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照进现实:媒体推动下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2021-12-27潘子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媒体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摘要: 2021 年2月,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以其经典厚重的内容,独特新颖的形式,赢得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节目立足于于传统文化,力求让观众在文化典籍中展望未来,获得不辱使命、奋勇向前的力量,兼具历史责任感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下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叉碰撞,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为例,探究在媒体推动下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關键词:媒体、传统文化、《典籍里的中国》、创新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传承必定要由人民群众接续完成。所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吸引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关注。《典籍里的中国》实现了节目呈现方式的年轻化、时尚化、大众化,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创新,用古代典籍展示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立志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形式上的创新

一是舞台剧表演的呈现形式。节目把舞台剧的表演和传统典籍融合起来,在拍摄方式上,采用多机位、多空间拍摄手法来表现剧情的发展。在表演方面,力求质朴的内容表达,使演员能够自然并且贴合人物地挥洒情感,同时也使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是古今对谈和时空穿越的叙事手法。我们阅读典籍的过程也是同古人对话的过程,经典的传承也是每个时代的读书人在与前辈交流中实现的。因而节目采用了古今对话的叙事手法,做了“当代读书人和“古代读书人”两个角色的设定。“当代读书人”由撒贝宁饰演,而古代读书人则是根据当期节目的主题选出的代表人物由演员扮演。节目建构了现实空间与历史空间两个维度,运用可旋转的沉浸式舞台以及连接两个时空的通道,让不同时代的读书人和历史事件当事人进入“时空隧道”,在历史长河中自由穿梭,面对面互动。

(二)内容上的创新

一是以传统典籍为核心内容。“民之魂,文以化之,国之魂,文以铸造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历久弥新,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养,进取精神。重温典籍,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让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汲取先贤的智慧,也能够更好地读懂当下的中国。节目选取《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天工开物》等的著名典籍,每一部典籍都有一个核心人物,搭配一条故事主线的方式,让典籍里的文字通过人物和故事活起来。以典籍为核心,使整个节目多了一层厚重感和一份历史使命。

二是通俗化的讲解分析。由于在历史进程中,典籍带有一定的精英属性,这种精英属性包含语言的高度凝练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思维的开创性,使现代受众在阅读时很难全方位的领会通篇的思想。读不懂,或是难读懂,自然会降低其趣味性。而如何在保持其文学性的基础上,加以通俗化的解释说明,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激发受众对于典籍的兴趣,是文化类节目需要重视的问题。典籍里的中国 对于每一个主题都会有专家学者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是其思想更加贴合我们当今生活的时代。专家的解读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先贤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谈笑中进一步让典籍和人物变得立体生动,也让古代先贤的思想精神穿越千年而重焕光彩。

二、文化类节目的社会价值及其发展现状

从《朗诵者》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再到如今典籍里的中国成功破圈,文化节目的走红,暗含着当下中国社会的隐性需求,这些文化类节目一改往日传统文化“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揭示了在时代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价值。

当下,生活节奏日益增快,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媒体融合方兴未艾,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压力压缩了人们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填充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得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良性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缺失往往带来想象的桎梏,当今人们需要传统文化这类能够让人慢下来思考与沉淀的内容,也需要一类能让观众静下心来欣赏的节目。同时,文化内容在传播领域天然具有跨越年龄的破圈属性,无论是孩子,老人,已为人父母的中年人,亦或是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他们都对文化类节目内容有着旺盛的需求。

《典籍里的中国》把落脚点放在观众熟悉的角度,以降低用户理解难度和提升节目传播力度。透过受众熟悉的故事,传达背后蕴藏的大道和智慧,最后把镜头拉回到当代,将古人的智慧结晶应用在当今精神世界的建设上,升华文化品格。传统内容故事本身没有刻意创新,而是一切以历史为根据,朴实无华却寓意丰富,节目也变得喜闻乐见。

三、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新发展前景与思考

近年来,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我国的文艺创作呈现出向传统经典致敬与努力体现现代性的创新融合趋势。对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对经典作品的继承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生活中的热点。典籍里的中国的播出并获得观众好评,对此,我们也可以从中洞悉如何通过我们的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一)内容为王

中华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典籍里的中国》秉持内容至上的原则,不拼流量,不讲噱头,在众多文化载体中只取一瓢饮,踏踏实实地剖析并传承以典籍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正如近年来的优秀文化节目一样,它们文艺却不矫情,清丽却不孤傲,平静却不沉默,不拘于一格式,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它们寓教于乐,从文化和社会中汲取营养,又反哺着文化和社会。 如果这些特质能成为整个综艺行业的追求,就会塑造出更多优秀的国产综艺文化节目。

(二)价值导向

正如《典籍里的中国》,无论讲述的是何种典籍,都存在着两条清晰的价值主线:中华民族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与中国人延绵五千年的求索与奋斗精神。这样从个体到家国的叙事方法伴随着戏剧化的穿越形式,迸发出了强烈的情感浓度。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带领中华人民走向富强,至今已走过百年。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励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典籍里的中国》中先辈的家国情怀让每一位观众,从经典的重温中,汲取到信仰的坚定,复兴的力量,时代的精神。

回顾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至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如今应该汇聚成洪流奔向大海。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媒体人无疑应该把责任扛在肩上,让受众能够建立我们更强的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够展望我们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子璇,韩海燕.数字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J].青年记者,2020,(29)

[2]卜晨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媒介表达——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青年记者,2021(12)

简介:潘子昊(1999年---),男,汉族,籍贯:山东潍坊,本科:上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媒体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