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2021-12-27黄红英李晓伟
黄红英,李晓伟
(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濉溪 235100)
淮北地区是全国主要大豆生产区域之一,当地主要是夏大豆,在夏种农作物面积中占比达到7 成左右[1]。近年来,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本文结合淮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实际,对大豆的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总结,积极探索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1]。
一、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为小麦的地块收获后要及时秸秆还田,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灭茬将地面平整、土块耙碎,也可用旋耕机旋耕1~2次,旋耕深度约20 cm。小麦收获后如果土壤墒情较好可抢墒进行板茬播种,如果墒情不足要及时造墒[2]。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经过审定的大豆新品种比较多,每个品种适宜栽植区域表现不同[2]。大豆对光照表现比较敏感,不能远距离引种。引进的新品种要先经过小面积试种,以降低风险。目前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要求产量高、抗性强、中晚熟,如中黄13、绿豆24、皖豆24、豫豆25 等[1]。
2、种子处理
播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病虫害、残缺粒、虫害籽粒、杂粒等。晒种时不要在水泥地面上暴晒,以免种子开裂降低出苗率。播种前还要进行发芽试验,尽量选择包衣种子,或用药剂进行拌种处理[1]。
三、科学定植
1、适期早播
淮北地区前茬作物小麦成熟时间在5 月底到6 月初,收获后及时抢墒播种大豆,要求在6 月20 日前播种完毕。种子出苗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在18%~20%,如果天气干旱可抗旱播种[3]。
2、合理密植
目前淮北地区大豆的播种量很多控制在112.5 kg/hm2,留苗密度超过45 万株/hm2,此密度相对较大,对大豆植株个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降低了大豆植株的分枝数,导致单株结荚数降低,且植株长势弱,容易发生倒伏,病虫害重发。
根据淮北地区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类型特点,夏大豆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 万~22.5 万株/hm2,用种量为52.5~ 75.0 kg/hm2。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播种量有所区别;土壤肥力水平不同,播种量也有一定差异。肥沃地块适当稀植,薄瘦地块适当密植;晚熟品种稀植,早熟品种密植[3]。
3、播种管理
淮北地区夏大豆种植一般选择宽窄行种植模式,宽、窄行分别为50 cm、20 cm。此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同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为大豆植株的生长提供充分的光照、空间等。播种深度以3~5 cm 为宜,过深会对出苗产生不利影响,幼苗长势不佳;过浅则会导致土壤跑墒严重,无法有效实现一播全苗。播种要求均匀一致,避免重播、漏播,之后覆土确保种子不外露即可[4]。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大豆出苗后及时开展查苗、补苗工作,科学定苗,促使苗全、苗壮,田间缺苗断垄超过30 cm 要及时补种或移栽。一般在幼苗子叶完全展开时移栽,选择阴雨天或者16:00 之后进行。栽植后立即浇透水,有助于提高成活率。缺苗少于30 cm 的地块可在两端保留双株苗[3]。
2、化学除草
(1)出苗前
播种后到出苗前选择48%广灭灵乳油1200~1350 mL/hm2或50%乙草胺乳油1000~1500 mL/hm2,地表喷洒[1]。
(2)苗后除草
苗后除草时间在大豆幼苗长出辅叶2~3 片、杂草2~4 叶时进行最佳。过早施药,由于杂草未出齐,会影响了除草效果;过晚施药杂草植株过大,防除效果明显降低。
不同杂草类型,选择的药剂不同。单子叶杂草可选择5%精喹禾灵乳油1200 mL/hm2或10.8% 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450 mL/hm2,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可选择25% 氟磺胺草醚300 mL/hm2或24%克阔乐+12.5%盖草能乳油混配溶液750 mg/hm2(体积比为1:1),对单子叶杂草也有一定兼防效果。
施药时要注意进行二次稀释,10:00 前或16:00 后施药为佳。如果气候干旱,由于杂草叶片表面有很厚的蜡质层,气孔关闭,药剂无法进入株体,防治效果不佳,因此尽量选择雨后或田间相对湿度较高时进行。施药要均匀,按照要求配制药剂,操作规范,避免重喷、漏喷。不可在大风天气施药,以免药液漂移到邻近作物产生药害[4]。
3、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淮北地区可施入过磷酸钙750 kg/hm2,或大豆专用复合肥450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15-15-15)450 kg/hm2,或腐熟有机肥22.5~30.0 吨/hm2。大豆的根瘤菌可固氮,因此可酌情减少氮肥的施入量。
近年来,淮北地区大豆出现花而不实、有荚无籽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开花后授粉效果不佳,可在大豆刚开花时叶片喷施多元素复合溶液等,以提高授粉率、增加荚果及籽粒数量。
多元素复合溶液的配制及施用方法。磷酸二氢钾2250~3750 g/hm2、硼 酸750~2250 g/hm2、钼 酸 铵150~375 g/hm2、硫酸锌750~1500 g/hm2,兑水750 kg/hm2,充分搅拌均匀后对准叶片正面及背面喷施,每7 天左右喷1 次,连喷2~3 次。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浓度不可过大,喷施次数不可过多,以免造成微量元素中毒影响大豆产量。
大豆进入结荚期后是需水临界期,要求土壤含水率至少达到60%,干旱气候要及时浇水,避免造成减产。此外,大豆耐涝能力差,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大豆根系受淹腐烂、花荚脱落等[5]。
五、病虫害防治
1、大豆主要虫害
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中常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蛴螬、豆荚螟、豆秆黑潜蝇等。豆秆黑潜蝇防治一般在7 月上旬进行,选择阿维菌素等;豆荚螟防治可在花荚期选择敌杀死、氰戊菊酯乳油等药剂;蚜虫要及时开展防治,以降低田间病毒病的发生率;推广应用大豆种衣剂,与种子充分拌和可以有效预防根腐病等。蛴螬严重发生的大豆田可在整地时使用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等防治;豆蚜防治药剂可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 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 周左右喷1 次,连续喷2 次即可。
2、大豆主要病害
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中主要病害有大豆花叶病毒病、灰斑病、锈病等。大豆花叶病毒病防治可使用31%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3.85%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500倍液等。大豆灰斑病、锈病防治可使用36%多菌灵悬浮剂5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等,间隔1 周左右喷施1 次,连续喷2 次。
六、适时收获
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豆荚及籽粒颜色呈现健康色泽、晃动植株有清脆响声时表明大豆已经成熟可以采收,最佳收获时间是大豆刚进入完熟期时。收获过早籽粒发育未完全,积累的干物质偏少、籽粒质量量降低影响产量;收获时间过晚豆荚会炸开,造成一定损失[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