,许多教师没有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之能在阅读中自主探究、掌握语篇知识。下面以北师大教材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2019年版)LIFESTYLES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语篇知识,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形成语篇意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材与教学目标解析

LIFESTYLES一课所属的第一单元主题为Life Choices,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本课主要介绍了Joe和Li Ying两个学生的生活方式,这两种典型的生活与学习模式涵盖了大多数学生的日常,因此让新生感觉比较亲切。Joe的语篇“I'm a...digital native!”的主要内容是自我介绍、Joe利用网络所做的事情、Joe的父母以及他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态度。Li Ying的语篇“I'm a...go-getter!”谈了Li Ying自己的学习情况、课余生活、时间管理和呼吁。两个语篇主题相同、风格相似、篇幅较短、语言简单,符合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高一新生的水平,便于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理解语篇所传递的关于生活方式的主题意义。根据课前调查,笔者得知授课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加之语篇知识掌握得较少,更需要教师先行示范引领,带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将主动权交予学生,由其自主探究,逐渐熟悉以语篇的视角进行文本分析,建立起语篇学习的习惯。按照这一教学思路,我们可以将第一篇语篇作为示范引领的基础篇目,将第二篇设为学生自主探究篇目,由学生独立分析Li Ying的生活方式。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并列对比式教学需要两篇文章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第一篇能很好地完成引领作用,第二篇又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太多,因此两篇语篇在内容和语言难度上应该相匹配。第二,在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或尝试某一新学习方式的情况下,教师的示范引领应足够详细充分,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模仿范例,以利于学生将新习得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及时迁移应用于相似的任务中,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只要学生的迁移运用及时而有效,就能帮助学生快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阅读兴趣。第三,由第二点可知,为了让学生的迁移运用及时而有效,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要随时注意帮扶学生跨越迁移门槛,使之顺利掌握语篇知识。

二、教学策略与实践

(一)观察文章配图,预测语篇内容

语篇预测是考验学生语篇联想能力的常用策略。本课教授的这两篇文章都配有图片,教师可以利用这两幅配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对语篇结构有所预判。对于课标中提出的要发展学生包括听、说、读、看、写等语言能力的要求,程晓堂认为,这里的“看”指英语教学中的viewing,即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等模态理解语篇意义[1]。多模态教学能调动学习者的感官,促进多元能力的发展,因此采用以配图预测语篇内容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激活意象与图示的阅读能力。

Joe语篇的配图中,Joe正盘腿使用着笔记本电脑;而Li Ying语篇的配图中,Li Ying手握钢笔,正在认真记录着什么。教师针对Joe语篇的配图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is doing?What kind of life do you think he leads?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about?”这些问题的设计意图,都是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配图,以帮助学生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Li Ying的语篇时,就会按照Joe语篇的分析思路,描述配图中直接呈现的信息,以此推断主人公的生活方式,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预测对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提供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解陌生语篇的门槛,因而能为学生语篇意识的提高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此外,教师设计的“What do you think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is doing?”一問为后续的教学展开做了铺垫。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猜测图中Joe的行为时,有的学生猜测他在打电脑游戏,有的学生猜测他在看电影或听歌,有的学生猜测他在与网友聊天。这些回答都是合理的猜测,但教师可以通过追问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What else?Can he study online?”。学生回答“He may find information on a search engine.”或是“He may be taking an online course.”都为后续学生讨论Joe生活方式的优缺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鼓励学生提问,获取主要信息

课标中强调的对语篇的研读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换言之,就是针对语篇回答三个基本问题:“what”,语篇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why”,作者的意图、情感和价值观是什么;“how”,作者选用什么样的文体、结构、语言风格表达语篇的主题意义。其中,“what”和“why”主要涉及语篇基本信息、主题与作者观点的获取,是深入理解语篇的基础。只有很好地理解了语篇的基础内容,学生才能深入语篇,尝试掌握语篇的写作手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在教师的提问与引导下逐步回答以上三个基本问题以掌握语篇信息,理解语篇内涵。然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思路所左右,不利于独立阅读意识的培养。如果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语篇中理解和学习语言,就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在教学Joe的语篇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设计好的导入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分层次思考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先思考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如“What does Joe use the computer to do?”),然后是涉及语篇主题的问题(如“What does ‘digital native’ mean?”),再逐步深入到超越语篇,需结合学生经验作答的问题(如“Do you lead a life like Joe?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life?”)。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阅前提问有了一定经验,当教师鼓励学生对Li Ying的语篇进行提问时,他们就能从浅到深,有序地进行提问,既包含了文章的基本信息,也能深入到语篇核心。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分组、随机点名、分群体等形式让学生提出阅前问题,以便在之后的阅读中通过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提取语篇的基本信息,通过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多角度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三)关注语义逻辑,梳理语篇结构

课标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学生要能明了语篇各部分表达作者主要思想的方法。我们知道,语篇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的关系等,分析这些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把握语篇结构,理解语篇各部分如何相辅相成,共同实现语篇主题和意义的传达。语篇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更具体地体现为语义逻辑,它由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加以实现,具体手法有照应、替代、省略、连接成分和词语搭配等[2]。借助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方式来探究语义逻辑和语篇结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篇结构意识,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在示范引领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Joe的语篇进行结构梳理,得出了“简单介绍—Joe在网络上做的事—父母的建议”的语篇结构。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Li Ying的语篇进行结构梳理。有了教师的示范与引导,学生基本能梳理出“Li Ying的学习情况—生活和爱好—如何实现目标和合理地使用时间”的三段语篇结构。还有少数学生注意到了文末最后一句“Set a goal and get ahead.”既是单独的一句话也是单独的一个文段,将其视为语篇的第四段“总结”。语篇结构梳理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How do you know that the first paragraph is about Li Ying's study?”,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总结是否有足够的论据支撑。有学生回答:“Because she writes ‘studying is definitely a big part of my life' in paragraph one.”。教师继续引导学生:“What other evidence can you find to support your idea?”。学生还找到了如“My aim is to do well in every subject this term.”和“I'm always attentive in all classes and think actively.”等句。教师提示学生,这些句子之所以都可作为论据,是因为subject、term、attentive in all classes在语义逻辑上都指向学习,即都属于study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对第一段的梳理总结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也要关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so that I can have more free time to do other things that I'm interested in after school.”。这句话表明学习对Li Ying而言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这对学生理解Li Ying的学习观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提问学生:“After reading this sentence,what do you expect the author will talk about next?”。学生回答:“Other things that she is interested in after school.”。这一回答对内容的预测正确,但没有往语篇结构上思考。因此教师要点明思考角度:“Then what function does this sentence have?”学生由此联想到语文学科知识中“承上启下”的写作手法,所以依照本句可以将Li Ying的语篇分为“部分(课内)—部分(课外)”的结构关系。

语篇第三段第一句话“To achieve all I want,I must use my time well.”是理解本段中的语句及本段与前两段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What do you expect to read after reading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third paragraph?”。学生回答:“How she uses her time well.”。教师追问学生Li Ying具体的时间管理方式。学生在文中找到了at school和after school两个关键点,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谈Li Ying如何利用时间。教师再次强调语篇结构的视角,继续追问:“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and the third paragraph?”。学生回答:“Because she could use her time well,she is able to achieve her goal of study and do other things that she is interested after school.”。這样一来,第三段和前两段的语篇关系得以呈现,学生也在教师的追问下加强了对语篇结构的重视。

(四)分析文章内容,形成价值判断

除了语篇的内容与结构,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内容、观点、情感态度和文体特征。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如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3]。通过分析语篇内容,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再次审视语篇中的观点,这也是促进学生与语篇进行对话的重要手段,能将传统的被动阅读变为积极的观念建构。

示范引领阶段,教师使用的示范文本,也就是Joe的语篇在内容结构上非常适合作为引入素材,让学生通过思考Joe的生活方式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Joe对自己的网上生活给出了评价,如生活很便捷、能获取很多资源、娱乐与学习形式丰富多彩等,但是也有缺少与朋友面对面交流、运动时间减少可能导致身体不太健康等缺点。不但如此,语篇中Joe父母的意见也很值得学生参考。教师以该语篇引导学生跳出文字,批判性地思考Joe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析Li Ying的生活方式。

Li Ying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生活方式,符合典型的“好学生”标准。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也有学生提出“Does Li Ying's lifestyle have any negative points?”的疑问。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Suppose you are always busy with your study,for example,you set goals for evey subject,and you even use the time on bus to review English words,how do you feel?”?学生回答:“Stressed.”。结合学生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继续追问:“If you are busy with your study,do you think you have much time to develop friendship or for entertainment?”?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讨论出Li Ying生活方式的优缺点。优点有can get much knowledge、will not waste time、will get a sense of achievement等,缺点有too tired、too stressful、 little time to share with family and friends等。

学生分析了Joe和Li Ying生活方式的优缺点之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理性地、批判地看待这两种生活方式,明确Joe的生活方式虽然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网络沉迷,但是仍存在学习资源丰富、学习生活更高效等优点;即便Li Ying的生活是学生心目中“好学生”生活方式的典范,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有调整和改进的空间。通过自我分析和教师点拨,学生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价值判断和思考方式。

(五)联系自身经验,深化主题理解

除了知识的传授和观念的塑造,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努力帮助学生不断更新认识,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或新思考方式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语篇建构,在口头或书面交流中恰当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4]在充分分析Joe和Li Ying的生活方式之后,教师提问“What kind of lifestyle are you leading?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your lifestyle?Will you make changes of your lifestyle?If so,what changes will you try to make?And why?”,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并与同学交流意见。交流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运用语篇和教学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比如使用“...is a big part of my life.”“My aim is...”“I do...when I have spare time.”“Besides doing...”“I can also...”“To achieve all I want,I...”“Actually,I do know...”“There ar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I think I should...”“I'm suggested...”“In the future,I will...”等句式丰富自己的表述方式,同时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自己生活方式的优缺点,视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联系自身经验的读后活动不仅有真实的情景,使语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和同学分享的过程中再次认识到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剖析了自己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获得了改进的建议,反思哪些改变能够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科学合理,也使本次教学的主题得到升华。

三、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篇知识,是教师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的重要方法。基于语篇知识的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篇知识,发展语篇意识。教师可以根据语篇特点及学生学情,将示范引领和自主探究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自然地渗透语篇知识。比如利用文本中的图、表等模态信息让学生对语篇内容和类型进行预测,或是依照“what”“why”“how”三个基本问题获取语篇主要信息,又或是梳理语篇结构以发现语义逻辑……无论是何种教学手段,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形成语篇基础概念,从而运用所学的语篇知识和阅读技能,在真实的情景中以英语这种语言形式表达自身独特的观点和态度,体现出学生对语篇主题和生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5):7-14.

[2]M.A.K.Halliday,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Edward Arnold,1976.

[3]贵丽萍,黄建英,周勇,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批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