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小麦枯白穗形成原因及防治技术

2021-12-27张红艳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白穗淮北地区基腐病

张红艳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濉溪 235100)

淮北地区是安徽省生产小麦的主要区域之一,是安徽省强筋优质小麦的优势生产区,在安徽省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小麦种植面积约16.53 万hm2,产量平均在7650 kg/hm2,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在安徽省各地中均名列前茅。

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淮北地区的小麦产量有所增加,但是在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以及不合理的施肥等管理下,小麦进入灌浆期后枯白穗发生的程度越来越重,2021 年当地小麦枯白穗发生明显,对当地小麦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1~2]。

一、淮北地区小麦枯白穗发生现状

小麦枯白穗即小麦生长进入后期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穗部生长发育停滞,无法正常运输水分、营养物质,最终导致穗部枯萎、死亡[3]。淮北地区,一般小麦枯白穗症状出现时间在5 月上中旬,进入完熟期后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降雨天气则可导致发生枯白穗病的小麦穗部颜色变黑,与未发病的麦穗明显不同,导致小麦产量及品质降低[4]。

从近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枯白穗在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发生后一般导致减产1%~5%,发病严重的减产幅度可达到30%以上。为了实现淮北地区粮食的增产稳产、提质增效,需对枯白穗现象的原因、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二、小麦枯白穗形成原因

1、病虫害

(1)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属于真菌病害,刚发生时对小麦茎基部的叶鞘产生危害,之后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向上扩展。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后,随着气温升高,病情加重,病斑越来越大,扩散侵染到小麦茎秆内,影响营养及水分的传导,之后进入到孕穗期后逐渐发病,表现出枯白穗等症状。

(2)小麦茎基腐病

近年来,小麦生产中茎基腐病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该病属于土传病害,由多种病原引发,淮北地区的小麦—玉米轮作后秸秆还田模式下发生较重。刚发生时侵染小麦茎部,之后逐渐向分蘖扩散。进入返青拔节期后温度逐渐升高,大量病原菌快速繁衍、扩散,向茎基部侵染。抽穗期时,小麦茎秆分蘖表现出枯萎死亡症状,影响养分与水分的运输,导致小麦出现枯白穗。

(3)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在小麦苗期即可侵染植株根部,刚发病时根系逐渐腐烂、颜色变黑,导致出现苗枯问题。抽穗期后,侵染小麦的籽粒、穗部,出现穗枯等症状。一般从灌浆期开始逐渐出现症状,颖壳上产生不规格褐色病斑,穗轴、小穗梗开始变色,空气湿度较高时有黑色霉状物产生,最终导致小麦发生枯白穗问题[5]。

(4)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为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淮北地区自2000 年开始,该病发生率逐渐升高,成为当地常发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小麦生长各阶段均可发生小麦赤霉病,穗期发病严重,穗腐、秆腐可导致枯白穗发生。

(5)金针虫

淮北地区金针虫常发,是当地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在深层土壤中越夏、越冬,春季后温度逐渐增加,害虫逐渐往表层土壤转移,进而危害小麦植株的茎部幼嫩部位与根系。金针虫发生程度重时可将茎基部、根系等部位全部咬断或咬成缺刻状,导致小麦植株体内水分、养分无法运输,最终出现枯白穗。小麦田间白穗一般发生特点为散发,淮北地区极少集中成片发生[2,5]。

2、药害或肥害

病虫害防治中经常会出现除草剂施用过量或误喷等问题,导致发生药害,如具有灭生性效果的药剂草甘膦等会导致小麦植株形成枯白穗。此外,喷施劣质叶面肥、施肥浓度过大,均会导致小麦植株出现枯白穗。

柴达木盆地及周缘土壤主要为干旱土类,即漠钙土、灰钙土、黄土等;植被稀疏,主要分布在低洼处、大河床等地下水出露较浅地段。

3、干热风等灾害性气候

淮北地区,小麦进入乳熟期的时间在5 月中下旬,此时温度一般较高,如果超过30℃、风力在3 级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30%以下,则易发生干热风危害,即降雨后小麦营养器官失水速度较快、颜色变为灰白或者白色,出现枯白穗症状。目前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已经成为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需予以重视。

三、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实施轮作换茬制度

如果小麦产生枯白穗的主要原因是全蚀病发生严重,可将小麦与其他非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年限3~5 年。淮北地区可将小麦—玉米种植制度调整为小麦—大豆种植模式,对减少全蚀病发生率效果明显,进而避免了小麦出现枯白穗问题。有的麦田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发生较重,可实施小麦-蔬菜、小麦-花生、小麦-棉花等轮作模式,至少轮作3 年。

(2)选用抗性较强的小麦品种

淮北地区易发生小麦枯白穗的区域,可选择抗性较高的品种。目前市场上对小麦茎基腐病抗性较好的品种有周麦27、开麦18、洛麦22 等,对小麦全蚀病抗性较好的品种有偃展 4110、豫展9705 等,对小麦纹枯病抗性较好的品种有郑麦9450、豫麦34、新麦18 等。

(3)降低田间病原物数量

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起到田间病原物有效降低的效果,进而降低田间各类病虫害发生几率,最终减少田间出现枯白穗。

结合土壤肥力等因素对播种量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之间的关系,提高小麦植株自身的抗逆能力。合理控制田间密度,确保行间通风透光效果较好,降低田间相对湿度,对避免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较为有利,枯白穗显著减少。

(5)施肥管理中合理运筹、平衡施肥

合理施肥,适当提高有机肥的施入量,控制好氮肥、磷肥、钾肥的平衡配比。按照“前氮后移”原则施用氮肥,底肥中氮肥的施入比例不可盲目增加,以免小麦幼苗生长过旺。结合各地的土壤肥力,在控氮、稳钾、增钾的原则下进行配方施肥,同时增施15~30 kg/hm2微量元素肥,对促进小麦长势、抗性提高、降低枯白穗等有明显效果。

(6)结合品种特性适期适量播种

结合小麦的品种特性选择播种期,品种不同播种期略有差异。淮北地区,弱春性小麦适合在10 月15~25 日播种,半冬性小麦适合在10 月5~15 日。播种量一般为135~187.5 kg/hm2,以免田间密度过高影响小麦健壮生长。

2、药剂防治

播种前选择适合的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对病虫害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麦田内常发病害不同,选择的拌种剂也不同,易发生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可选择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小麦生长期间发生易导致枯白穗的各类病害,需根据病害类型针对性用药,如茎基腐病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m2、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450 mL/hm2等防治。

猜你喜欢

白穗淮北地区基腐病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白穗的发生及综合防控对策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麦田出现白穗 收割时应这样处理
菏泽小麦白穗发生成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大螟防治适期及药剂对白穗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