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在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2021-12-28刘丽萍铅山县人民医院江西铅山3345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单胎初产妇硬膜外

刘丽萍(铅山县人民医院,江西 铅山 334500)

初产妇因未经历过胎儿分娩,常因无法忍受分娩时的剧烈疼痛,而选择剖宫产手术来结束分娩,但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损伤较大,易留下术后并发症,影响产妇预后[1]。因此,临床护理应以减轻初产妇分娩时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常规护理模式仅以提供产妇心理疏导和分娩前后的清洁工作,但降低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的效果并不显著,临床需采取其他护理方式,帮助产妇减轻分娩时疼痛。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护理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帮助产妇提高分娩速度,临床护理效果较好[2]。因此,为进一步明确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护理效果,本研究旨在探析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在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纳入对照组;另将同期采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常规护理的4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3~36(27.67±3.32)岁;孕周39~42(39.51±1.22)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级23例、Ⅱ级17例。观察 组年 龄22~35(27.74±3.42)岁;孕 周38~42(39.14±0.97)周;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初产妇;(2)产前检查单胎头先露;(3)分娩过程顺利;(4)产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病变;(2)阴道畸形;(3)患妊娠期并发症;(4)无吸烟、酗酒史。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娩前初产妇在待产室待产,护理人员告知产妇整个分娩过程,做好产前心理疏导、清洁工作;分娩时做好产妇保暖措施,及时调整产妇分娩姿势,并指导产妇与医护人员配合,为产妇做肢体按摩,缓解产妇疲劳,减轻分娩带来的疼痛;产后护理人员叮嘱产妇排尿,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产后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暖,指导产妇家属照顾产妇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护理:(1)使用时机:待产妇宫缩规律性增强,且每次宫缩持续时间在30s以上,宫口开3cm时;(2)产妇分娩前取左卧位,在腰椎骨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确认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未见血液和脑脊液;而后将穿刺针凹槽朝向患者头端放置硬膜外导管并固定,给予患者0.125%盐酸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后,确认产妇情况后,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混合液5mL,接自控镇痛泵。

1.4 临床观察指标(1)疼痛指数:于两组干预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结束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3]模拟两组产妇术后疼痛指数,采用标尺,标尺正面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和“10分”,患者根据自身疼痛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不可忍受的剧痛,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2)产程时间比较:记录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尿潴留、腰腿不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发生率=(中转剖宫产+尿潴留+腰腿不适)/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观察组对照组t P干预前8.35±0.948.37±0.910.0970.923第一产程3.51±0.493.88±0.423.626<0.01第二产程4.68±0.544.98±0.522.5310.013第三产程3.42±0.513.84±0.513.793<0.01

2.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观察组对照组t P第一产程342.61±51.35367.15±48.312.2010.031第二产程64.31±10.3172.34±10.223.498<0.01第三产程7.84±1.249.61±1.336.156<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产妇分娩时,子宫收缩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从而引发应激反应,造成产妇宫口扩张缓慢,胎儿出生时间延长,加剧产妇生理痛苦,延长产妇产程。常规护理无法有效地缓解产妇生理上的痛苦,易造成分娩前内心恐慌,需探究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产妇分娩疼痛。

分娩疼痛是一种综合性心理及生理上疼痛,不同产程疼痛也具备不同特点,临床镇痛应结合产妇不同产程,合理选择镇痛措施[4]。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时痛苦。分析原因在于,硬膜外腔分娩镇痛中通过向产妇脊椎间隙阶段注射局麻药物联合阿片药物方式共同阻滞产妇的疼痛神经传导,中断产妇分娩痛觉传导,起到镇痛的效果[5]。并且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护理也兼具镇静作用,稳定产妇情绪,进而强化镇痛效果[6,7]。而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通过对话的形式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产妇情绪,但分娩镇痛的影响效果不大。

随着产程时间的延长,对产妇造成的痛苦也随之增加,因此,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对产妇分娩镇痛有着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硬膜外腔分娩镇痛能改善大脑皮层调控作用,减轻产妇因疼痛造成的应激反应,松弛产妇盆底肌,促进抬头下降以及产妇的宫口扩张,降低胎儿娩出难度,加速产程。而常规护理没有具体护理措施加快产程,因此产程较长。此外,本研究也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硬膜外腔分娩镇痛不良反应较少。分析原因在于,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可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增加产妇疼痛耐受力,减少中转剖宫产的发生;且因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可松弛产妇盆地肌,缩短产程,加速分娩,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在可降低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中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单胎初产妇硬膜外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按摩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足月单胎孕妇孕期体重控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妊娠晚期单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