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经典语篇阅读教学

2021-12-28陆永梅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林鱼老人与海海明威

◎ 陆永梅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课程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比喻、拟人等)的美,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戏剧、诗歌、小说等);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形成对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

英语教学承担了丰富中学生英语文学理解的使命。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词汇基础就无法理解文学中蕴含的内容、意向和深刻的体验。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提高语言能力和丰富文学兴趣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提高语言素质的同时,充分享受到它所带来的乐趣,将它变成英文学习道路中体会美感和提高兴趣的利器。

本文以《英语》(上外版)选择性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Approaching Classics中的经典阅读《老人与海》节选为例,对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性语篇进行2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探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小说原作基于叙事的典型要素“开篇、发展、高潮、尾声及结局”展开,叙述一位名叫桑迪亚哥的老渔夫在连续83天出海打鱼一无所获后,第84天驾驶小船航行至较远海域时终于捕获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然而这条马林鱼并不好收拾,它拖着桑迪亚哥的船只在水中游了两天,但最终被桑迪亚哥俘获并杀死。然而,血腥招来海底鲨鱼成批掠夺老人用生命换来的战利品。老人用尽力气与一头凶猛的灰鲭鲨搏斗,并在搏斗中失去简陋的战斗武器——鱼叉和绳子。更为糟糕的是,大片血水意味着更多鲨鱼将接踵而至。

节选语篇为尾声部分,即老人与大马林鱼两天两夜斗智斗勇殊死搏斗后,归途再遇鲨鱼袭击。语篇共14个自然段,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开篇背景(战死第一头灰鲭鲨)、提出问题(大马林鱼已残肢败体,老人也已筋疲力尽且失去战斗武器)及解决问题(老人百般内心挣扎后仍决定将小刀绑在船桨上,以最简陋的武器与即将到来的鲨鱼战斗到底)。语篇使用大量内心独白以体现老人的内心挣扎。

一、 语言是文学审美的显微镜

笔者结合《老人与海》节选语篇,以下教学片段从词、句、段方面展示了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讲解语篇核心词汇

结合文本语境,讲解为传递语篇意义而选用的主要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包括识别词语(harpoon、sting、mutilate、lash等)、运用词语(swing、click、bleed、hook、handicap、paralyze、unbearable、current等)及常用词组(be wrapped in、be made for等),设计诸如段落填空、概要写作及读后续写等活动,为学生初步使用这些主要词语创设情境,强化阅读与写作之间以及理解与表达之间的关联。

比如文中的mutilate既可以指物理上的“使残缺”,也可以指艺术、思想上的毁坏。

【教学片段】

T: Now that we have learned the word mutilate, can anyone make a sentence using this word?

S: He was mutilated in an accident one year ago.

T: Excellent job. Seems that you are now familiar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presented in the paragraph. But do you know that mutilate can also mean “destroy of a piece of art to make it unrecognizable”?

由此可以把mutilate这个词的意思扩展延伸,“Santiago cannot bear to look at the mutilated marlin”,想象一下桑迪亚哥在看见那条已经破碎不堪的鱼的时候的心情,摧毁的不仅是他辛苦捕捉到的鱼,更是他寄托在鱼上的精神和追求。

学生以后看到这个词可能首先就会想到《老人与海》中的情景,进而联想到艺术和精神也同样可以被毁坏,通过多次联想,就比较容易掌握这个词的多种意思。

(二)讲解语篇中的长难句

如“The shark swung over and the old man saw his eye was not alive and then he swung over once again, wrapping himself in two loops of the rope.”,分析长句中he、his、himself的指代,以及“wrapping”现在分词结构做结果状语的语言使用方式。

又如,“It was too good to last, he thought.I wish it had been a dream, and that I had never hooked the fish and was alone in bed on the newspapers.”,引导学生关注由wish和if only构成的虚拟语气句式,包括用wish+past perfect、wish+simple past、wish+would(could)do以及If only表达I wish的用法。

【教学片段】

T: How can we interpret the phrase “wish it had been a dream”? What actually happened?Can you make a guess how did the old man feel at that point of time?

S: Maybe he had regrets and did not want to carry on any more.

T: Yes, we can definitely feel the regrets he had at that time with the subjunctive mood in the sentence. However, I would not say for sure whether he wanted to carry on or not. People are complicated creatures. Sometimes in life, you make a choice and never go back.

可以提醒学生这个句子,它使用了三个连续的虚拟想象,“它是一个梦,他从来没有去捕鱼,他还在床上惬意地看报”。多重的虚拟和想象可以用来表现内心的纠结和沮丧。此时学生对于这个虚拟时态就有了更深的体会,wish、only if也不仅仅作为硬背的单词和用法,而是在作品中和主人公共同体会过的内心挣扎。鼓励学生对句式进行模仿造句。

【教学片段】

T: Let’s make up a sentence using a similar pattern and the subjunctive mood we learned from sentence.

S: Tom wishes it had been an April Fool’s joke, and that he had never started the fight with Jerry and was playing recklessly with him on the playground as usual.

T: Good job. Be aware that the last segment starting from “was” is still in subjunctive mood,and that’s why we should use “was” instead of“is”.

This pattern is actually also used at the beginning of novels and films that narrate from the end, which immediately draws the curiosity of the audience and creates narrative emotions.

此外,教师还可开展小组讨论,找寻语篇中符合海明威简洁写作风格的例句,分析这些例句如何塑造小说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如何达到小说整体表达效果,领略语言形式之美、意蕴之美。

(三)依据叙事文本要素分析语篇

笔者引导学生依据叙事文本情节发展的典型要素“开篇、发展、高潮、尾声及结局”展开语篇分析,通过分层设问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语篇具体事实信息、整体感知语篇主旨大意,分析语篇框架结构(包括面临问题、内心挣扎及解决问题等)以及归纳语篇写作特点。通过swing、lash、click、plow、beat等词语,启发学生推断老人遭遇鲨鱼袭击前所面临的最强劲敌,从而推断小说人物性格,体会原作主题思想,实现对语篇内容的深入理解。通过设计概要写作及读后续写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叙事文本的写作方法,借助语篇框架结构和情节要素线索完成概要或续写任务,在实现语篇深度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 文化意识是文学学习的指南针

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与文学的典范,也是文化意识的载体。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有文学作品而没有去对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那只能让学生领会片段式的皮毛,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激发他们对其他类似作品的兴趣和对作品更深的文化体验。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不应仅停留于语言本身,而可以通过对文本情节、人物性格、写作风格、主题意义及文化内涵的深度解读,提高经典文学作品价值赏析的跨文化与评价意识,促进语言运用能力向语言学科素养转化,真正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语篇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主题,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经典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及经典文学作品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或搜索相关网站,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作品、写作风格及对美国文学的影响等,铺垫必要的文化背景,进而激发学生阅读语篇的兴趣。

课前设计十分钟的文化交流会,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互相交流演讲,也能从中获得作品的精神和作者的经历的一些内在联系。【教学片段】

T: Before starting to dig into the details of this chapter I would like u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the author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Why not let the class know what you have learned?

S: It is actually derived from a real story.When Hemingway was in Cuba, he met a fisherman and got to know his story... [生平]

S: He terms the iceberg theory: use the minimalistic style and focu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tory which might symbolize more underneath...[文法]

S: I got to know tha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of Hemingway and was awarded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作品]

学生会根据他们查到的资料,讲述海明威亲身遇到老渔夫,并将他的故事写成生动感人的文字。而同时也会了解到海明威本人移居古巴的晚年的经历,简洁而生动的文笔和引人深思的象征手法。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读文章的期待,也能在后续的讲解中有意无意去从这些角度分析文字本身。如果学生有所遗漏或者资料有不足,需要通过陈述的方式加以补充。

而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你如何看待桑迪亚哥?如果你是桑迪亚哥,当大马林鱼被鲨鱼袭击时你会如何反应?当你失去武器时,你是否会依然选择与鲨鱼奋战到底?

语篇结尾处,桑迪亚哥手中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用于与鲨鱼搏斗,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搏斗。节选语篇开篇的胜利与结尾的再战决定,共同勾勒出语篇的主题意义,激励年轻一代思考我们缘何奋斗,我们的使命何在,我们将如何度过有意义的人生。老渔夫桑迪亚哥的独白“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是桑迪亚哥的精神信条,也是作者海明威所推崇的精神信条。海明威作品中极力推崇的永不言败的乐观主义精神,是对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的完美诠释。节选语篇中情感表现自然真实,老人对大海的感情,甚至对他的对手——大马林鱼的感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桑迪亚哥对于大海的热爱和尊崇,是一种对于自然之美的追逐。桑迪亚哥认为大马林鱼是他的“兄弟”,他喜欢它,但还是会杀掉它,这是一种彪悍的桑迪亚哥对于同样彪悍的对手的“相惜”。

通过对节选语篇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原作的精神内涵,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以及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未来人生中的挑战,勇敢跳出目前的舒适圈。经典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启示,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积极向上的心态、自立自强的精神,使其成为有文化品格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社会公民。

三、 思维品质是文学鉴赏的催化剂

经典文学作品承载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评价,教师可通过巧妙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基于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与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客观评估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表现等方式,促成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识。

如果学生对于某一个细节有所疑问,我们要加以鼓励,因为很可能其余的同学会有相同的疑问,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式的交流表达的机会。提出问题是思考的第一步,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让他们对文学素材提出自己未经雕琢的疑问,对已有的解读进行质疑。我们也要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去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素材。

在《老人与海》节选语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语篇,更透彻地理解语篇中的重要信息。

(1)对于文本与语意的思考和疑问。笔者设计诸如The word“fish”appears seven times in the text. What does it refer to, the shark or the big fish the old man hooked?(语篇中出现七次“鱼”,指代的是鲨鱼还是老人所钩住的大马林鱼?)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老人对大马林鱼的矛盾情感。

(2)对于人物与情节的思考。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诸如Which of the old man’s feelings are almost always in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老人的哪些情感是相互矛盾的),“He knew quite well the pattern of what could happen when he reached the inner part of the current.”(lines 63—65)What is “the pattern”?(语篇第63—65行“他非常清楚进入水流中央总会发生什么”。“总会”发生什么?)等,引导学生在语篇中寻找有关主人公具体活动的描述与内心独白,从主人公的视角,分析与感受其内心挣扎,比较其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进而推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对于主题与解读的思考和质疑。通过设计诸如What do you think “the shark” in the story symbolises? How do you understand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lines 34—35)?(语篇中“鲨鱼”象征什么?你如何理解第34—35行“你可以消灭一个人,可就是打不败他”),Is the old man a hero or not?(你觉得桑迪亚哥是一位英雄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对语篇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语篇主题、文化内涵、写作目的、写作风格及观点态度等,提出并阐述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性阅读与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在节选语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依据叙事文本的典型要素“开篇、发展、高潮、尾声及结局”,聚焦开篇段落“桑迪亚哥历经两天两夜与大马林鱼斗智斗勇,终将大马林鱼俘获并杀死”,并推断故事情节后续发展走向。开放性的问题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进而引发发散性思考。同理,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依据节选语篇结尾“桑迪亚哥决定将小刀绑在船桨上,以最简陋的武器与即将到来的鲨鱼战斗到底”,推断小说结局,并鼓励学生自己撰写小说结局。学生通过迁移课堂所学语篇知识与文化线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努力超越原作,并对班级同学所创作的不同小说结局进行批判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学习能力是英语文学的引擎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能涉及经典文学作品节选语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课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目标、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选择并发现适合自己兴趣的经典文学作品、主动反思并评价阅读效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学习能力。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从语言、文化、思维角度去解读英语文学的习惯,也是让学生接触不同名著,培养更大的兴趣契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才是今后他们在自行学习、终身学习过程中最珍贵的宝藏和持续不断的动力引擎。正如在本文文化意识章节所提到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语篇教学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资料搜集,并在课堂上展示,汇报其对于作者海明威及节选语篇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介绍《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为学习节选语篇铺垫背景,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作的兴趣。

节选语篇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原作,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阅读计划,突出每一阶段的阅读重点。例如,在第一阶段,学生通过概括段落主旨和要点,掌握《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关系、重要线索及作品结构。在第二阶段,学生通过标注关键词和自己观点等方式,对主人公桑迪亚哥的性格进行分析。在第三阶段,学生通过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与文本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实现主题意义的探究和象征意义的解读。在第四阶段,学生根据自己之前制订的阅读计划,及时总结和反思,评价阅读成效,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林鱼老人与海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重温海明威
大马林鱼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直面失败,迎接成功
过气神明
劳作(外二首)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
自然观视野中《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