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动物朋友
——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实践案例

2021-12-28田羽翊华淑芸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金鱼动物探究

◎ 田羽翊 华淑芸

一、案例概述

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校生活,学生们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人与人能成为朋友,班级中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动物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们喜欢的小金鱼突然死亡这一真实事件,以学生亲身经历驱动其关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特点、习性,喜欢它们并愿意去调查研究,达成实际饲养小动物的目标,在班级中分享经历和感受;在过程中感知动物的可爱,感悟对大自然及动物的爱护和敬重,提升责任感。本实践案例呈现的是围绕“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学生对所喜欢的任意家养动物进行研究,体现研究活动的个性化。“我的动物朋友”侧重于“我与自然”这一维度,以探究性的大问题为引领,解决实际的饲养任务,通过完成活动手册的形式,用四个篇目、一系列引发的子问题层层推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信息搜索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表达,用丰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使学生留心生活,知道通过逐步的探究学习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背景

动物是小朋友们的好伙伴,大部分学生都有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或者希望饲养小动物,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抓住“为了给班级增添更多的活力,班中集体饲养了两条小金鱼,而小金鱼的突然死亡,让班中的学生们伤心不已”这一真实事件,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自然地产生了想要探究如何照顾好小动物的思考。以此为整个活动的探究核心,结合 “以学生为本”的大背景,学校设计的综合主题活动着重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我与自然”这一维度下“亲近自然”“敢于尝试”“喜欢提问”为活动导向,通过一系列子问题的探究,学生得以解决这一真实问题。适合的学习空间、充足的动物资料整理,为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活动强调过程性和体验性,旨在让学生亲近并探索自然。学生可以在完成有趣的活动手册的同时,逐步解决如何照顾好动物这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认知层面的输入,也有观察、记录、分享等多个维度的探究体验,最终完成饲养动物的任务,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经历,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过程

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如何照顾好小动物为任务驱动,探究小动物的特点、习性、成长所需、饲养条件等,最终完成自己饲养一个小动物的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一主题下,设计“我的动物朋友”活动手册,设置四个环节,通过看、听、说、观察、调查、记录、分享等丰富的形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饲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保护自然与亲近动物的意识,体会生命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一)初识篇:结合生活,亲近动物

班级里有一个学生们都很喜欢的小角落,那里放着一个透明的鱼缸,里面有两条橙色的、胖嘟嘟的小金鱼。下课了,学生们总爱围着它们看,时不时还和它们说说话。大家在教师的帮助下轮流喂食、换水,小金鱼们就像学生们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一般。可是有一天,在一片嘈杂的尖叫声中,学生们发现小金鱼死掉了,而且朝上露出白白的肚皮。女生们都红了眼眶,男生们既生气又伤心地讨论着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大家纷纷画了小金鱼的模样,要纪念这位特殊的朋友。那么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应该如何才能照顾好它?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S1:可能是天气的变化,冬天太冷了。

S2:我们要注意喂给小金鱼食物的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S3:教师告诉我们给金鱼更换的水需要经过处理,可能是水质的原因。

S4:小金鱼的鱼缸里如果能多添一些装饰物,它们就会更喜欢自己的家,就不会离开我们了。

S5:我们应该更加仔细地观察小金鱼每天的变化,就会发现它们是不是有不舒服的地方。

学生在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开始了解要照顾好一个小动物需要关注它的很多方面。学生拓宽思路,结合自己的校外生活,交流自己和动物朋友相处的经历,知道了更多的动物,进一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激发想要了解动物的好奇心。想要照顾好动物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它们,学生观看图片发现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参与动物特征与动物的连一连环节,进一步巩固对动物特点的了解。根据特点,进行分类,逐步梳理出适合饲养的动物。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好奇,渴望探索。最激动人心的就是确定饲养动物,划分研究小组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饲养的动物,选择相同的小朋友可以结成研究小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将学生分为个人饲养的小狗组、小猫组、乌龟组和兔子组,班级共同饲养的金鱼组和蚕宝宝组,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充满信心地期待动物习性的学习和自主调查。

(二)成长录:小组调查,探索成长

如何避免动物朋友再次离大家而去,在饲养之前学生们展开了讨论。首先动用已有的知识,学生组内收集了动物的特征并且讨论得出了目前他们认为的饲养动物应该要注意的地方。然而对于动物究竟还有哪些特征以及饲养的必需条件,学生仍是心存疑惑,想要一探究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到动物有胎生和卵生两种不同的出生方式。通过教师举例介绍的资料种类,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资料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动物们慢慢长大,在长大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提示人类成长需要的条件,讨论得出了动物成长需要食物、父母的爱护和养育以及本领的习得等条件,探究如何照顾好动物朋友这一问题被逐步细化。结合活动手册上的内容,学生化身成为动物真正的朋友,尝试为小动物制定食谱,发挥艺术创想绘制一个温馨的小窝,个性化的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为了制定出健康可口的食谱,设计出舒适的动物之家,学生自主地产生了调查的意识。学生清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再次回归到小组,运用所学的科学资料查找方式,合理分工收集资料。最终将小组所了解的内容个性化地反映在精心设计的食谱以及一张张学生自绘的色彩丰富的画上。

(三)饲养记:观察饲养,呵护成长

经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学生们各自想饲养的小动物各有不同,大致分为猫、狗、兔子、乌龟、金鱼、小蝌蚪、蚕宝宝、蜥蜴等。而因各自家庭环境不同,部分学生家里本身已具备饲养宠物的能力,部分学生则根本没有机会在家饲养动物。因此,教师又进一步分为A、B两大组,即A组为个人单独饲养,B组为集体饲养,再细分若干实践小组。

A组学生主要选择饲养猫、狗、兔子,甚至是蜥蜴;B组学生的集中饲养大都选择了金鱼、乌龟、小蝌蚪、蚕宝宝。分好小组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分别制订了饲养计划表。要制订一份合适的饲养计划表,必须了解小动物们的习性。在之前的活动中,学生们已学会如何去了解、熟悉动物,并知道动物们的习性。

在正式饲养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确定饲养的动物名称、饲养地点、饲养要求、特殊习性等,以及每天由谁负责记录饲养情况。在饲养过程中,学生们每天细心呵护小动物们的成长,收集动物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的学生选择用文字记录,有的学生选择用摄影记录,还有的学生选择用绘画记录,并制作成我的动物朋友成长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涂鸦是他们喜欢且擅长的形式,即使不擅长口语表达的学生都乐于用画笔记录着小动物们的成长,每一本动物朋友成长录都满载学生们对于小动物们的爱心和耐心。

(四)展示台: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饲养可以是持续进行的,但活动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学生需要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分享饲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失败的经验。

学生们在饲养过程中,捕捉记录的是点状的观察所得,而活动的最后一部分则是由学生归总信息后的分享会,这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有的学生分享在饲养过程中与小动物的合影,用相片记录他们与动物朋友的点点滴滴,记录动物朋友的变化。有的学生分享了小组共同完成的绘画版成长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的小组尽管也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饲养,但仍然把小金鱼养死了,他们也进行了反思,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分析下来得出结论:他们在给小金鱼喂食时,因分工没安排好,导致小金鱼被重复喂食,从而把小金鱼撑死了;还有的富有创意的小组,把他们与小动物——小狗的相处过程编成故事,排成小品,给同学们表演。

四、活动成效与反思

随着主题式综合活动的推进,我们从关注活动设计转向关注活动实施。纵观“我的动物朋友”这一综合活动,从整体设计到组织实施,我们都始终围绕主题展开,聚焦主题式综合活动设计中“亲近自然”“敢于尝试”“喜欢提问”的内在关联性,使之与现实互通互融,提升主题、活动、任务之间的层递性,提升学生的经验发展。

(一)从已知探索未知,契合年龄,易于激趣实践

在探索实践中,随着学校对主题式综合活动育人内涵不断地深入研究,我们从关注外在目标的设计,逐步转向关注从儿童生活出发。而“动物”这一意象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知道但又不太了解。我们选取以“我的动物朋友”这个主题来开展活动,可以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班级里发生的事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结合自己的校内外生活,交流自己和动物朋友相处的经历,激发学生们想要了解动物的好奇心。以“动物朋友”为活动媒介,能很好地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四个部分实施,既互相关联,又能层层递进,从已知探索未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体验,从发现中探究,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从课堂移步生活,亲手实践,获得感知体验

童年是最美好的回忆,绝大多数美好的回忆是发生在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实践过程中。因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亲近自然,与动物朋友亲密相处,将亲近自然、热爱动物的种子播撒在他们的小小心灵当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活动场所从教室移步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尽情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去实践,不同的视角带给他们不同的体验与经验认知。在活动中,学生有机会与自然、与动物发生亲密互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能启发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模式,它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成长空间。而在与动物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学生们能感受生命的力量,能懂得对待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应该保持敬畏之心。由金鱼之死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并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心。

(三)从单一走向多元,态度转变,融合过程评价

与一般的学校课程相比较,学生们对主题式综合活动的兴趣程度与参与程度都更高。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收获了体验和快乐,逐步养成了观察与发现、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及能力。可以说,主题式综合活动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和需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客观来说,低年级学生在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等方面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的,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并给予尊重、支持和个性化的指导,以实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我的动物朋友”主题式综合活动以探索“动物朋友”为媒介,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平台,使之在实践经历中获得成长。

猜你喜欢

金鱼动物探究
可爱的小金鱼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金鱼
最萌动物榜
小金鱼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