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家校共育 知行合一”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2021-12-26陈珂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家校共育劳动教育

陈珂

摘 要:小学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上,由于面临着现实环境下的挑战,需要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有效“共育”,结合“知”与“行”的相互促进,才能真正践行劳动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从家校教育的不同特点、“知与行”两个层面的关系和活动设计、家校各自面临的挑战几个方面,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做出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知行合一;劳动教育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电子商务、网购、快递、物流、共享经济等产业高速发展,在生活变得日益便捷的同时,学生接触、学习生产劳动过程的渠道和机会也在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简称《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这一重要文件顺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迫切需求,从战略高度,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角度出发,既指明了方向,也给出了“路线图”。

《意见》的指导思想具有国际思维和眼光。英国教育智囊机构萨顿信托(Sutton Trust)201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对包括学生劳动技能在内的生活技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88%的年轻人,94%的雇主以及97%的老师都表示,生活技能与学术成绩至少同等甚至更加重要;超过一半(53%)的教师认为,生活技能比学习成绩对年轻人成功更加重要。”

研究表明,6-12岁是人生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需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创始人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强调:“增强教育的融合性需要我们冲出教育的‘围墙’,创建一个与学生家长和社区合作的环境。如果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建立在信任上,家长就能成为学校可贵的合作伙伴,学校则可以信赖家长,一起携手完成对学生认知和社会情绪方面的教育。”

首先,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并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其次,学校要注重系统培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些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参加劳动,学会诚实劳动,把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

比如,我校开展了“同心”劳动实践小农田基地建设活动,开发了“小农田”劳动实践课程资源,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根据不同年级,将“小农田”的实践与课程衔接。学生学习和操作如何翻土、施肥、播种、浇水、搭建棚架,辨别不同农作物,跟踪生长的过程并记录,在劳动中增长知识,体会劳动的不易,潜移默化中将劳动的正确观念、保护和欣赏自然的情操传达给学生。

此外,学校要发挥对教育成果与学生成长进行评估的作用。学校通过科学的方式,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估。我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制定了《劳动教育评价手册》,从劳动常识的知晓度、劳动情感的认同度、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等方面制定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分别从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家长评三个维度,以每周为单元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进行跟踪评估,并以此指导下一步的工作、查漏补缺。

三、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在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时不在”且“潜移默化”的。

首先,家庭要有意识地建立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其次,家庭要有意识提供孩子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坚持劳动。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劳动,对孩子劳动的成果要予以肯定,要让孩子在劳动中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要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四、知行合一,相互促进

践行劳动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知行合一的原则,“知”是行的指导,“行”是知的动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阿尔瓦·诺埃在《感知行动》一书中说:“观念不是自发形成的事情,而是我们要做的事情。知觉和意识取决于行动和思考的能力。”从“知”的层面看,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发挥作用,各有侧重。

我校在开展“同心”劳动实践小农田基地建设过程中,以“同心劳动”为研究主线,引导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通过“构建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搭建体验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构建家校合作劳动教育的实施模式”三大研究模块,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学生到基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采摘、义卖等活动,全程体验种植和劳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获取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的同时,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行促知”,劳动教育必修课需要围绕日常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的要求进行序列化、层次化设计。比如,我校一至二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日常生活管理,搞好个人和班级卫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三至六年级,重点引导学生搞好校园卫生包干区,参与班级“小农田”的种植劳动和家务劳动,引导学生的劳动实践逐步进阶、落到实处。

我校不断完善劳动育人、家校协同的顶层设计,实现家庭和学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开展了以“同心共进 同心共育”为题的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聘请仪式,邀请擅长种植的家长进校园,为学生讲解种植知识。在家长协助下,学校成功组织学生进行花泥搬运、花草种植、瓜果培育、围篱建门等实践劳动,各显特色,营造了浓厚的劳动育人环境。

五、结语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对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劳动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工作者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劳动教育的特点,学校和家庭应该充分协作,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劳动实践的“知行合一”中,增长劳动技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学校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通过系统设置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传授学生劳动教育之“道”。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对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估体系,从多个维度、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跟踪评估。家庭是学生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应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同时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的家庭劳动文化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践行劳动教育。

中国是具有优良劳动传统的国家,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上,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关注环境与自然的情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是培养具备这类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夏冬梅,王红.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家长读本[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

[2][德]安德烈亞斯·施莱歇尔.超越PISA如何构建21世纪学校体系[M].徐瑾劼,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家校共育劳动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