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在非典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1-12-28朱华高建梅
朱华,高建梅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河南 濮阳 457001)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CPO)多继发于急性骨髓炎,主要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期间形成大量无效腔或死骨,造成局部组织循环不畅,引发大量细菌增殖,导致炎症长期慢性发作,出现流脓、骨质增厚、软组织轻度肿胀等临床症状[1,2]。CPO影像诊断方法主要以X射线检查为主,当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增生硬化带时,可通过结合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但X射线影像图像显示效果欠佳[3]。因此,如何选择最优化影像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研究重点。由于临床目前使用MRI检查非典型CPO研究较少,为丰富临床选择,本研究选取108例骨感染或骨肿瘤疾病患,通过行MRI检查,探讨对非典型CPO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骨感染或骨肿瘤疾病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男76例、女32例;年龄16~75(45.19±14.12)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证实为CPO、骨样骨瘤或骨肉瘤单一病种患者;②均行电子计算断层扫描(CT)、MRI检查;③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伪影及噪声;②骨及关节系统疾病史患者;③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④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
1.3.1 CT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64排Light-Speed螺旋CT(美国GE公司),视野150~200mm,层厚2mm,显示骨窗宽度1500HU,窗位300HU,软组织窗宽300HU,窗位45HU,重建层厚1mm,间隔1mm。
1.3.2 MRI检查 检查前叮嘱患者摘除身上金属物品,使用Signa HDxt 1.5T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公司),常规使用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与梯度回波(GRE)序列,必要时可使用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时取仰卧位,选用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线圈为包绕式表面线圈或专用关节线圈,SE T1加权成像(T1WI)扫描参数:重复时间(TR)450~680ms,回波时间(TE)11ms,视野(FOV)230×230mm,层厚3mm,矩阵230×256;FSE T2加 权 成 像(T2WI)扫描 参 数:TR 2400ms,TE 114ms,层厚3mm,矩阵256×320,FOV 280mm×280mm;GRE T2WI扫描参数:TR 905ms,TE 26ms,层厚3~5mm,FOV 180×180mm,矩阵256×256;STIR扫描参数:TR 4000~4500ms,TE 70ms,反转时 间(TI)130~150ms,层 厚3~5mm,FOV 230×230mm,矩阵230×256。
1.3.3 图像评估 选取我院经验丰富2名影像学医师独立阅片,若出现异议或诊断结果不一致,共同讨论得出一致结论。
1.4 临床观察指标 (1)病理检查诊断结果。(2)CT、MRI诊断准确率。(3)影像学表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本组108例骨感染或骨肿瘤疾病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CPO 81例,骨肿瘤27例、其中病变位于股骨部位43例(非典型15例)、桡骨部位25例(非典型12例)、肱骨部位16例(非典型10例)、腓骨部位13例(非典型5例)、尺骨部位11例(非典型2例)。
2.2 CT、MRI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诊断CPO准确率为96.30%、骨样骨瘤准确率为88.24%、骨肿瘤准确率为80.00%、与CT诊断的90.12%、70.59%、5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非典型CPO准确率为95.45%,高于CT诊断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MRI诊断准确率比较[n(%)]
2.3 影像学表现分析
2.3.1 非典型化脓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分析 骨干增粗,骨皮质增厚,髓腔变小,密度增高,有骨膜反应,周围肿胀,轮廓不规整。见图1;骨干增粗,T1WI信号低,抑脂T2WI信号高,骨髓腔信号,骨膜增厚,与骨膜平行呈线状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水肿为高信号。见图2。
图1 非典型化脓性骨髓炎
图2 非典型化脓性骨髓炎
2.3.2 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病变一般小,一公分,30岁以下发病。见图3;骨样骨瘤CT,有瘤剿样破坏,其内有钙化。见图4。
图3 骨样骨瘤
图4 骨样骨瘤
2.3.3 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骨肉瘤CT,股骨干骺端虫噬样破坏,边缘有日光放射征,局部有软组织肿块,其内有瘤骨。见图5;骨质破坏,局部骨皮质中断,T1信号低,T2信号高,骨髓腔及周围软组织信号低,t2信号高,信号混杂。见图6。
图5 骨肉瘤
图6 骨肉瘤
3 讨论
CPO骨内病灶常处于稳定状态,病情程度较轻,但若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导致急性发作,造成软组织肿胀,同时发生溶骨性破坏,且破坏边缘相对模糊,可产生骨膜反应,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病史,因此,就诊时已形成CPO,由于CPO病程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极易产生溃破流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4]。
临床常采用X射线、CT、MRI等,但相关研究表明,一方面X线难以检查骨髓炎性浸润情况,只有当患者出现软组织病变、骨膜下脓肿或显著破坏后才可检出,且对表现为骨质破坏等患者,均无法有效检测,另一方面,X射线表现不典型患者检查准确率较低,仅单一X线征象易造成误诊情况出现,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且无法准确定位病变位置,漏诊率较高[5]。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CT、MRI检查非典型CPO,结果显示,MRI诊断非典型CPO的准确率为95.45%,高于CT的81.82%(P<0.05),可见,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主要因CT扫描图像能有效显示早期骨质破坏情况,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准确判断软组织受累范围及病情严重程度,并能显示骨膜增生及髓内化脓性改变情况,可较好显示骨髓炎特异性征象,但由于CT为断面成像,在显示骨髓炎骨质破坏及增生、软组织改变等相互空间关系上不及X线与MRI,因此CT诊断时结合平片,检测时间较长[6]。相对而言,MRI可通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获取更丰富软组织及骨髓病变情况,当正常骨髓经炎细胞浸润被取代后,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病灶处出现炎症反应,继而增加受累部位细胞成分及水量,造成MRI检查骨髓病灶主要表现在T1WI上信号强度减弱,T2WI上信号强度提高,不均匀增厚骨皮质T1WI、T2WI上信号强度较低,脓肿信号则更接近液体,并且于T1WI呈低信号状态,在T2WI呈高信号状态,而STIR序列可通过短T1抑制脂肪组织信号,对髓腔内水肿等情况更清晰显示[7]。此外,非典型CPO病变区与正常骨髓、软组织间界限较为清晰,MRI基本可清晰显示CPO征象改变情况,图像显示情况亦优于CT与X线平片。
综上所述,MRI检查非典型CPO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在与骨样骨瘤、骨肉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