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特色形成策略

2021-12-27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高职

余 燕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机关党委,云南 昆明 650033)

0 引 言

科研育人伴随着大学诞生而开始。国内外大学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环境下,一直存在着科研育人的传统,学者们不同角度的研究都肯定了科研育人的正向作用。我国高等学校需要抓住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机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科研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方式,其科研育人功能是高等学校的价值体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是特色化,亟需高职院校发挥科研育人特色优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 科研育人观点概述

利用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以“科研育人”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学者研究文献发表时间最早在1988年,且历年研究呈现递增趋势;“科研育人”的研究以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高职院校近年也有实证研究成果发表。

1.1 科研育人的内涵意蕴

1)从科研育人的词语构成来分析,“科研”一词可理解为从事科学研究,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进行的,探求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教育部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为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社会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工作”;“育人”一词则是指为使受教育对象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多方面进行的教育和培养。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阐释科研育人,刘在洲等认为“大学科研育人的基本内涵和育人目标是科研育人的价值追求。充分理解大学科研育人的时代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同时还提出“任何国家发展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爱国科技人才,国家必须培养心系祖国的科技人才。大学科研育人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以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报国和服务人民的崇高科研理想”。

3)从高等教育管理的视角来论述科研育人,钟军等提出 “高校科研育人是以科研活动为载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运用科研活动对学生实施培养科研能力、塑造科研品德、促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过程。高校科研育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科研活动,是有目标、有意识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高校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范昊雯等认为“高职院校要秉承科研育人理念,实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科研育人协同作用;积极创造自由活跃的科研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中重视发挥科研育人的特殊作用”。

1.2 科研育人的机制、路径

1)从科研育人机制研究来看,尹万东认为“高校要从顶层设计制度先行、厚植人文文化底蕴、夯实教学育人基础、紧跟行业产业走向、增强竞争竞赛意识5个方面推进科研育人”。张文利等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需要承担起新的责任与使命,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落实类型特色定位,全面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从科研育人路径研究来看,钟军等提出“高校科研育人的实现路径包括树立新思政观引领的科研育人理念、构建师生双主体的科研育人模式、建设形式多样的科研育人载体、健全科学的育人评价体系等”。张弛提倡“走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育人路径来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张红则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结合办学特色、产业变革和学生发展,高职院校要在集成发展、适应需求、协同创新等方面选择建设路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科研育人的内涵意蕴丰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人的全面发展等不同视角其涵义表述略有差别,普通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的科研育人推进机制、实现路径各有侧重,但均为高等学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2 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新情况

高职院校在以科研活动为载体的育人过程中,积极引导师生感受国家和社会需要,牢固树立奉献报国、敢为人先、科学创新、严谨求实的理想和目标。但是科研活动具有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发现规律等探索性特点,甚至会发生科学实验数据和结果验证失败等情况,这些动态变化都可能造成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工作出现新情况。

2.1 高职院校创新科研育人的工作内容有待丰富

当前高职院校制定了科研育人的具体工作目标,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或系部结合专业特点分解任务,共同构建师生科研育人质量体系。但是科研创新活动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加之内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部分高职院校在处理“中观”和“微观”、“点”和“面”的关系上,也存在营造科研创新方法论学习氛围方面相对不浓厚、科研创新活动和专项研究经费相对不足、科研育人激励制度实施方面相对困难、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条件相对欠缺等情况。

2.2 高职院校组建科研团队的任务分工有待改进

高职院校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教育师生坚定爱岗敬业报国信念,支持教师依托专业建立和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师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和细致服务。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部分科研团队组建存在“职称科研”现象,开展科研活动主要满足于解决职称晋升问题,成员之间的科研任务分配不尽合理,甚至仅由一二位团队成员来完成。高职院校师生双方对科研活动认知水平的程度,难免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内外科研团队组建的机会,影响师生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面对挫折困难或失败的抗压和努力程度,影响师生对科研活动的良性感知和积极体验,导致科研育人的效果参差不齐。

2.3 高职院校区域产教融合的推动作用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是开展日常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的主要依托平台。通过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行业各类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校可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变化趋势,多渠道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师生服务社会的科技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相对较多关注参赛必备知识“点”的技术技能创新,获得了较多的各级各类参赛荣誉;关注高职院校所在地区 “面”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变化需求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思考力度。

3 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宏观环境分析

在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国际力量对比呈趋势性变迁,扩大国家间、地区间国际合作与开放范围,培育战略性竞争新优势成为发展趋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思考如何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保持高端引领地位,高职院校需要思考如何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如何有效整合既有资源和开拓新的竞争优势。本文尝试运用战略管理PEST分析工具,从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4个方面,分析研究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宏观环境。

3.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多次对科研育人有关工作提出要求,先后于2015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建立“五育人”长效机制,2017年2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形成“七育人”工作格局,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2020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在第三部分更加强调“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要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等。

3.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公共卫生重大疫情、全球经济低迷萎缩等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有关调查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同时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对称。国务院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2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战略定位。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实施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对于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3.3 经济环境分析

国际经济环境的全球性难题此起彼伏,经济发展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其发展方式与不同阶段的供需能力、产业结构、技术体系有对应关系。我国主动选择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着眼于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调整完善 “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增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人民群众期待的充分就业、稳定就业、高收入就业和幸福生活相契合,同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3.4 技术环境分析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需要,这种需要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加速了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智慧社会建设。我国持续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各行各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领域加速融合,新技术改造提升势在必行,新业态、新职业陆续产生,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使命进一步凸显。

综上分析,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国家层面更加强调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双高计划”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良好的、动态的外部环境为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需要关注“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目标,紧盯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化调整的步伐,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科研育人提升体系,运用新的科技创新竞争优势,主动服务社会大发展、大变革产生的新需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

4 高职院校形成科研育人特色的工作策略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办学追求和办学模式已然发生转变,办学追求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转变,办学模式从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向企业社会参与、有鲜明的专业特点转变。高职院校必然继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具有教育属性的使命担当,更加重视形成科研育人特色的工作策略,发挥高水平专业群的特色优势,积极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大格局。

4.1 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遵循

1)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教育事业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要坚持与国家进步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同向同行。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就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党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教育方针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国家法律规范。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立场,推动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办学治校、教育科研工作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2 “双高计划”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指南

1)正确理解国家实施“双高计划”的重大战略决策。“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达人评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想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一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强大,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得到发展和壮大;‘双高计划’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对高职学校的意义重大。”中央财政每年引导资金20亿元分类分档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力度相当于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3年一轮的建设投入,带动各类资源和资金向职业教育聚集,引领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模式,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例,中国建好就是世界一流,不同于还有一些相关参照的本科双一流建设。要通过“双高计划”项目的建设,找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形成自己的中国方案。”

2)关注分析“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科研育人实践。教育部2019年12月公布高水平高职学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141个,共197所建设单位首批入选“双高计划”,重点建设面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与国家重点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带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类型发展。“双高计划”对建设单位明确规定建设任务,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均为建设任务。高职院校要结合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案,改进实践中“重学不重研”现象,关注师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与企业对接形成以应用性科研为主的科研特色项目,提升教师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科研实践能力。

4.3 科研价值取向和科研育人平台要与时俱进

1)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继续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支持基础条件优良的高职院校和专业优先发展,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引领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和融入区域发展,完善“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师生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科研育人的主观认识偏差,存在科研活动与教学育人“非耦合”状态,存在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情况。高职院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鼓励增长知识和技能,让城乡各地的新增劳动力享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师生中厚植家国情怀,全员参与科研育人工作,增强克服困难、不怕失败、努力钻研的信心和热情,促进师生形成新时代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

2)科技创新对接区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需求。受当前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事件影响,国家和地区间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日趋重要。源于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让机遇和成果惠及各方、造福世界,向国际社会传递信心,为全球抗疫合作与经济复苏贡献力量,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近期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持续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积极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共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第三方合作,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升级。高职院校主要实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把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开展服务作为定位要求,重点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迫在眉睫。

云南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省份,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是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云南省具备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和产业承接的比较优势,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构成、产品构成与市场构成的速度,通过深化合作可以带动周边国家发展。2020年7月,云南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指示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两型三化”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不断丰富、深化、提升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以及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内涵与外延,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业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烟草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高职院校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挖掘各自办学特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探寻高水平专业群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的切入点,搭建校内外资源参与的科研育人平台,进一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智力支撑作用。

5 结 语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克难时期,各领域推动改革创新遇到的难点和瓶颈,需要从战略角度深化认识和积极应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大学科研育人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充分发挥科研活动塑造师生价值观的德育功能,研究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有较大空间。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与科研育人相互贯通,全方位激发师生科研活动创新潜能,深入培养师生的科技创新和探索发现能力,进一步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形成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特色优势,这对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