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探究能力,践行“文化语文”
2021-12-27郑旺吉
[摘要]以“文化”为核心主题,注重文化内涵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立足“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教材的文化内涵,但又不拘泥于文本,而是结合实际融入自己的理解,并拓宽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方式。5年来,“文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凝炼和践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语文;教学方式;文化自信
1992年9月1日,我踏上了中学语文教坛,如今已经经历了29个春秋。29年来,我一直扎根粤东欠发达地区,为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回首这29个春秋,凭着一份深厚的教育情怀和不懈的努力精神,我从一名师范类大专毕业生逐步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市县语文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模范教师。回望我的专业成长之路,我深深地感受到“不忘教育初心、坚守课堂一线、潜心教书育人”是我在语文学科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上行穩致远的法宝。
一、注重学情,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9年以来,我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教研室副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无论班级事务、年级事务和教研事务多么繁重,我一直坚守语文教学第一线,在中学语文这一方沃土里辛勤耕耘,诚心育人,精心教学,潜心研究;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任教班级的学情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1992年9月至2002年7月,我在学校初中部任教。针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被动性和主动性并存的特点,我注重帮助他们奠定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提高读写能力;并通过举行班级朗诵会、辩论赛、讲故事、演讲比赛等语文活动,引导学生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2002年9月开始,我任教高中语文,坚持循环教学,针对不同年级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高一夯实基础,高二提升素养,高三全力冲刺。在高一学段,我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语文积累、训练思维能力等方面,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二学段,我通过扩大学生阅读量、加强学生写作指导、培养学生“多思、善问、质疑”思维习惯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三学段,我加强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和套题限时测试能力提高的指导,突破学生语文备考的难点;我利用经过长期研究形成的作文“升格”指导和素材运用指导两大强项,对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构思谋篇、素材运用、遣词造句等各方面进行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升格”指导,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9年以来,我任教的学生均具有很好的语文素养,在市级统考、中考和高考中,在各类语文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许多学生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凭借中学阶段学到的深厚语文素养发挥语文特长,展示文学才华,为社会作贡献,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潜心研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29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反思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展以后,特别是2017年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新课标,接受新理念,钻研新教材,研究新方法。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以后,我深深地意识到,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使他们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必须加强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于是,除了落实好语文的常规教学之外,我把高中阅读教学的研究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上。2007年3月至2016年12月接近10年时间,围绕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先后主持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项目编号D-06)、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编号:J11--207)和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编号:YW007)。
围绕以上三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我一共撰写了《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略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拒绝“伪阅读”,实现“真探究”》《略谈古代诗歌作品的“空白艺术”》《高中“伪文学”倾向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敲开阅读之门,让学生爱上阅读》等20多篇论文,发表于《汕尾教育》《中学语文》《文学教育》《学园》《长江丛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省内外诸多地区和学校发挥了辐射作用。
三、言传身教,践行“文化语文”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以来,我凝炼出“文化语文”的教学理念,并积极践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中,我以“文化”为核心主题,注重文化内涵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践行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宗旨,立足“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教材的文化内涵,但又不拘泥于文本,而是结合实际融入自己的理解,并拓宽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面,我注重言传身教。如2019年9月我任教高二年级时组织了《论语》“孝悌文化”主题学习。课堂上,我运用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精选了《论语》中有关“孝悌文化”的经典论述,结合自己从少年时期直到如今中年时期如何做到“孝”与“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探究、深入领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革命文化的教学方面,课堂上我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化的内容外,还抓住当前党史学习的良好契机,补充、拓展教学内容,很好地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对革命文化的教化和培育任务。如今年我任教高三年级,在高考复习备考资料中找到有关革命文化的阅读文本,除了教会学生高效地完成阅读训练题目之外,我补充拓展了与阅读训练文本相关的革命文化阅读文本,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实现了新课标中“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学方面,我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完善健全人格,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年来,我在“文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凝炼和践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2020年4月,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出版了《文化语文——陆丰人文读本》校本教材,并拟于2021年12月出版《文化抒怀,语文行旅——广东省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文化语文”教学成果集》。
为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积极探索高中语文教学规律,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模式,促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