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1-12-27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旭峰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高旭峰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高职会计教育必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实现“知识”与“价值”共同提升,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各行各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长期居高不下,而且,会计专业作为一个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的传统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更加倾向于会计专业,使得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与此同时,社会上“会计贪污”“会计挪用公款”“会计做两套账逃税”等会计人员因为财务犯罪锒铛入狱的消息也呈现了极大的增长趋势。高职教育作为培养输出大量会计人员的阵地,急需要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
目前,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而言,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均表现出专业课在课程数量和课时数方面占比较多,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较高,特别是考试课,而思政课课时数较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授课效果不佳,无法真正达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因此现有的思政课程教育已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杨静等[1]也指出高校教育重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较少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相关规则制度的讲授。为改变这种现状,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的,真正培养出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探究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落实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现在迫切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现在国内学者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何源[2]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该将思政内容全方位、灵活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邱伟光[3]认为“课程思政”是鼓励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德行和品质,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就是要求专业教师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纽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内容,进而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
(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从专业教师角度分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或是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对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产生疑惑,最典型的就是企业如何合理避税,这就需要会计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学生加强其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而这类企业的财务机构经常设置比较简单,可能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就构成了这个企业的财务中心,往往是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另外,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很健全完善,会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及决策和监督时,更应该秉持爱岗敬业、客观真实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作为中小型企业人才输送的平台,更应该在立德育人方面狠下功夫,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必须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党史、人文情怀和法律意识等融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3.从课程体系角度分析。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统计学和审计等,这些课程一般服务于企业的财务核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和管理层的预测、决策等工作。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仅需要财务分析能力,更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基础,而这些完全依照单一的政治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价值的需求,因此,需进一步探究“课程思政”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为更好培养人才提供方法和策略。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重专业知识,轻思政知识
高职学校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顺利毕业找到心仪的工作,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专业知识上。而因为思政知识的学习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不会对学生在校成绩产生影响,也不会产生短期的收益,所以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时间用在思政知识的学习上。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虽然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实际上课时,多数教师是为了思政而思政,不能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两者仍然处于脱节状态,使得思政教育枯燥乏味、内容僵化,不能更多地吸引学生,使得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三)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目前,专业知识的教育评价体系比较健全,教育成果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但是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至今仍尚未建立完善[4]。同时,高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成绩和毕业就业情况,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精力用在思政教育上。
四、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一)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和《成本管理》等核心课程。在挖掘这些核心课程隐藏的思政元素时,要结合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深度剖析各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中潜藏的思政因子,在知识传授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涉及到管理目标时,可以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优良传统引入到课程中,也可以将近年来的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相关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警示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规章制度。在《税法》课程的学习中引入一些知名人物的偷税漏税事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偷税漏税的严重后果,从内心敬畏法律、坚守底线;也可以结合财政与金融的内容,让学生站在国家的角度理解税收的来源和去路,让学生在纳税的过程中产生主人翁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抵制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多方面引导他们形成纳税光荣的观念。
(二)将热点话题引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手机、电脑等通讯手段随处可见,当代大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获得最新的热点话题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见识和思维特别开阔。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应投其所好、与时俱进,聚焦于学生所关注的时事政治、国计民生、社会热点等话题。这样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和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拉近了课堂知识与热点话题的距离,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例如《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教学中,在介绍其发展历程时,让学生感悟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同时可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引路人——杨周南先生的生平事迹加以介绍,特别是他第一次倡导会计电算化的过程,虽年过古稀,仍敢为人先、开天辟地,在会计战线上突破一个个壁垒和阻碍,极大推动了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变革,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这样的事迹事件能够让学生缅怀过去,向往未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斗志。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授课中,可以引入一些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案例,例如康得新、康美药业等上市公司虚开和篡改增值税发票等案例,将课程内容与这些案例相结合并加以讲解、分析,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会计工作的意义和公正性,恪守合规底线。
(三)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不多,但高职高专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手、不善于自主思考。那么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就需要专业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在授课前认真设计教学计划,将与专业知识有关的热点话题和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慢慢地引导学生思想的变化,来达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个人德育的目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动态观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举止的变化情况,并及时提出建议,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数字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平台。教学工作也不再局限于线下教学,学习通、学习强国和慕课等线上课程平台层出不穷。教师应该紧紧抓住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机遇,构建一部分融合思政元素的线上精品课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展模块化学习,以此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率。
(四)强化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一门会计专业课程要想获得较好的思政和知识育人的成效,离不开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功底,更需要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能力。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通过一些专业的APP和相关网页深刻自学领会思政内容,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相关培训进行系统化学习,以达到能将思政元素熟练地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为接下来的思政教学奠定基础。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立各种“课程思政”平台,积极开展相关培训、竞赛和学习交流会等,让专业教师有更多机会学习前沿思想,并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够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五)建立完善“课程思政”考评机制
不断制定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想方设法设置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将“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列入到学生和教师日常的考评中,制定有效的考评机制[5],提高教师和学生实践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反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或者设计课程思想考核量化指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课程思政”变得具体化,同时,对“课程思政”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要总结经验、公开表彰,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营造一种人人要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