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评论

2021-08-06霍雨潇

牡丹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典籍里的中国薪火相传尚书

2021年2月12日开播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给观众带来了精神享受。节目通过新颖的舞台形式和宏大的背景开启了古今对话,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国精神熠熠生辉。

为了更好地迎接牛年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将现代技术与戏剧演绎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神和视觉的盛宴——《典籍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属于大型文化类节目,用讲演结合的方式解读《尚书》《天工开物》《史记》《道德经》等流传千年、享誉中外的中华典籍,以时空对话的形式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以传统文化托底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我国文化典籍,每期选取一部典籍,探寻其诞生缘起、思想流转和文化传承。第一期以《尚书》作为开篇,以演讲结合的形式再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时以伏生护书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真谛。

《尚书》作为开篇,显示了“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文学地位,再现了我国古代尧、舜、禹时期和夏、商、周朝的历史,探究了我国最早的历史文化流转。《尚书》又称为《书》或者《书经》,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包括《尧典》《舜典》《禹贡》《牧誓》等58篇文章。

《典籍里的中国》对《尚书》的缘起、流转解读融合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戏剧演绎,向世人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可以说,该节目以传统文化托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国精神。《典籍里的中国》不仅完美演绎了《禹贡》《牧誓》的片段,而且再现了伏生用生命传承、守护《尚书》的片段。

中国的典籍数量庞大,浩如烟海的典籍里蕴藏着优秀传统文化,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就要说到《尚书》。《尚书》的传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第一期《尚书》播出之后好评如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春节期间一档热播文化类节目。继《尚书》之后,节目继续解读《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等中华优秀文学典籍,向世界展示我国古代文学成就,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多部蕴含中华传统文化且享誉国内外的典籍,这在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启发当代读书人要弘扬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

二、为每部典籍寻找人格化符号

《典籍里的中国》另辟蹊径,解读中华优秀典籍,赋予每部典籍生命,为每部典籍寻找相匹配的人格化生命符号,让保存千年的典籍“活起来”。所谓人格化生命符号,就是典籍的作者或典籍的传播者,抑或是典籍的捍卫者。具体来说,《典籍里的中国》以这些人格化生命符号作为每一期的叙事者,以他们之口讲述典籍的故事,讲述传统文化传承的故事。

《典籍里的中国》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通过构建历史和现实两大空间,在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中展开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让我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除了厚重而深刻的主题,《典籍里的中国》还给观众带来了视觉震撼与触动。通过舞台的转换,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古代与现代来回穿梭,共同讲述流传千年的典籍故事,同时又像在专家的陪伴下,解读典籍的“前世”与“今生”。

节目中,倪大红将伏生这一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讓观众动容的同时受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由于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伏生便冒着生命危险将《尚书》运回山东老家进行保管。为了能够让《尚书》保存下来,伏生的儿子和妻子也都作出了贡献。正是有了与伏生一家一样用生命护《尚书》的一代又一代人,《尚书》才能流传至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弘扬。

三、在对话中传承典籍

《典籍里的中国》利用现代技术,让主持人撒贝宁与倪大红饰演的伏生展开对话,并带着伏生来到现代,见证《尚书》的流传,这诠释了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节目一开始,撒贝宁穿越时空,来到古代,双手抚摸典籍,开始与伏生对话。在撒贝宁的询问下,伏生讲述了关于《尚书》的故事。伏生在回答《书》为什么好时,提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讲述了大禹治理水患、划分九州的故事,诠释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宏大主题。紧接着,伏生开始讲自己护《书》的故事,先是爱子运送《书》而被兵杀死,后是妻子宁死也护《书》,最后将《书》藏于家中的墙壁。

撒贝宁则以“现代读书人”的身份向伏生讲述《尚书》在后世的流传历史,并带着伏生穿越到现代图书馆,看人们对《尚书》的传承。

四、技术升级,打造视觉盛宴

为了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典籍里的中国》下了很大的功夫,从中不难感受到电视拍摄的特点,还能够感受到戏剧拍摄和电影拍摄所带来的视觉震撼。

除此之外,《典籍里的中国》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在舞台设计上进行了创新,构建了古代与现代两个立体舞台,在实现古今对话的同时,又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得新奇的观看体验。

《典籍里的中国》将表达方式升级为集戏剧演绎、电影呈现、文化访谈为一体的融合模式,并且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展现了节目的文化底蕴。

在第一期播出之后,《典籍里的中国》将继续凭借强大的制作能力,在节目搭建的立体舞台和构建的古今时空中,深度解读中华优秀典籍,打造视觉盛宴。

五、主创团队用心打磨

《典籍里的中国》作为大型文化类节目,除了要让观众接触到典籍,了解典籍中的主要思想和传承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将典籍解读得更加准确、通俗易懂。节目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流传千年的典籍,找到解读的切入点,进而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这体现了节目主创团队的用心打磨。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解读典籍,节目主创团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酝酿、打磨,并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严格把关,确保节目内容真实、严谨、准确。例如,在对第一期节目中的《尚书》进行解读时,为了将晦涩难懂的文字讲得通俗易懂,主创团队咨询了几十名专家,翻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相关论文,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又对剧本进行了数十次的修改。可以说,节目主创团队在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为观众烹制文化大餐。

六、结语

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每一部典籍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道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人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在传承中前进,在不忘初心中前进。《典籍里的中国》从解读典籍入手,在对典籍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展现了典籍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而弘扬中国精神,传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河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霍雨潇(1992-),女,河北滦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球媒体管理。

猜你喜欢

典籍里的中国薪火相传尚书
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典籍里的中国》就是答案
《典籍里的中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央视“神仙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带你“穿越”华夏文明之美
《典籍里的中国》被赞“神仙”综艺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薪火相传
尚书·禹贡
薪火相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