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治疗月经病选穴规律探析

2021-12-27杨婷媛王常远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关元任脉月经

杨婷媛,王常远,游 俊,张 磊

(江汉大学 医学院,湖北 武汉430056)

月经病是妇人常见疾病之一,是指月经的周期及经、量、色、质出现异常,或者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状况。林丽霞等[1]通过Meta分析评价针刺对比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得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总有效率、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布洛芬治疗;由此可知,针刺治疗月经病具有疗效好等优势。目前,对于针灸治疗月经病的文献研究较多[2-4],但对于国外针灸文献的研究极少;《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团队对日本针灸医学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特色鲜明且具有临床实用性的针灸医籍汇编而成,可为国内学者提供珍稀的国外针灸资料;该书精选了日本针灸古籍,如《大明琢周针法一轴》《杉山真传流》《杉山真传流针治手术详义》《针灸溯回集》《灸焫要览》《灸点图解》《艾灸通说》《针灸则》《刺络编》《熙载录》《名家灸选三编》《针灸说约》《困学穴法》《针论》《百法针术》和《针灸秘开》等16种著作,所选书籍覆盖面广、内容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针灸医学的成就特色及发展创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研究价值[5]。因此,本文对《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治疗月经病处方进行收集整理,从中筛选出与治疗月经病相关的文献条文,并对其选穴、用穴规律等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月经病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式

以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6]对于月经病的定义为标准,包括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等病名。手动检索《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2]中与上述月经病病名相关的全部条目,筛选出与月经病有关的针灸处方作为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①描述月经病临床表现的条文;②描述月经病病因病机的条文;③对月经病辨证论治的分析;④穴位名称明确且定位清晰。

1.3 排除标准

①月经病概念模糊的词汇,如“主治妇人诸疾”“妇人腰带以下诸疾”;②取穴定位不明确的条目,如《杉山真传流》“血结月事不调:中脘得气针、气海同、章门同、膀胱反穴八重王、四本反穴八重垣、远月穴八重霞、海中二穴扣管”,其中海中二穴定位不明,予以删除。

1.4 病名及穴位名称规范化处理

①对月经病病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将“漏下、漏下血、漏见赤”等规范为“崩漏”;“月水不利、月事不调、月事过时不止”等规范为“月经不调”;“紫黑有块作痛、经水至则腰脊痛,临经将来作痛”等规范为“痛经”;“月事不行,经闭无子”等规范为“闭经”。②穴位别名统一按照标准化穴位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交仪穴”规范为“蠡沟穴”,“漏阴穴”规范为“照海穴”等。

1.5 数据分析

将纳入的文献按照篇名、出处、条文、治疗方式、组穴等进行存储管理,使用Excel 2016建立针灸治疗月经病的文献数据库;并对纳入条文中所涉及的穴位频次、属性、分部、归经等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处方选穴数目分析

《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关于针灸治疗月经病的处方条目共计128条,对条文出处进行归纳,频次前3位的书籍依次为《杉山真传流》(68处)、《针灸说约》(18处)和《针灸则》(12处)。分析128条文献处方中的组穴情况。如表1所示,处方中穴位最少的为1穴,最多的为20穴;其中单穴的处方最多,频次为87次,频率为67.97%;其次为2~3个穴位的处方,频次为22次,频率为17.19%,再次为4~5个穴位的处方,频次为12次,频率为9.38%,选穴数目≤5的处方出现频次高达121次,约占总频次的94.53%。

表1 处方选穴数目分析

2.2 穴位频次及归经分析

对《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有关月经病的条目进行筛选分析,得出在《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出现能够治疗月经病的穴位有81个,总频次为268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三阴交,达到23次,频率为8.58%,其次为照海19次,频率为7.09%,再次为气海17次,频率为6.34%。通过记录穴位所出现的次数确定归属的经脉,我们发现在月经病的治疗中,任脉的使用频次最高,达60次,频率为22.39%,其次为足少阴肾经,频次为37次,频率为13.81%;具体详见表2。

2.3 穴位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表2所涉及的81个穴位进行定位,以四肢部、胸腹部、腰背部、胁肋部、颈项部和头面部来进行分类,如表3所示,治疗月经病的穴位多分布在四肢部和胸腹部,其中四肢部使用频次最高,达131次,频率为48.88%,其次胸腹部为90次,频率为33.58%,其后依次为背腰部37次,胁肋部10次。

表2 各穴位使用频次及归经 (n)

表3 穴位分布情况分析 (n)

2.4 特定穴分析

归纳《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治疗月经病穴位的特定穴属性,发现81个穴位中属于特定穴的有50个,频率为61.73%;如表4所示;治疗月经病时多选交会穴和募穴,其中交会穴使用频次高达81次,占所有特定穴使用频次的33.47%,其次为募穴48次,频率为19.83%;在交会穴中,三阴交使用频率最高;募穴中,中极、关元的使用频次靠前。

表4 特定穴分析 (n)

3 讨论

3.1 组穴特点

3.1.1 多用单穴,善用奇穴 《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针灸治疗月经病的文献处方以单穴为主,共计87条,占67.97%,选穴数目≤5的处方出现频次高达121次,约占总频次的94.53%,由此可知,取穴少、选穴精是《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治疗月经病的治疗原则。善用经外奇穴也是其特点之一,在治疗月经病的81个穴位中,属于经外奇穴有16个,使用频次为26次,频率为9.70%;其中营池穴的使用频次高达6次,占总使用频次为2.24%,如《杉山真传流》提及“妇人下漏下赤白,灸营池四穴三十壮”;石雨等[7]对《备急千金要方》研究时也发现营池穴的主治病症有月经过多、赤白带下。经外奇穴中彻腹、足泉生足、独阴、阴独、乳下等可用于治疗月经病,但现今的临床实践中极少见其运用,因此本书中众多的经外奇穴值得我们进行验证,以期更好地推广到针灸临床实践中。

3.1.2 远部选穴与近部选穴相结合 《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是三阴交、中极和关元,主要分布在小腹部和四肢部;月经病的病位胞宫位于小腹部,穴取中极、关元等邻近穴位,体现了“腧穴所在,主之所及”的近部选穴规律。四肢部的穴位数目和应用频次均居首位,共计41个穴位,约占总频次的48.88%,正如《灵枢·终始》所言:“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穴取三阴交、照海、蠡沟等远端足三阴经穴位治疗月经病等,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远部选穴规律。远近配穴是“标本根节”理论的具体体现,可有效建立四肢与头面躯干的联系,发挥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全身”的作用[8];也是临床应用中使用最多的腧穴配伍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近部取穴或单纯远部取穴[9];如《杉山真传流》在治疗月经不调的病症时,选用胸腹部的关元和气海配以四肢部的照海,《针灸溯回集》中治疗妇人血崩时则选用胸腹部气海和中极与四肢部的太冲和三阴交相配,便是其主要表现。

3.2 选穴多属任脉

《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治疗月经病涉及的经脉较为广泛,十四正经中除手太阴肺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外,其余经脉均有穴位分布;但选用穴位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选穴多属任脉来治疗月经病是《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的主要选择。任脉属奇经八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可调摄人体一身阴阳之气的平衡,使精血正常下注于胞宫,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娠、生殖功能关系密切[10]。由此可见,月事多主冲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从经脉走行来看,任脉循行至小腹部,如《灵枢·经脉》载:“任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上颐循面入目。”《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选用穴位频次最高的经脉为任脉,其使用频率高达22.39%,如表3所示,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日本针灸学者对于月经病的治疗注重选取任脉的穴位,亦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选穴规律;李艺等[1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规律,发现文献处方中的穴位多归属任脉,亦表明了月经病与任脉关联紧密。

3.3 特定穴应用特点

《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月经病的选穴中特定穴的频率达到61.73%,且多运用交会穴来治疗,交会穴是由两条及两条经脉以上的经脉所汇聚相合而成的穴位,不仅可以治疗本经脉所致病变,还能治疗与之相汇聚的经脉所致的疾病。在《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治疗月经病所取穴位中,交会穴使用频率居第一,其中三阴交、中极、关元使用频次最高,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补益肝肾、调益经带等功效,关元、中极同属任脉,且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关元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等功效,中极具有调经止带、疏通膀胱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月经病。

募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聚集于胸腹部的穴位,与脏腑呈横向联系,具有行气活血、通调脏腑之功效。在《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多用募穴来治疗月经病,本研究发现募穴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为关元、中极和天枢,其中大肠募穴天枢,具有和营调经、扶土化湿等功效,与小肠募穴关元合用可增强调理冲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针灸则》提及“经闭,针:中脘、气海、中极。灸:关元、天枢”,由此可见,善用募穴治疗月经病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张淼等[12]运用俞(脾俞、肝俞、肾俞)募(天枢、关元、中极)通经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其总有效率高达100%,说明募穴治疗月经病时具有较好的疗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治疗月经病的选方,用穴少而精,善用单穴处方治疗;在临床治疗上多以远部选穴与近部选穴相结合为主;选穴多归任脉,穴位主要以三阴交、关元和中极为主,特定穴主要以交会穴为主;善用经外奇穴治疗月经病。因此,我们可从《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获取日本学者关于针灸治疗月经病的临床选穴经验,结合国内学者对于针灸治疗该病的相关研究,可为现代针灸治疗月经病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关元任脉月经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
月经带的改朝换代产品:月经杯的使用
月经带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